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9月5日电:创新刺激市长/市场活力开放,逆势增长——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瑞平将访问。
新华社记者叶焕勇、董晓红、李千伟
早在1月26日,成都就开始研究企业的复工复产。2月26日,成都3588家规定上工业企业全部复产。3月底,成都服务业实现了重启。今年前7个月,成都新增35.5万户,增长21.7%,进出口总额为3898.3亿韩元,增长24.9%。
与此同时,2月21日之后,成都截至目前尚未出现本土确诊新冠肺炎病例。面对疫情冲击,成都究竟如何畅通国内循环、拓展国际市场,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加快全面恢复?近日,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
纾危解困、赋能加力 全方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记者: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成都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范锐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扎实做好关口检查、社区排查和专业隔离救治等精准防控举措,坚决切断传染源。依托这几年探索构建的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我们迅速组织48.9万人在11天内对4370个社区实施了3轮地毯式、精细化排查,敲开800多万户居民家门,排查1993万余人次,做到了底数清、状况明。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我们始终把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有效供给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纾危解困、赋能加力,全方位构建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展环境。
早在正月初二,我们就按照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的统一部署,开始分行业研究企业复工复产问题。2月6日出台20条政策,重点解决企业防控物资不足、原料与用工紧张等问题。随后,又出台奋力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33条意见等措施,统筹安排补助资金25.5亿元,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疫情防控与稳定经济运行政策。
疫情发生后,我们迅速组织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行动,8个产业专班、1万多名服务专员持续蹲点,一对一为企业解决原材料不足、供应链受阻、用工紧张等实际困难。上半年,我们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逾1.5万个,减免企业税费、社会保险费495.7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619亿元。
高效协同、开放共享 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建设
记者: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巨大冲击,成都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范锐平: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供应链带来极大冲击,政府和企业都认识到保持产业生态圈的稳定性和企业配套链的安全性是当务之急。我们这几年不懈探索推进的产业功能区建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对策。
疫情发生之前,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着手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对112个产业园区进行整合,聚焦主导产业制定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表“两图一表”,构建了66个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产业功能区,形成了14个高效协同、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圈。
疫情发生后,我们推动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汽车、高端装备等产业强链补链。电子信息是成都的支柱产业,去年产值逾8000亿元。得益于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配套同城化,京东方、英特尔等企业在疫情中保持稳定运行、订单逆势增长。今年1-7月,成都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9%。上半年,产业功能区集聚了全市90%以上新增引进项目,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占全市63.8%。
今年,成都在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了54个科创空间。前几天,我们第七次专题研究部署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建设,聚焦规划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我们将以科创空间为载体,推动优势资源向产业功能区集中集聚,力争85%的产业配套和85%的生活需求在产业功能区内解决。
开放创新是新时代成都发展的最大变量和最强动能。向东看,成都是内陆腹地;向西向南看,成都是开放前沿。作为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际大循环门户枢纽,成都充分发挥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的优势,一手加密国际班列,一手推动国际(地区)航线“客改货”,有力保障了供应链稳定,促进了国内外市场循环。
上半年,成都国际班列开行1810列、增长40.9%,目前已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上半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45.4%,对日本、韩国贸易分别增长33.1%、49.6%。
培育新机、开创新局 全力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记者:畅通国内循环,关键是扩大消费需求,成都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范锐平:促进消费回补、释放消费潜力是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的关键举措。成都创新打造特色街区雅集、公园生态游憩等8大消费场景,做强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周末经济,拓展“买全球卖全球”国际消费网络。今年1-7月,成都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9.2%,新增首店136家。
成都正在全力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我们依托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公园绿道体系,开展“公园城市体验消费季”“游绿道公园、品时令佳果”等活动,大力发展户外消费。特别是针对餐饮商户等,我们创新出台了允许临时占道经营等措施,新创造的10万多个就业岗位,迅速重现了城市的烟火气。
我们还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消费升级。今年3月,成都举办新经济“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发布会,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产品、1000个新场景,为企业提供新机会、为市民创造新体验。8月20日,成都东部新区发布的“天府国际机场”等生态开放新场景,吸引了30多家企业,达成意向投资150余亿元。
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们将更好地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