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饭只有7点。
晨雾还未散,草木君伴着寺庙的早课钟声出门,寻一处寺庙吃完早点下山来,不过早八点,人间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这是草木君武夷山居的日常,很难相信,这会是一个90后女生的生活。
不过二十几的姑娘,怎么会选择山居呢?
2012年,草木君休学回到武夷山,以制茶为生,近又新开家民宿,取名不知春斋。
不追求时尚的衣着、好看的包包、精致的妆容,只嗜茶、嗜书、嗜山水,陶醉在她的山居四乐里。
「四乐」一是朝行慧苑,
和一二知己同行,
寻一老梅树下,抚琴喝茶。
二是夜下灵峰,在极乐崖独坐,
观山林曲水,村舍迟暮,
等寺院的云板飘过山崖,便吃晚斋。
还有落雨时去僧庐听雨,
伴随着草木的香气和雨声念诗。
再或是到云端吃茶,
风吹云走,人已在尘世之外。
还没见面,只是读她写的字,我就已经喜欢她了,像在红尘之外,可又与红尘相通。
春花落满园,她写:「满庭春意无人扫,闲与东风看落花。」
被风惊了梦,她写:「夜半闲听以为雨,掀帘原是风惊窗。」
偶尔一句「为贪恋多一刻桌上家常话暖,不顾减肥重任多添一碗」,又透露些许少女心事。
我还喜欢她拍的相片,那些远山、寺庙、溪谷、茶、僧人、老妪、梅花和猫。
她的照片大多幽暗,却总有让人心静的禅意。
她的微博有5w+粉丝,也常有媒体讲她的故事,治愈了10w+人的心。
常有人误以为草木君是个逍遥自在的山野老头儿。
我也曾设想过她的样子,脑海里第一浮现的是如江左梅郎般的朗俊少年,手持书卷,立于梅花树下,风灌满衣袖,浅笑在眉间。
但从未想过,会是一个90后的年轻姑娘,圆脸还有点小萌。
问及选择山居的原因,未得到大起大落的故事。
没有太大的转变也没有人生蓦然回首的彻悟,只是:「天性里就相互契合,我就是自然和山野,回来这里生活,就是做我自己。」
从出生到现在,除在外读书七年,她一直生活在武夷山间。
而种子是什么时候埋下的呢?
我曾在她的博文里寻找过答案,里面有一篇这样写道:「人生是归途,大碗茶里有我的故乡。」
某一次喝大碗茶时,她突然想起某个夏夜,想起那个夏夜的雷雨,把裤腿灌成帆的风,在草间矮矮飞舞的流萤,和那个躺在茶间酣睡的孩童。
草木君的父亲说:「茶是不能有大作为,但生活可以过得清雅。」
不想有大作为的姑娘,心想这正遂了心意,于是把茶拆成「草、木、人」,成了清雅的草木君。
草木君常常往来于山中寺庵。
「四乐」之一的夜下灵峰,便是在星村镇灵峰一处岩壁里的白云禅寺。
寺中人有趣,有一白云师太,年逾八十,慈眉善目,对人极好。
崖也有趣,崖道仅一人宽又无栏杆,叫做极乐崖,初来者战战兢兢,寺里的人走惯了,却是闲庭信步。
她说起某日夜间登崖的景象:「崖下人间烟火,崖间一灯如豆,蝉声蛙声鸟鸣声,万籁欢歌,心自澄净。」
关于僧庐听雨,草木君也曾写过一件小事。
某日草木君到慧苑寺躲雨,遇见两位老者对弈,还有三位茶工闲聊,她站在高处的走廊上听雨,听语,听棋子落下之声。
雾起山水间,忽瞥见门柱上一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恰是此刻心境。
我曾听说,武夷山制茶,僧家最为得法。
可我不通茶学,也遗憾未能到寺庙一品,不知真谛。
我听草木君说,慧苑寺有一天喜师傅很是好客,每有人至,便在后院以茶相邀。
诸位读者朋友,若某日前往,还盼能回程时告诉我一二。
山中的僧侣、道人也都喜这个姑娘。
止止庵的云谷道长,知她喜欢梅花,梅开时就给她来信:「山在这里,花也在这里,不知是你来看还是我拍给你看。」
草木君喜梅成痴,自称「梅花居士」。
名号来自一七旬老人,那是一个老山人,对武夷山里里外外都熟。
