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县修水河子村村村村名探源
法库县秀秀哈扎镇,镇政府驻地秀秀哈扎村。
位于县城西南,距县政府驻地法库镇35千米.东与法库双台子乡相邻,西与法库叶茂台镇接壤,南与新民市新农乡为界,北与法库卧牛石乡毗连。秀水河:发源于内蒙古科左后旗, 上游称马莲河, 流经康平,在县西北卧牛石乡哈户硕村入境,流向东南再折向南流,经登仕堡镇进入新民界汇入辽河,县内河段长43.8公里。
三樱椒基地
“全国一流、东北最大”辣椒第一镇。沈阳比较有名的几个农村大镇之一。农业为主,其它手工业和工业为辅。
发源于内蒙科尔沁的马莲河(入法库境后改为秀水河),经卧牛石乡、双台子乡后进入秀水河子镇,流经全境,最后由南缘入登仕堡子镇,形成了本镇沿途两岸的大面积冲积平原。
全镇共辖49个村、屯。其中,行政村19个、自然屯30个.境内坐落有全县最大的湿地(獾子洞水库)。建有秀水河子烈士陵园(秀水河战役纪念馆)。
政区沿革
旧属开原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划归法库直隶厅,隶属正西路巡警分区(驻地叶茂台)。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地方自治,隶属法库西三乡(自治会驻地叶茂台)。
民国二年(1913年),法库废厅立县,政区沿袭旧制。民国十二年(1923年),实行区村制,隶属法库第七区(区公所驻地叶茂台)。民国十七年(1928年),区划调整,第七区更名第五区,辖秀水河子、獾子洞、长岗子、柳树屯、石桩子五个主村。
领23个副村。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伪康德四年)将顺边屯等8个屯合并,成立秀水河子村。设立伪村公所,驻有伪警察分所。并有国民优级学校和民众讲习所。
伪满时期分属秀水河子、大觉堡、獾子洞、阎荒地4个村。国民党占领时期,区村改为乡、保制。
民国三十四年(1945)“九三”胜利后,为法库县第六区政府驻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二月,著名的秀水河子战役,这里打响。
1948年2月,法库全县解放,隶属法库第六区(区政府驻地秀水河子),辖18个行政村。1956年撤销区村建制,分属秀水河子、阎荒地两乡;1958年2月并乡,划归秀水河子乡。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并秀水河子、叶茂台两个乡建立“星火人民公社”,驻地秀水河子村。
1959年更名为“秀水河子人民公社”。1961年,调整公社体制,西境设叶茂台人民公社。本社辖18个生产大队。
1968年6月,成立“秀水河子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末,实行乡、村制,更名为“秀水河子乡”。1991年,更名为“秀水河子镇”。2004年2月调整村级规模,义合屯村并入喇嘛营村,石臼子村、吴家堡村并入彭家堡村,大马堡村、吕家堡村并入马家堡村,黄荒地村并入柳树屯村。
述
村、屯名称由来
【秀水河子村】曾名“臭水河子”,建制村。隶属秀水河镇。镇政府驻地。清康熙年间,有各地拨来旗民赵、周、吴、丁、乔、林、王、靳、鄂、廉、突、董、潘、华等姓于此落户垦荒首居,繁衍生息,成为较大村落。因有马凌河由村中流过,水浊难饮,初名“臭水河”,后住户增多,因“臭”字不雅,遂更名为“秀水河子”。光绪二十五年(1895年)由秀水河村中贯通了一条南北向的古老大道,是东北没有铁路之前,南至公主屯、新民府,往北经朱三窝堡、樊家店、李车店、白音阁(王树行子)、长岗子、卧牛石,经康平县的哈尔沁屯(今张强镇)至郑家屯;往东通三江口、四平至东山大疙(今辽源市)的交通要道,于是,秀水河成为一处繁华集镇,当时村内开设有大车店五处,当铺三家(德裕铺、普济铺、兴发当),往来商民不断,有古庙碑文记载:“臭水河隅,柳边葱;沃土开新陌,辐饶济生。蜘蛛山麓,御路通,商民联京蒙,栈道称雄。”说的就是当时繁荣景象。
