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印度电影爱经迅雷下载】“魔性”的宝莱坞,从这里传承古老的《爱经》

“快进!快进!跳过这一段!”

艺术君有一个最讨厌看印度电影的朋友。准确地说,是“强迫”移植的《舞蹈片段》——特写:最讨厌男女主人公深情对视。把镜头往后拉:然后唱歌跳舞。摄像头再往后,往高处走:直到所有路人加入,本来就是两个人的内在戏,最后成了所有人的大梯子。

艺术君觉得吧:很多时候,这样的片段跟剧情没啥关系,跳过去还好;但有时候,他们的唱词会带动情节发展,深入表现人物性格,跳过去,就错过,不跳过去,又确实有点儿闹心……

必须说明,这里绝没有任何歧视,只是个人习惯不习惯、喜欢不喜欢而已。艺术君还有一个朋友,他就特别喜欢这些歌舞片段。

当我们遇到一个不熟悉的东西时,很容易凭借第一印象判断好恶,给它打上标签。这种感受和判断,来自每个人自己过去生活经验的积累,包括亲友聊天、书刊杂志、道听途说,还有微信公众号。这其中当然有真知灼见,但也少不了偏见的容身之地。

跳过那三分钟的歌舞镜头,一概以“印度舞”或“宝莱坞”称之,实际上你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印度舞”绝不是“印度舞”这么简单。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古典印度舞可以分为七种、八种或者十一种流派,它们各自来源不同,舞蹈语言、风格、动作不同,讲述的故事和背后的宗教含义也不一样,是一门儿很深的学问。

有一期《锵锵三人行》,窦文涛请到了舞蹈家刘岩,她曾介绍说:

古典的七个流派,讲的都是宗教故事,印度教的故事,本来用文字表达的,它用整个舞蹈讲出来了,非常厉害。……我看过一个印度舞蹈家的纪录片,变换无穷,几千种手势,都在讲一种故事。

咳咳,跑偏了,跑偏了,今天不是要讲这些舞蹈流派和手势的,艺术君也不敢胡噙。今天要谈的,是下面这幅蕴含宝莱坞歌舞传统的画,照样属于“爱欲三部曲”系列。

这张画名为《克利须那与放牛女郎》,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本身不大,从图中旁边的比例尺就可以看出来,长26厘米,宽18厘米。它属于1610年前后制作的册页,是莫卧儿王朝绘画风格,来自匿名画家,隶属印度的拉贾斯坦邦拉其普特人(Rajput)。

整本册页的英文名为:The Manley Ragamala,Manley 来自于该册页最后的英国收藏者,Ragamala 的字面意思是“旋律的花环”,是指整本册页中,每一幅画对应一段音乐,或者某种情感、某段特定时间。

画中戴冠男子,是克利须那(Krishina),又称为黑天,他是印度教崇拜的一个主神,有三大职能:作为梵天(Brahma),创世;作为湿婆(Shiva),破坏;作为毗湿奴(Vishnu),保护;克利须那是毗湿奴的第十个化身。

克利须那右手拿着一种笛子类型的乐器,左手中是一罐花朵,里面点缀了孔雀的羽毛,还有花环。身上的亮黄色,是传统中克利须那衣着常呈现的颜色,同时,也是当地在春天到来时,地面茂盛的黄芥末花颜色,想想你吃热狗时浇上去那黄黄的芥末酱,就是这个颜色。能够画出这个颜色,是艺术家使用了高质量的姜黄根粉。

画中的克利须那,身边有6个奏乐侍女,在印度教传说中,她们的本质工作是牧牛,侍女各自持钹、铃鼓等传统印度乐器,围绕在主神身边,翩翩起舞。看最左边侍女的动作,好像刚从宝莱坞电影场景里跳出来一般。她旁边的这位,拿着一个可以喷的器械,向克利须那身上喷射颜料,正好被笛子挡住了。

这些侍女个个身材丰满,人人双目含情,下面几句诗,描绘了此类场景:

他蓝色的身体上,穿着黄色的便鞋和衣服,披着莲花花环,

在他的舞蹈中,耳朵上的珠宝不停跳动,在他微笑的两颊边摇晃,

克利须那在这里欢愉,和这些让他欢爱的迷人女子

他抱过一个女子,亲吻另一个,抚摸着又一个美丽的姑娘

他看着另一个可爱的少女,面带微笑,开始追逐下一个姑娘

克利须那在这里欢愉,和这些让他欢爱的迷人女子

再看画面上方茂盛的树木,还有下面河边丰茂的水草,正如艺术君在《爱欲三部曲之丽达与天鹅》中谈到的,这都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同时,树木和河中的禽鸟,都是成双成对出现,也在暗示爱的主题。

印度各地神庙里面,有很多激烈的性爱场面,印度教众神们,和各种女子交媾;还有那本流传2500多年的古老《爱经》。

不过,即便是《爱经》,也绝不单单是“体位大全”:全书只有20%与此相关,主要讲述爱的本意、家庭生活和人类生命衍生的各种愉悦感受。在学者 Jacob Levy 看来,《爱经》想要探讨关于爱的思考和观念,爱触发的欲望,欲望维持的爱,以及爱和欲望在不同情形下的好坏之分。

因此,像这样的画作,探讨的也绝不是简单的性爱,而是“神圣之爱”,是人对神的无条件的爱。就像基督教里面阿西西的圣方济、还有艺术君介绍过的圣特蕾莎,她在对基督的无限崇拜中,获得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巅峰体验。

本质上,这些隐喻式的词语和图像,就是在强化这种奉献精神的情感高度。

类似主题的艺术作品,从公元十世纪开始在印度次大陆流行。为什么?因为那里的道德要求日渐收紧,女性只能隔离起来,而社会上对于妻子的贞洁的压力也在不断增高。接下来,关于毗湿奴的诗歌越来越多,因为希望以此替换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渴望。类似今天这样的画也是如此,其中蕴含了强烈的情感。一个层级严格的、家庭和贞洁观主导的社会中,人类正常欲望会被挤压到另一种侧面。

想想咱们,1958年反特电影《英雄虎胆》中,王晓棠扮演的年轻女特务阿兰,成为多少“六零后”少年青春期的梦中情人。

而以禁欲、克制为美德、原则的天主教欧洲,又能产生那么多裸女为主题的画,也是其来有自。

于是,积聚起来的情感,在绘画、音乐和宗教中得到释放。看着这样的画,观者自己似乎也沉浸进去了。在圣河边、在神圣喜乐的律动里,观者和克利须那及其侍女们、和其他鸟禽成双成对一起喜乐。

9月12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刚刚结束了一个展览,展出印度拉其普特(Rajput)宫廷的绘画,展览的标题就叫《神圣的喜乐》(Divine Pleasures),将近100张绘画,创作于16世纪到19世纪早期的旁遮普山脉的宫廷之中。正如前面所言:这些画主要供皇家享用,艺术家将自己的想象力展现在画面之中,从而强化广为人知的宗教、准宗教和世俗化的文本和主题。在皇家统治者的资助之下,印度北部发展出来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希望借助个人的奉献,找到某种神圣的表现手法。看看下面这些画,可以加深理解,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前往大都会博物馆网站观看所有展品大图:

所以,下次再看到印度电影中那些突然开挂的舞蹈家们,不妨想想:他们原本希望向神表现自己的虔敬,顺带着表达一下自己作为人的各种渴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木心说:艺术广大已极,足可占有一个人。艺术,让一个人足以知道生的可贵,足以面对死而坦然。谈艺术,是为了拯救自己。

欢迎关注“一天一件艺术品”微信公众号,ID 是:one_art_everyday。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