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信部下达了10个侵犯用户权益、未能按要求完成修改的App,其中8个收集个人信息,5个强制、频繁、过度收取手机权限。
这些都是公众感触最深、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多个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治理以来,上述问题已经得到不少改善。但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吉林功承律师事务所主任迟日大看来,与现下多如牛毛、令人不胜其烦的App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相比,专项治理的成效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的殷切期待。
比如经过治理,大部分头部App都提供了隐私政策,但内容有时过于冗长、晦涩难懂、重点不突出,同时过度索取权限、对不同意让渡权限的用户不当限制部分服务功能等问题也大量存在。
因此,迟日大在今年带来的两会建议中提出,应通过具体的规则设计和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向用户索取权限的协议写得简洁、明了,并强制赋予用户相应的阅读时间;允许用户查询App访问隐私内容的日志并设置申诉模块。
据南都记者了解,有的App在要求用户授权或注册时,往往只需要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即可。但用户一旦想要撤回授权或注销,可能面临极为繁琐的步骤甚至上传手持身份证照等不合理要求。对此,迟日大认为,授权的撤回应当与授权的给予一样简便。
在法律层面,迟日大建议采取强监管的立法取向。具体表现为适当提高行政违法的罚款数额,下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等罪名的入罪标准并提高刑事责任;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危害数据安全行为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法修改内容。
也可以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业务许可或营业执照”等责任承担方式的基础上,补充增加违法主体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对于相关行业或业务的定期、终身“限制准入”机制等。
迟日大还提到,现有的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相关标准规范存在数量庞杂、内容交织、效力层级不一致等问题,建议在加快立法进程的同时,对上述标准规范加以整合,力争出台内容全面、规范合理、效力层级较高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采写:南都记者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