某日老人来家喝茶,说起草木君家乡的星红村:「你不知道哩!这星红原来不叫星红,叫梅花村。」
那正是梅花将开时的一日,忽有山中来客传来此讯,又恰她是嗜梅之人,像一场注定的缘分,便自号「梅花居士」起来。
嗜茶、嗜书、嗜梅、嗜山水,便也有了个山间小屋的梦。
想门前有一树老白梅,花阶下有茶寮一方,能坐忘青山,对饮成三人。
又诸多机缘巧合,便有了现在的民宿「不知春斋」。
大王峰下,沿着崇阳溪走,
踏过院里的蜿蜒石板路便到屋前。
临山面溪,取景极佳,
清晨时薄雾笼溪间,浓云绕山头,
正是好时节。
一侧有一草庐,最好落一场雨,
把茅草挂满晶莹的水珠子,
再等雨后初霁时的阳光一打,
便是好景致。
一楼是书斋,放各处淘来的旧书籍和茶经,最适合虚度时光。
午后捧一本闲书,阳光投进屋内,是竹的形状。光影从地上移至桌前,斑驳间又忽悠不见。
可人浑然未觉,不知时光飞逝,时辰几何。
五楼是岩茶茶室,由楼梯循着一抹透绿往上,豁然开朗间青山依旧在。
木地板上放着茶桌,角落散放着蒲团,山溪构成的画景就在一侧。
郑板桥有一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于此处分外贴切。
余下空间便是客房。
每间房都设有一个小书斋或大书桌,备有岩茶和茶具。
等云从山里跑出来,飘的到处都是,就烹一壶茶。
于此山间,有屋如此,也难怪草木君会说:
「吾有陋室庐一间,无事憨坐看看天。
草木不邀自来居,哀哉乐哉不羡仙。」
这里的春天百合会开,夏天有满山的萱草,秋天芦荻渐白,冬天则等梅花来。
跟着草木君去「曳杖山林访道人,带露和烟采茗归」,去听「寂寂山林,惟余竹杖击石绕泉听」。
会找到小森林,找到海街日记,找到萤火之森……
然后突然懂得那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不知春斋的山居岁月,而又不止山居。
这也是不知春斋最绝妙处,一半临山濒溪,一半位处武夷旧街上。
离人间烟火也近,离深山碧岩也近,一半还之山水,一半让将人间。
恰如其人,像在红尘之外,可又与红尘相通。
即有「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出尘,又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烟火。
这也是她想要的状态:「半山半水半田园,半郭半乡半村舍。」
半雅半俗半隐,这半字最难得。
世人要不为功名利禄所累,求一处心安而不可得;要不欲寄情山水,又为柴米油盐而忧。
鱼和熊掌都舍不得,得鱼又奢想熊掌,得熊掌又遗憾无鱼,最后两者皆失。
世上事,多是如此,人间烟火和山林幽寂间的那个交界,是大学问。
所以刚回武夷山时,草木君就写下「当茶变成工作,修行就开始了」告诫自己。
如她所说:「把兴趣转化成工作,既要让自己的生活有所保障,又不能失去单纯的赤子之心,这是难事。」
但好在她已跨过这道坎:「经营就是我有你需,此事已了。如果我认真做出来的茶可以供你一点清欢就更好不过。」
寄情山水也好,城市拼搏也罢,不过个人取舍,若能寻得那「半」字自然妙绝,若不能,坦然于得失也是好事。
可此刻深夜伏案写字,读到草木君那句:「一盘冬笋裹腹,一杯梅酒在手,一壶水仙已然相候,竹梅茶皆至,人生不复此乐,不复此乐。」
情不自禁就想等一场晨雾,推门而出寻一寺庙吃个早饭下山而归。
可探首窗外,只有建到一半的楼房于阴影中像是残骸。
我终究是个只能艳羡的俗人。
武夷山不知春斋
地址丨福建省武夷山度假区幔亭峰路4号
参考价格丨RMB 340-880(价格随节假日略有浮动)
PS:图片来自草木君,部分文字来自草木君,引用时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