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ide接口】主板上的这个接口你可能见过很多次,但从来没用上过!

SATA接口问世已经15年了,比公认的计算机配件常青树DDR3内存有更长的历史。

时至今日SATA依然是固态硬盘的主流接口,而mSATA和SATA Express接口却已成为历史过客。

SATA Express出现在固态硬盘技术换代时期,随着SATA接口遇上瓶颈、PCIE带宽价值得到发掘,固态硬盘由SATA走向PCIE。

SATA Express为了保持与SATA的兼容而选择了复合接口的形式,向下兼容SATA表面上节省了主板PCB空间。但堪比复古IDE接口的臃肿体积限制了SATA Express在笔记本电脑中的应用,而在SATA Express之后很快出现的M.2则在充分展现了体积优势的同时,将SATA Express的2个PCIE通道翻倍到4个,一举夺走SATA Express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SATA Express死在了过于保守上。

事实上自英特尔9系列主板开始配备SATA Express开始,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SATA Express始终只是一个摆设,市场上几乎不曾有原生SATA Express接口的固态硬盘出现。盘点支持SATA Express的主控你会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全部夭折:SandForce 3700、Marvell 88SS1083。从SF3700的PCIE 2.0 X2/SATA规格就能看到,它当初几乎就是为SATA Express而生。更为神奇的是至今希捷也没有宣布几易其主之后的SF3700主控生命周期结束。

SATA Express同样没有正式被宣布死亡,不过它最后一次出现是在英特尔100系列主板上。自200系列主板开始,除技嘉之外几乎已经没有厂商愿意为这个存在感不强的接口继续提供栖身之所。

很多人看好的SATA Express继任者——U.2也是一种复合接口,它融合了SAS、SATA与PCIE X4通道,使用PCIE协议时能够与M.2接口实现无损转换。但在消费级领域U.2目前普及率也非常差,除了英特尔之外很少有消费级固态硬盘推出U.2版本。毕竟M.2接口可以通吃笔记本与桌面平台,除非像Intel 750和Intel 900P那样主控体积超出M.2限制,厂商没有必要冒风险重新开发小众的U.2版本。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