【前秀水河子村】前秀水河子村原名吴家屯、前屯,建制村,隶属秀水河镇。1931年,有吴庆利者由外地迁来此地建房首居,年久形成自然村落。得名“吴家屯”,早年隶属于秀水河子村。1980年,由秀水河子村划出,自建生产大队,因位于秀水河子村南,遂名“前屯”。后于地名普查时于1981年12月改为“前秀水河子”。
【大觉堡村】原名大脚窝堡,建制村。隶属秀水河镇。明朝末年有位大脚喇嘛在此出家修行,清初时,又有毛、刘、单等姓来此处开荒垦耕。成为村落后得名“大脚喇嘛窝堡”。后因呼之不便,渐渐省去了“喇嘛”二字,简称为“大脚窝堡”,民国十二年(1923)改称“大觉窝堡”,康德年间,简称“大觉堡”。
【长岗子村】长岗村,建制村。隶属秀水河镇。清太宗年间(应为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四月),伴随和硕格格(和硕格格“郡主”,镶黄旗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女),下嫁科尔沁右翼前旗札萨克图郡王诺尔布的伴差董、高、杨、周、梁、刘等姓,行至柳条边内,中途畏避,流寓于秀水河一带,见边门外的荒地富饶肥沃,因而出边各自择地垦耕,子孙繁衍,日久成村。因村西北有长形土岗子,遂取名为村名为“长岗子”。
【陈祥堡村】原名“陈天祥窝堡”,建制村。隶属秀水河子镇。
清光绪年间,有陈天祥者由山东潍县迁来此处为宾图王府垦荒耕种,年久成村,遂名“陈天祥窝棚”,后演变为“陈祥窝堡”,解放后简称“陈祥堡”。
【许家堡屯】许家堡屯曾名“许家窝棚”“许家窝堡”,建制村。隶属秀水河子镇。辖潘家窝堡、殷家窝堡2个自然屯。清嘉庆年间有许姓者,由山东迁来此地,经营王府土地,日久成村,初名“许家窝棚”后演变为“许家窝堡”,今简称“许家堡”。
【潘家堡屯】潘家堡屯,自然屯,隶属许家堡村。清朝末年,有潘姓者首先于此垦荒定居,成村后,遂名“潘家堡”。
【殷家窝堡】殷家窝堡屯,原名“殷家窝棚”,自然屯,隶属许家堡村。清朝中叶,有殷贵者由河北青州府昌黎县殷家庄迁来此处搭窝棚垦荒定居,日久成村,遂名“殷家窝棚”,后转音为“殷家窝堡”。
【王树行子村】建制村,隶属秀水河镇。辖戴家窝堡、樊家店2个自然屯。清乾隆年间,有王姓者由关内肥城迁居此地开荒耕种,日久成村。因地势低洼,树木繁茂,绿荫浓密,一排排、一趟趟,遂以树名之,称其村为“王村行子”,后简化为“王树行”,意为王家的树趟子。
【戴家窝堡】自然屯,隶属王树行子。清光绪年间,有戴姓者移居此处搭窝棚租种庄头土地,日久成村,初名戴家窝棚,后称戴家窝堡,简称戴家堡。
【樊家店屯】自然屯,隶属王树行子村。清道光年间,有樊姓者,于此开一大车店,日久成村,遂名“范家店”。
【獾子洞村】獾子洞村,建制村,隶属秀水河子镇,清初伴随和硕公主下嫁科尔沁右翼扎萨克图郡王的差役高、董、杨等姓,行至柳条边内,中途畏避,流寓秀水河子一带,见边门外土地肥沃,因而出边垦荒耕种,子孙繁衍,日久成村。因坡岗高地有大量小动物獾子于此筑洞栖息,遂名“獾子洞”。
清时,高家是村中望族大户,为本村庄头,向扎萨克图旗王府纳租,后被宾图王查之告发,经中旗温都尔王查处未果,史称“七大屯事件”。越多年后,经康平涂知县再度调查审理,土地始归还宾图王,庄丁入宾图王丁册,但每年仍向扎萨克图旗缴纳公主祭祀银两。抗日女英雄高尔华(女)烈士。1917年出生于本村。
【五里山村】五里山村,又名“后五里山”,建制村。隶属秀水河镇。辖前五里山、谷家窝堡2个自然屯。清乾隆年间,有阿鲁科尔沁旗(今赤峰东北)丁众,陈姓者由河北迁来此处垦荒定居,向阿鲁科尔沁旗王府纳租,俗称“八大段”(八大处段落土地)。子孙繁衍,日久成村。因村前有山,蜿蜒约五里,名为“五里山”,遂以山为村名,称其为“五里山”
