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的发展历程
1960年:英国出现了BB型家庭酒店,被称为第一家民宿设计型酒店。
1970年:美国民宿设计以家庭形式/青年旅舍的形式崛起。
1980年:台湾因景区发展迅速,住宿设施不足,民宿因运而生。
1990年:台湾、英国等地开始成立各类协会及相关部门引导民宿发展。
2000年:法国台湾修订法规,对民宿的设立标准进行规范。
目前:旅游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民宿设计向着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民宿发展的重要意义
1、从旅游角度来讲
随着交通的发展和自驾车的普及、自驾游、深度游、自由游、体验游逐渐成为流行和风尚,民宿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创意生活品类,迎合了游客自由体验的需求,民宿设计价值也随之体现。
2、从经济角度来说
民宿提升农家乐产业,好的民宿设计是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强力助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整体产业链。
3、从文化角度来说
民宿发展有利于发掘和保护当地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用现代的文化创意手段来延续传承当地文化民俗,通过民宿设计,重塑乡村的魅力和提升乡村的文化竞争力。
4、从社会角度来说
民宿设计是携带现代城市文明基因向农村地区延伸的桥梁,符合现代人的兴趣、梦想、生活理念和审美需求,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社会价值观的提升,因此发展民宿必将成为新当前生态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抓手。
民宿的运营模式
1、分散型-丽江模式:这是全球通行的最普遍经营方式。依托风情旅游小镇(村)利用自有或租用民宅独立经营,吸引自发到访的游客;
2、协会型-农家乐模式:这种模式通常在纯乡村旅游点实行,且多见于乡村组织化程度较高的浙江省农村。运营方式可简单总结为:客房由村民自行管理,协会成立“民宿经济”服务公司,村民以服务入股,统一管理,开办网站宣传推介,提供技能培训、卫生管理、客房调度等服务;
3、整体改造,分散经营型-篁岭模式:由一家开发公司独立收购(租用)整个村落,解决民居的使用权问题,对村落与民居进行整体改造、包装,然后重新招商,吸引有经验的经营者作二次租赁;
4、整体改造,独立经营型-天福阉模式:浙江上虞陈溪乡天福阉村地处海拔近300米的山坳里,民宅都是用当地的石头砌成的一幢幢石屋;
5、新建型—巴比松模式:巴比松世界民宿村位于桐庐巴比松米勒庄园,是一个独具法国风情的大型度假庄园,从1999年开始建设。民宿村由115栋欧式别墅群组合,将采取租赁经营的方式进行招商,首批推出的39栋现房别墅面向外国投资者。
民宿的产品模式
1、基本产品
提供最基本的符合标准的住宿、餐饮服务,包括各种主题或者类型的民宿以及特色早餐。
2、特色产品
结合民宿主人的爱好,打造创意民宿的休闲体验活动,比如工艺品DIY、休闲娱乐中心、音乐室、沙画制作、品茶等。
3、副业产品
提供住宿以外的餐饮、购物、休闲等配套产品,比如咖啡厅、餐厅、特产销售等。
4、旅游产品
配合当地特点,开发相应旅游产品,增强体验性与吸引力,比如农耕体验、垂钓、温泉浴、滑草、古建筑观光、景区游览等。
民宿的类型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或者闲置的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现在民宿基本上从吸引特色上、建筑上、功能上来分类。
1、按吸引特色分
纯住宿型:一般临近景区,依托周边景区的人气而发展,具有干净清爽、价格低廉等特点。
生态景观型:结合自然的景观或是精心规划的人工造景,如万家灯火的夜景、满天星斗、庭园景观、草原花海或是高山大海等。
个性体验型:自身也是旅游吸引物,通常结合周边资源,打造温泉养生、乡村运动等特色主题,提供农业体验、生态观光多项服务。
服务制胜型:以顾客至上,提升服务质量,争创优质服务为理念,打造亲人的民宿设计建筑。
2、按建筑分
院落式的古民居:以院落为核心的传统民居环境,具有浓厚民俗风情特点的民宿设计。
非院落式的古民居:保留传统的古民居形式,对其进行内部升级改造,打造原汁原味的古民居民宿设计形式。
异国建筑类:提炼吸取各国的建筑风格,打造具有浓厚异域风情的民宿设计风格。
现代建筑类: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体验,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凸显低调而宁静的特点。
3、按功能分
民俗体验型:以地理人文景观为特点,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场所。
度假休闲型:海滨、草原、海岛、森林、雪山、温泉等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地方,可以满足游客放松休闲需求的场所。
艺术体验型:会体现出强烈的店主风格,有较多的设计元素,酒店本身能给用户带来猎奇的心理,或能提供一些个性化产品或体验活动的地方。
自助体验型:强调自助互助、实惠、不浪费,以社群生活和文化交流著称,顾客多为背包客、夫妻或者结伴而行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