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a73】国产中端耳塞新势力---飞朵圈铁新品A73简评

前言:

收到A73原型已经一周了。简单地加上机器大约需要50个小时,只能说我的文章是初评。

当然我相信,我手上的耳塞,还没完完全全进入最佳状态。但就这条耳塞的声音而言,我觉得它是一条值得烧友们去听听的耳塞,尤其是一些徘徊在千元耳塞心里关口的朋友们,它,或者是你们的选择对象。

====================================================

正文:

这篇文字会选来自己手上两款在千元价幅左右的耳塞进行对比。希望通过简单的听感对比,让大家对A73的声音特点,以及风格有一定的认识。

在分享听感之前,循例简单介绍一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款耳塞。

【A73】

A73是飞朵最新推出的一款定位于1000元内的圈铁耳塞,单元结构是一枚动圈单元+一枚动铁单元,这种结构,曾经是最早,最原始的圈铁结构,在大概10年前,美国UE推出了民用双单元入耳耳塞系列super ,其中,super 就是圈铁结构,不同的是,5EB选用了较大的动圈单元,但低音输出过剩,当年有低频怪物的名号。相对5EB,A73的低音正常多了。三频分布更均衡,而且价格在千元以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Idem - Rond - Allegro spiritoso>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迪图瓦/伦敦爱乐

---------------------------------------------------------------------------------------

这次耳塞听感对比使用了自己这几个月以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的音源作为试听音源。第一回合主要是三款耳塞的对比。

选了三首音乐,第一首是许美静的<迷乱>,有听过《静听13首新曲+精选》的朋友,应该对这首音乐的旋律会熟悉。其实这首<迷乱>就是粤语单曲<倾城>的国语版,而且是先有国语版。但或许更多朋友会记得<倾城>这首歌,而未必会注意到有一首和它一样好听的音乐,名字叫<迷乱>。这里分享给大家。新加坡实力派女歌手许美静,年轻的95后的坛友或许对她的名字未必熟悉。因为她的成名也就是在96年左右。

第二首音乐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现场录音的音乐,没有被收录在专辑里面。但这位男歌手,我从初中开始就很喜欢他的作品,是90年代以来,我最喜欢的四个男歌手之一,他就是张宇,他的名字,其实陪伴着我们这一代人度过了中学的那一段学生岁月。<用心良苦>,<猜心>,<一言难尽>,<消息>,<小小太阳>,<月亮惹的祸>......多少脍炙人口的作品,然而,当他再次踏上舞台,站在我是歌手的擂台上,却没有哪一期能拿到高分。或许真的是岁月不饶人,又或许没有或许。我是歌手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看,就只看了有张宇出场的片段。因为我是他的歌迷。

第三首选来的音乐,是帕格尼尼的作品,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这张唱片的版本是DG在90年代为过去模拟录音时代的一些经典作品重新推出CD版本的一个系列,制碟格式为ADD,这个系列名叫画廊系列,售价相当于当时的中价唱片。而这张帕格尼尼的作品,也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录音版本,选了一首< Idem - Rond - Allegro spiritoso>和大家分享,听这首音乐的前奏,大家会想起一张叫《魔鬼颤音》的唱片,没错,这首歌也同时被收录在《魔鬼颤音》一碟中。是编排在《魔鬼颤音》碟里第十首音乐。主音小提琴由阿卡多拉奏。瑞士著名指挥家迪图瓦指挥伦敦爱乐乐团演奏。

音源选来了HIFIMAN的当家旗舰HM901s,这台播放器自三月份起,和DX100一起,成为我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播放器,近段时间,使用频率甚至超过了DX100。沉甸甸的HM901s除了声音让我满意之外,体积,重量,也相当有分量,可以用来做防身武器。另外,可以随意搭配耳放卡的设计,这样喜欢纠结和折腾的我,有了一些精神寄托。声音方面,HM901s也可以算得上顶级音源里面,声音均衡性最佳的音源,真正做到素质与乐感兼备。操控,可靠性等方面也比HM901有了明显提升。所以,这个环节,选了HM901s作为唯一的试听音源。

---------------------------------------------------------------------------------------

整首音乐听下来除了低频还是低频,低音占去了比较大的比例。或许是和产品的定位有关,据说A71当时定位就是主打低音。但给我的感觉,低频的确多得有点离谱了。人声部分几乎被弥漫在整个空间里的低频掩盖了。中频不算贴面。高音偏暗,不刺激,线条感清晰度一般。声场不宽,低音弥漫的音乐空间里除了低音,基本什么都不会是重点。