【前五里山屯】自然屯。隶属五里山村。清末成村。因村落建于五里山南,遂名“前五里山”。
【谷家堡屯】原名“谷家窝棚”、“谷家窝堡”,自然屯。隶属五里山村。清嘉庆年间,有谷姓者由河北省保定府扶柳城西北村迁来此处搭窝棚开荒耕种,日久成村,初称“谷家窝棚”,后演化“谷家窝堡”简称“谷家堡”。
【黄家堡村】黄家堡村原名“黄家窝堡”,建制村。隶属秀水河镇。辖宋三堡、金家堡2个自然屯。清初成村,始有阿鲁科尔沁旗丁众,黄姓者由山东移居此处搭窝棚开荒垦耕首居,成为庄头,经营荒地,向阿鲁科尔沁旗王府纳租(八大段地之一)。子孙繁衍,年久成村,初名“黄家窝棚”,后称“黄家窝堡”,简称“黄家堡”。
【宋三堡屯】自然屯。隶属黄家窝堡村。清朝末年,有宋三者由外地迁来此处搭窝棚首居,租种黄家窝堡庄头土地,日久成村,初名“宋三窝棚”,后称“宋三窝堡”,简称“宋三堡”。
【金家屯】原名金家窝堡,自然屯,隶属黄家窝堡村。清光绪年间,有金姓者于此搭窝棚租种东家(黄家窝堡庄头)土地首居。成村后得名“金家窝棚”,后称“金家窝堡”简称“金家堡”。
【高三家子村】高三家子村,曾名“史三家子”,建制村。隶属秀水河镇。辖杜家窝堡、小金家窝堡、纪家窝堡、刘半道、孙家窝堡5个自然屯。清初,有史姓等三户由直隶河间府移居此处垦荒定居,日久成村,遂名“史三家子”,后因高姓成为村中大户,更名为“高山家子”。
【杜家堡屯】原名杜家窝堡,高三家子村驻地,自然屯。隶属高三家子村。清朝乾隆年间有杜姓者由山东来此搭窝棚垦荒首居,年久成村,遂名杜家窝堡,后简化为“杜家堡”。
【小金家堡屯】原名小金家窝堡,自然屯。隶属高三家子村。清朝中期成村。因金姓于此首居,其村屯规模小于金家堡,故名“小金家堡”。
【纪家堡屯】曾名“纪家窝堡”,自然屯。隶属高三家子村。清光绪年间,有纪姓者于此搭窝棚首居,日久成村,故名“纪家窝堡”后简称为“纪家堡”。
【刘半道屯】刘半道屯清初成村,自然屯,隶属高三家子村。因刘姓者迁徙时路经此地,被村人挽留劝说,遂落户于此,故名“刘半道”(半道被留下之意)。
【孙家堡屯】孙家堡屯原名孙家窝堡,自然屯。隶属高三家子村。清道光年间有孙姓者于此搭窝棚垦荒定居,日久成村,遂名“孙家窝堡”,后简化为“孙家堡”。
【杨家堡村】原名杨家窝堡,建制村。隶属秀水河镇。清乾隆年间,有阿鲁科尔沁旗丁众杨姓者,由关内迁此地垦荒耕种,为本村庄头,经营荒地,向阿鲁科尔沁旗王俯纳租,日久成村,初名杨家窝棚。后称杨家窝堡,简称杨家堡。
【顺边屯】顺边屯原名“段家窝棚”,自然村,隶属杨家窝堡村。位于杨家窝堡村东北2千米.清道光年间,有段姓者由关内迁来此处搭窝棚租种杨家窝堡庄头土地,日久成村,故名段家窝棚,后因村落位于柳条边外的一侧,遂更名为顺边屯。
【八家子村】八家子村又名“东八家子”,村民委员会驻地,建制村。隶属秀水河子镇,辖西八家子、东拉拉屯、西拉拉屯三个自然屯。
清朝乾隆年间,由山东济南府、河北永平府昌黎县逃荒的曹、崔、李、王、方、赵、齐、宋等八户于此落户定居,成村落后,遂名“八家子”。
【西八家子屯】自然屯,隶属八家子村。清光绪年间相继有几户居民从八家子村搬迁至此地垦荒耕种,因宅舍位于八家子西,成村落后,遂名“西八家子”。
【东拉拉屯】自然屯,隶属八家子村。清末成村,因位于八家子东,且住宅窝棚相距较远,属稀稀拉拉不紧凑的村屯,遂名“东拉拉屯”。
【西拉拉屯】自然屯。隶属八家子村。清末成村。因住户少,宅舍稀疏,窝棚之间内有一定距离,故名“西拉拉屯”。
【西四家子村】西四家子村原名四家子。建制村,隶属秀水河子镇。
清乾隆年间,有孙、刘、李、赵四户由顺天府保德县迁来此地开荒垦耕,年久成村,遂名“四家子”后因县内重名,又位于县之西部,于1981年12月更名为“西四家子”。
