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医学界怪人之一是纽约市耳鼻喉科专家威廉贝茨博士。
成千上万有见识的人因不谙内情,至今仍相信他那套医术。在反对配戴眼镜而主张靠眼操来矫正视力的当代迷信中,他是首席的重要人物。贝茨医生于1860年出生在新泽西州纽瓦克。他早期的医学经历曾给人深刻的印象。他1881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1885年在内外科医学院获得医学学位,在曼哈顿眼科和耳科医院任助理医师,先在贝尔维尤医院,后在纽约眼科医院任主治医师。自1886至1891年,他在纽约医学研究生院和医院讲授眼科学。
1902年贝茨医生突然失踪。6周后他妻子得知他在伦敦的查林克罗斯医院当助手,在此之前他作为病人在那里住院。她立即前往伦敦,发现他处于筋疲力竭状态,对所发生的事情毫无记忆。两天后他再次失踪。贝茨夫人在欧洲大陆遍寻不见,又回美国继续寻找,一直寻找到死。
贝茨医生究竟是怎样被找到的,至今仍是一个奇怪的谜。根据登载在 1931年7月11日《纽约时报》上的讣告,一位眼科同事于1910年偶然发现了他。当时他已在北达科他州大福克斯作了6年医生。显然,贝茨被人说服回到了曼哈顿,在那里和找到他的那个人合用一个诊所,并在哈莱姆医院任主治医生直到1922年。他再次结婚,于1931年先于他的这个妻子去世。
1920年,贝茨医生自费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不用眼镜治疗视力缺陷》。这本书由纽约市中央专业出版公司出版。并在书前附有丹尼尔·波林牧师所写的赞语(贝茨在波林牧师的教堂作礼拜,并为他治疗眼疾。这位牧师到了67岁还不需要戴眼睛,他把这件事归功于贝茨)。20年后这部书又出了修订缩写本。
另外一些作家也写了几十本书,但它们只不过是重复贝茨医生的观点。哈罗德·佩帕德①的《不用眼镜恢复视力》于1944年出版,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在英国,1934年出版了塞西尔·普赖斯的《视力的改善》。1948年,兰登出版公司出版了拉尔夫·麦克法登的《不戴眼镜也能看见》,是另一本以贝茨理论为根据的著作。
贝茨的原著是把大大夸张的病例与毫无根据的推理和解剖学上的无知莫名其妙地综合而成。其中许多材料早在贝茨为几家医学杂志撰写的文章中,以及他和伯纳尔·麦克法登合编的眼操函授教材中已出现过(在麦克法登的《体育》杂志上为这个教材作了大量广告)。书中印有50多幅照片,其中许多照片十分奇特。例如,有一幅照片的标题是“没有上过学也没在地下铁道看过书的近视眼”。照片中是大象、野牛、猴子和小狗等4种近视动物的面部。
贝茨医生观点的核心是他的调节理论。“调节”是指一个人转眼注视不同距离的东西时,每只眼内调节焦点的过程。眼解剖学公认的事实是,这种调节是通过眼球晶状体改变形状夹完成的。当眼睛注视较近的物体时,称为睫肌的一束肌。肉使晶状体变得更为凸出。晶状体的这种变化已经被人拍摄下来,并且已作过精确的测定。然而,贝茨医生竟然全盘加以否定。他说,晶状体“不是产生调节的因素”。调节焦点是通过改变眼球总长度来完成的,而且这是由于眼球外部的两束肌肉的作用!
贝茨理论为什么不科学?
眼外肌控制眼球的聚焦
贝茨认为眼外肌的作用不仅仅是转动眼球,也能改变眼球的形状,可以拉长眼球来聚焦于近点,或者缩短眼球来聚焦于远处。好笑的是,符合贝茨这一观点的只有鱼类眼球。人类的眼外肌只用来改变眼球方向,负责眼球聚焦的肌肉另有其人——眼球内的睫状肌。
睫状肌藏在虹膜后方,一个环形的肌肉,身上有无数根小绳子(悬韧带)拉住晶状体赤道部。睫状肌的收缩和放松可以让晶状体变胖和变扁,进而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力。反驳这个观点很简单,很多同学都经历过散瞳验光。点一滴散瞳的眼药水(有效成分托比卡胺),睫状肌被麻痹了,无法收缩,看书看手机变得模糊(不能聚焦),可是眼球还是可以自由转动对不对?也就是说,睫状肌才是调焦的肌肉!