这首现场录音会比刚才第一首歌的声音稍微均衡些,主要是低频稍微削了点,高频稍稍出来了一点,但,这条A71依旧无愧重低音耳塞的头衔。中低频相当饱满,丰厚,贝斯和鼓的量很足,低频响应相当出彩,喜欢低音多的朋友,A71是一个廉价而又实在的选择。相对于女声,A71的男声演绎会更到位一些。密度感适中,但中频有点平,缺了一种玲珑浮凸的感觉,无论是感情投入还是人声的空间感,都稍稍欠缺。唯一好的地方是,它不算刺激,至少中高频及高频毛刺感极低。现场录音的横向会相对有拉伸的趋势,但无奈A71本身的声场不算太宽。纵向也只能算一般般。当然,这条耳塞,亮点还是在那厚重的低音。听金属类的音乐或者比较适合。LIVE类的流行音乐,不是它所擅长的。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仿佛有点难为了这条耳塞,高音有点舒展不开的感觉,压抑,但琴声却又那么尖而不刺,光泽感很低。中频部分,虽然声底有一定厚度,但并没有过多出彩之处,唯独低音的气势还是能继续保持,每到倍大提琴出现时,它都能给你慢慢的能量感,势大力沉的低频,让整个氛围都被带起来了。但中高频相对黯哑让声音缺少一种亮泽感。这首音乐的录音声场不错,A71下能听到有点规模的声场,比起前面两首流行音乐的录音素质明显高了一截。三星带花的推荐果然不是白评的。

~~~~~~~~~~~~~~~~~~~~~~~~~~~~~~~~~~~~~~~~~~~~~~~~~~~~~~

这首音乐在XBA-30上所反映出来的人声部分属于纤细,密度高,细节感强的风格。但低音很少,无论是量感或是下潜,都不算多,低频收放速度很快,力度感一般,声音紧致而略偏骨感。高频不刺激,有一定的细节,及延伸,通透性良好。整首音乐下来,人声与乐器的分离度不错。细节感良好,线条感清晰。横向声场尚可,纵深只能算一般。听感不局促。

当摘下A71换上XBA-30,第一耳朵的感觉是声音通透了,前奏的钢琴虽然不算铿锵有力,但至少那种浓厚浑浊的感觉驱散了,但声音略显骨感。或者是太久没有使用这条耳塞了,SONY的动铁估计和它的动圈一样,也是时不时拿出来折腾一下,放久了,状态有所下滑。第二节低频明显增加了,贝斯,鼓等低音乐器所出来的效果远不如A71那么重口味。低频收得快且紧致,但下潜不算太深,量感少,整体比较干净清爽。人声部分,厚度略微偏薄,但不硬,密度感相当不错,有一定的修饰,但又不属于浓妆艳粉的风格。整体上,女声比男声适合。高频部分,由于XBA-30的高音做了适度的衰减,高频不刺激,但少了一种向上伸延的穿透性。声场比A71开阔,现场录音的空间感会比A71明显很多。

从A71换到XBA-30,声音的亮度明显变化了。小提琴更纤细,灵动,跳跃,细致而不刺激。但XBA-30高频hold得住的那种收敛还是让我有点一时三刻无法完全适应的感觉。和熟悉的MDR-EXK不同,XBA-30的高频少了一种极致的延伸,和ER4B比较,它的高频缺乏一种锐利的穿透力。XBA-30高频不刺激,有良好的细节,但略显收敛和妥协。这首音乐里面,所表现出来的小提琴就如此。中频方面,则是XBA-30的亮点,声音厚度感适中,细致,高解析度,有良好的层次感和密度感。低音依旧是少,这首音乐所反映出来的低音,量感,下潜,力度都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水准。

~~~~~~~~~~~~~~~~~~~~~~~~~~~~~~~~~~~~~~~~~~~~~~~~~~~~~~

相对均衡的听感。比起A71均衡很多很多了。不会可以去强调低频。对比XBA-30,低音却显得更扎实更稳厚。高频通透而有清晰的线条感,相比之下,XBA-30感觉高音做了衰减。听这首女声挺对味的。人声口型不算大,密度感适中,声音不算贴面。中高频的穿透力会比XBA-30稍好些。横向声场不错,纵深尚可,有一定的空间感。

听着这条A73,让我想起了他家的A65,通透性不错,在这首现场录音的音乐里,A73的通透性是三条耳塞里面最好的。前奏的那段钢琴,通透凝聚,有穿透力,声音硬朗,线条清晰。人声部分,A73同样不属于厚润的人声,有一定的密度感,颗粒感清晰,但人声的形体感不算丰满。高频方面,或许是煲机时间不长的缘故,柔顺度稍欠,润泽度也不多,但声音线条感清晰,且有穿透力。由于是现场录音,声场表现会比第一首音乐宽。A73声场其实算是对得起这个价格。不局促,不压抑,唯独空间高度感不太突出。

从XBA-30换到A73,你会觉得中高频部分通透了,变得更明亮,少了那种收敛,妥协,削高频来减少刺激的感觉。但尽管这样,也A73的高频也不是到了极致的地步。毕竟只是800级别的耳塞。当然,这种素质可以挑战一些国外品牌售价1K的产品。这是国货一向的策略。A73的高频很通透,亮度也有了,并且具备一定的穿透力及高频延伸。但现阶段,声音的顺滑度及柔润度还是不够。小提琴略显拘谨,有点紧绷放不开,毕竟为完全煲机。中频略薄,有密度感,但细腻度一般。低频量感足,但不轰头,有力度和下潜,略松,煲机完成后量感会再收敛一点,声音会更紧致,稳扎。声场,优点在于通透,横向有宽度,缺点则是空间高度感一般般。

~~~~~~~~~~~~~~~~~~~~~~~~~~~~~~~~~~~~~~~~~~~~~~~~~~~~~~

三首音乐试听分享完毕。也分享了手上这几条千元左右耳塞之间的对比差异。A73未完全煲机。有自身的特点,也有一些不足。当然,一条千元以内的国产耳塞,其实能做到通透,高低频有较好的延伸,三频相对均衡,已经算是合格了。但这几天听下来,高频的刺激性略微有点高,耐听度会因为高音锐度高而受到一定影响。相信高频的一些不足,在煲机后会有改善。

=========================================

这次的A73虽然定位只是千元以内,但声音的平衡性,整体佩戴舒适度,以及产品的硬素质,也算得上千元级别里面比较出色的一款。当然,和一些定位更高端的发烧耳塞相比较,声音素质上还是会有差距,但在现在这个价位上,A73仍算得上有良好竞争力的一款产品。而对音源的适应性及音乐的适应性均有一定的水准。可视作一款进阶端的双单元产品。

作者:刘嘉明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