【喇嘛营村】建制村。隶书秀水河子镇。辖孔家窝堡、义合屯、王家窝堡三个自然屯。清雍正二年(1724年),有何、韩、关、卜四户由长白山错草沟拨民到此处定居,日久成村。因村中有一座早年间的喇嘛寺庙,村以庙名,称之为“喇嘛营子”,简称“喇嘛营”。
【孔家窝堡屯】原名“孔家窝堡”,自然屯,隶属喇嘛营村。清乾隆年间,有孔姓者,由关内迁来此处搭窝棚垦荒首居,日久成村,遂名“孔家窝堡”,后简称“孔家堡”
【义合屯】自然屯。原为建制村,2004年,调整村级规模与喇嘛营子村合并,隶属喇嘛营子村。清乾隆年间,有赵、刘、徐、杨等姓从顺天府丰润县移居此地垦荒种植,皆因系族亲关系,取情投意合、团结和睦之意,遂名“义合屯”。
【王家窝堡屯】自然屯,位于义合屯东1.5千米,原为义合屯村的一个自然屯,2004年2月同义合屯一道划归喇嘛营村后,隶属喇嘛营村。清朝光绪末年有王姓者租种庙产,日久成村,得名王家窝棚,后改为王家窝堡。
【彭家堡村】彭家堡村,建制村。隶属秀水河镇。辖石臼子、吴家堡2个自然屯.民国年间,有彭姓者由山东济南府迁来此地垦荒首居,日久成村,,遂名“彭家窝堡”简称“彭家堡”。
【石臼子屯】自然屯。原系建制村,2004年2月与彭家堡村合并,隶属彭家堡村。清雍正年间,满洲正白旗人吴嘉龙由关内迁此定居,日久成村,因在村内发现有鲜卑时舂米用的石臼子,遂名“石臼子”。
【吴家堡屯】吴家堡屯,自然屯,原为建制村,2004年2月与彭家堡合并,隶属彭家堡村。清雍正三年,有居民由河北省永平府昌黎县周家庄迁到法库县登登仕堡,后有五户人家移居此地安家,得名“五家窝棚”。日久,讹传为“吴家窝棚”,后简化为“吴家堡”。
【三家子村】建制村。隶属秀水河镇。辖狼洞子1自然屯。清顺治年间,有汉军旗人郝、刘、郭三姓由保定县移来此地垦荒首居,日久成村,遂名“三家子”。
【狼洞子屯】自然屯,隶属三家子村。清嘉庆年间成村,因村西靠近歪脖山,山上多狼洞,故名“狼洞子”。
【柳树屯村】柳树屯村,建制村。隶属秀水河子镇。辖大辛庄、赵家窝堡、凤鸣山、黄荒地4个自然屯。清乾隆五年(1740),有杨士纲者由顺天府移居此地垦荒种植,年久成村,因村边宅旁遍布柳树,村东有一棵较大树王,故名“柳树屯”。
【大辛庄屯】大兴庄屯原名打新庄,自然屯。隶属柳树屯村。清朝末年,有李成功者迁来此处垦荒定居,日久成村,起名“打新庄”(意味从头开始),后谐音为“大辛庄”。
【赵家堡屯】初名“赵家窝棚”、“赵家窝堡”,自然屯。隶属柳树屯村。清代,有赵姓者由河间府来此搭窝棚垦荒定居,日久成村,遂名“赵家窝棚”,后谐音为“赵家窝堡”,久而久之简化为“赵家堡”。
【凤鸣山屯】凤鸣山屯,自然屯。清初由李姓先人李方普由关内迁此处垦荒,年久成村,因村北山上有一种美丽大鸟,鸣叫之声悦耳动听,人们说那是百鸟之王“凤凰”在鸣唱,看来我们这村是块宝地,因此便将村子称作了“凤鸣山”。
【黄荒地屯】自然屯,原系建制村。2004年2月与柳树屯村合并,隶属柳树屯村。清乾隆年间有黄姓者由顺天府丰润县迁来此处开荒首居,因当时此处系一片荒地,遂名“黄荒地”,而简化化为“黄荒地”。
【马家堡屯】原名“小马家堡”建制村。隶属秀水河子镇。辖吕家堡、小四家子、大马家堡3个自然屯。清乾隆年间,有马氏弟兄由山东顺天府马兰峪迁居此处开荒耕种,哥几个中最小的弟弟落脚于此,建宅居住,日久成村,遂名“小马家堡”,后改为“马家堡”。
【吕家堡屯】自然屯。原为建制村,2004年2月与马家堡村合并,隶属马家堡村。清乾隆二年,有吕姓兄弟由盖州城迁来此处垦荒定居,日久成村,遂名“吕家堡”。
【小四家子屯】又名“小马家窝堡”,自然屯,隶属马家堡村。1952年有四户农民由马家堡村搬迁此处定居,遂名“小四家子”,又名“小马家窝堡”。
【大马家堡屯】自然屯。原系建制村,2004年2月与马家堡村合并,隶属马家堡村。清乾隆年间,有姓马的弟兄由顺天府马兰峪搬来此处开荒种地,日久成村,因老大在此居住,故名“大马家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