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六月你好的唯美图片】一网大黄鱼卖了957万,别只看到“暴富”而忘了生态危机

野生大黄鱼。

图/IC photo

这几天野生大黄鱼的消息刷屏朋友圈。

宁波象山石浦的渔船在长江口以东的165海区一网捕获近5000斤野生大黄鱼,最终卖了957万元。有网友留言“我要捕鱼去。”即便这类留言是开玩笑,但捕捞黄鱼致富已经成为一些人的行动。

“灭顶之灾”

眼下正值大黄鱼越冬季,综合当地信息,大量渔船老大和海钓客们都嗅到了商机,纷纷赶往野生大黄鱼越冬海域“捞金”。在舟山海域,前几天多家自媒体直播了一场大黄鱼追寻之旅,放眼望去,视频背景里,密密麻麻都是海钓艇,数量超百艘。

然而,这种一窝蜂捕捞大黄鱼的行动,虽然吸引流量,也有可能让少数人一夜暴富,但让人忧心的是,刚刚有转机的野生大黄鱼或因此再度陷入危机。

大黄鱼曾是中国海洋重要经济鱼种,与小黄鱼、带鱼和墨鱼被列为四大海洋珍品之一,但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绝境,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

尽管大熊猫现在已经从濒危降为易危,但大黄鱼一直没有降级,还是极危。这说明,捕捞和消费大黄鱼容易,但保护大黄鱼如逆水行舟,稍有松懈,就会功亏一篑。

20世纪70年代,野生大黄鱼从中国沿海绝迹的原因和场景至今令人唏嘘不已。当时,浙江沿海的渔民采用了一种敲罟捕鱼的方式,也叫敲梆作业,利用大黄鱼头骨中两枚耳石的弱点,几十条渔船将众多大黄鱼围在一个圈子内,然后一起敲竹板,大黄鱼因耳石产生共振而昏死过去,捕捞起来就非常容易。

此后敲罟捕鱼法传入福建地区,给大黄鱼带来了灭顶之灾。而大型渔船配合围网、张网和拖网的作业方式,更使得野生大黄鱼的数量断崖式减少。上千艘机帆渔船前往大黄鱼的主要越冬场所围捕,将大黄鱼的祖孙几辈一网打尽。结果是,20世纪70年代末每年能捕捞野生大黄鱼1000—2000吨,80年代下降到几百吨,90年代仅有约50吨。

“丰收季”远未到来

面对极危的野生大黄鱼,东海各省从1994年开始实施了伏季休渔。而且,为了让野生大黄鱼复苏,还制定了放流大黄鱼计划。如从2007年起,宁波开始实施岱衢族大黄鱼野生亲体采捕、保活、繁育和种质库建设项目,将在岱衢洋捕获的大黄鱼进行规模化养殖并放流,数量以千万尾计。仅在2020年6月,福建省就放流了748万尾平均体长超过5厘米的鱼苗,2021年7月份,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放流了700万尾平均体长超过10厘米的大黄鱼。

即便如此,恢复东海大黄鱼的资源也是困难重重,对此,研究人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浙江海洋大学研究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将小于5厘米的鱼苗直接放流,存活率只有2%至10%;但将鱼养到10厘米以上,并进行科学的野化训练后再放流,存活率可达到70%至90%。

而且,成熟的可供食用的大黄鱼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800克。要达到这个标准,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生长期。然而,这并非野生大黄鱼复苏的标准。因为,放流的大黄鱼并非野生大黄鱼,要等它们产卵后的后代一直生长在天然的海洋环境中,才算得上野生大黄鱼。显然,这个过程需要更长的时间。

大黄鱼与其他鱼类不同,生长到个体成熟并产卵至少要3年时间,也就是放流一代到成为真正的野生大黄鱼至少需要4年时间。放流到海洋中生长的大黄鱼当然不会有养殖大黄鱼生长的条件和速度,它们可能受温度、水流、食物和捕食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大量死亡。

因此,野生大黄鱼要发展为不同的种群至少需要几十年时间,这也是大黄鱼复苏至少需要30年时间的依据。即便现在能在一个渔场捕获到5000斤野生大黄鱼,但也不足以说明现在是野生大黄鱼的丰收季节。

如果更多的人一窝蜂地去捕捞野生大黄鱼,加上采用现代先进的捕捞技术,在高强度的围捕下,刚刚有了复苏迹象的野生大黄鱼或将面临被一锅端的危险。

保护工作需多方发力

如何保护好大黄鱼,使其避免灭绝的命运,需要在科研和调查基础之上,做大量的工作。

2020年5月29日,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岱衢族大黄鱼苗车间,工作人员正展示进入野化训练环节的大黄鱼苗。图/IC photo

首先,要为大黄鱼建立利于生存的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建立和保护大黄鱼的生长场地,也要保护其洄游通道。早在1985年,福建省就在宁德市三都湾内官井洋海区与宁德、福安交界海域成立了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并要求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Ⅱ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要素含量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以保护野生大黄鱼的生长。1997年7月,该保护区进一步扩大,设立了观察站及大黄鱼培殖中心。

现在,在长江口以东的165海区一网捕获近5000斤野生大黄鱼,说明这一海区可能已成为一个越冬场,而且可以判定大黄鱼在相关海域存在越冬洄游路线,因此既要保护这个越冬场所,也要保护这一洄游通道,避免野生大黄鱼在这一洄游路线被“截获”,以放弃眼前的诱惑与小利,换回野生大黄鱼的持续生长和复苏。

另一方面,还需要解决大黄鱼放流的有效目的地问题。通过调研,浙江发现放流大黄鱼较好区域之一是中街山列岛海域。这里岛屿众多,海水暖流与长江径流交汇,很适合岱衢族大黄鱼生长繁殖。其他沿海地区对大鱼黄的放流也应当进行调研,选择最适宜放流的海域,才能让放流的大黄鱼大量存活,并进一步丰富野生大黄鱼种群。

科研人员也要结合大黄鱼生命周期长、性成熟期晚、破坏后恢复期长、越冬具有明显聚集性等特征,来制定全周期整体性自然资源保护计划。

此外,坚持人工培育并放流的政策也是让大黄鱼复苏的有效方式,而且实践证明已经取得了成效。

在上述种种努力和科研结果基础之上,管理部门应当尽快立法立规,禁止一窝蜂地捕捞野生大黄鱼,以保护好越冬期间的大黄鱼亲鱼。即便等到野生大黄鱼完全复苏后,也应当有计划和科学地捕捞,如采用“配额捕捞”制度,这比目前的“许可”制度更能保护资源持续性,减少渔业成本,提升渔类品质。

如此,就有可能让野生大黄鱼这一海洋珍品得到可持续地生长,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

作者 | 张田勘(专栏作家)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危卓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