图1示睫状肌上无数根悬韧带附着在晶状体的赤道部
图2示当眼球聚焦于远处物体,睫状体松弛,晶状体变得扁平,而聚焦于近处物体,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则变得胖胖的。
那么眼球拉长和缩短可以调焦吗?在调节的过程中,睫状肌收缩,使脉络膜向前向内,巩膜的周长因此减少,眼轴变长。而眼轴长度变化对整体屈光力影响很微弱,大概只有−0.036D,而晶状体屈光力为16-19D。如果人类把眼球屈光力全部寄托于眼轴变化上,那么随着眼球大幅度拉长,视网膜会脱离下来,我们干脆看不见啦。
那么近视的同学,眼睛都发生了什么?即使近视度数<600度,也存在睫状肌厚度增加、睫状突靠后、巩膜纤维变薄,这些病理改变并不能靠自然疗法来逆转。除了近视度数无法降低,散光度数也无法通过锻炼眼球运动来降低。散光往往与近视并存,存在散光时,看近看远都模糊。验光配镜时,验光师会告诉您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而这个散光度数主要是由角膜和晶状体前表面的曲率决定。所以,那些年的近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2.精神压力导致眼外肌紧绷,引起屈光不正
目前的研究认为,基因、户外活动时间过少、屈光矫正不当导致近视的发生和恶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不应再划分生理性近视(600度以下)和病理性近视了,因为600度已经不再是一个安全的阈值,生理性近视人群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不比高度近视人群少。
3.晒太阳对眼睛有利
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人的肉眼看不见它,却要防护它。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除了皮肤晒伤,还会增加多种眼科疾病的患病风险:翼状胬肉、老年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图3贝茨的著作《摘掉眼镜完美视力》中关于晒太阳的示意图。一个凸透镜把太阳光聚焦到患者眼睛。我们可以看见这个可怜的患者在忍受着痛苦,他的眼球在向下躲避太阳光,这是我们人类的本能。
根据波长,紫外线分为UVA、UVB和UVC,UVC被臭氧层阻隔到达不了地球表面。在到达地表的紫外线中,UVA占95%,负责晒黑和晒皱皮肤,以及加速白内障和黄斑变性的进展。UVB虽然比例小,能量大,会晒伤皮肤。我们眼睛的角膜会吸收大部分UVB,保护眼内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无防护暴露在紫外灯下,会引起角膜上皮损伤(电光性眼炎),表现为眼痛、流泪、睁不开眼睛。贝茨疗法中的直视强烈阳光,等于是强迫眼球吸收这些高能量的紫外线。
因此,晒太阳提高视力是不可行的,相反,太阳光强烈的时候,还要戴太阳镜(没错,是时候更新全家人的防晒理念了,眼睛也需要防晒!)。
4.贝茨本人的心理问题
很遗憾,他可能患有失忆症,曾经连续两次失踪。
为什么还是有人相信呢?
体验者会出现一闪而过的视物清晰(flashes of clear vision)。这其实是泪膜的功劳。
角膜表面有很薄的泪液,大约6-10微米,叫泪膜。每次眨眼睛,我们都在涂泪膜。泪膜必不可少,除了保持角膜和结膜的湿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改善角膜的屈光力。角膜表面是不光滑的,泪膜就帮助填充这些凹凸不平,使得角膜光滑。大家一定深有体会,哭的时候,泪眼朦胧,看不清楚。而长时间看电脑,眨眼次数减少,泪膜蒸发,又会视物模糊。这时候多眨几次眼睛,又变得清晰了。
贝茨方法中的掌心捂住眼睛其实是一种干热敷,可以让睑板腺腺管里的油脂变得松软,易于排出,补充泪膜中的油脂层,减少泪液挥发。而且另一种方法,闭目转动眼球,其实也在均匀涂抹泪液呀。在补充泪膜方面,使用人工泪液会比贝茨方法更快速有效。
相信贝茨疗法有哪些坏处?
太阳光暴晒会伤害眼睛;近视人群因此坚持不戴眼镜,开车时就会把自己和行人置于危险当中;还有放弃正规的近视治疗,任由近视的进展而拒绝就医。对于儿童,不矫正的近视还可导致弱视。
贝茨老先生已经逝世80多年了,其实他对眼科学的最大贡献在于眼科手术中使用肾上腺素止血。至于他的贝茨疗法,就让它沉睡在故纸堆里吧。
西北地区哪些公立医院能做ICL呢?(排名不分前后)
陕西:西安市第四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西安武警医院,西安空军医院(451医院),唐都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宝鸡人民医院,宝鸡第二人民医院,榆林中医医院,榆林第二医院
甘肃:兰州军区总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宁夏: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医大总医院
新疆:解放军474医院(空军医院),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新疆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