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饱经风霜的脸】王大凤:五代同堂 安享晚年

资料来源:漯河每日-漯河著名城市网

俗话说:“家老有宝。”

百岁老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更是无价之宝。在召陵区翟庄街道梨园周村,102岁的王大凤老人五代同堂,生活安宁幸福。5月19日,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见到王大凤时,她正坐在家门口与村民聊天。她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精神矍铄,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喝茶。

王大凤1919年出生,老家在现在的翟庄街道王裴村,家中有兄弟姐妹4人,她排行老大。当时人多地少,入不敷出,一家人过得十分艰辛,能吃上红薯就是件幸福的事儿,王大凤还要帮母亲照顾弟弟妹妹,因此她从小便懂得生活的不易。

王大凤成年后嫁到梨园周村,丈夫周闯是家中独子,家里有地,还养有牲畜,日子比在娘家好过多了。婚后王大凤生育了7个孩子,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起来。“一大家人的吃喝拉撒她都要管,还要帮着俺爹干农活儿,你说能不累吗?”王大凤的三女儿周井说。

生产队时期,王大凤家孩子多,虽然挣的工分也多,但日子依然过得很清贫。采访中,王大凤的大儿子周起来讲了一个故事。1963年,周起来应征去西北地区当兵。离开家时,他把身上的旧衣服都脱下来留给弟弟们穿。“当时一家八口人挤在一所草房里。我之所以去当兵,也是想给家里减轻负担。”周起来说。

后来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王大凤家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正当一家人对未来充满憧憬时,1976年,王大凤的丈夫周闯因病去世。此后王大凤独自拉扯几个孩子,辛苦不言而喻。为了生活,她一边干农活儿,一边帮别人做手工补贴家用。“那时候我妈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总是跟我们说,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六儿子周保军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家人终于告别草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瓦房,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王大凤晚年五代同堂,儿孙绕膝,享受着天伦之乐。老人胃不太好,容易消化不良,基本上不吃肉,常年以素食为主。家人给她做面条、粥等饭食,会煮得烂软,易于消化。老人爱锻炼身体,没事儿时就出去散步,和村里的老人们唠嗑。

如今,虽然已经100多岁了,但王大凤身体硬朗,头脑清晰、口齿清楚,饱经风霜的脸上不时露出开心笑容。“俺奶前两年还能穿针引线呢!她给孩子做的衣服可好了。”王大凤的孙媳妇张俊杰表示,老人十分勤快,100岁时还能做针线活儿,并且乐于接受新事物,去年还学会了使用电磁炉。

提起老人长寿的秘诀,王大凤的亲人们都认为,这和老人的好心态分不开。“俺妈心胸开阔,啥事儿都不往心里搁。”周保军告诉记者,一家人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但鸡毛蒜皮的事儿母亲从来不往心里去,还经常劝家人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母亲乐观的心态、勤俭节约的习惯深深地影响着家里人。

如今,王大凤在几个儿女家轮流居住,晚辈们照顾精心,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很舒心。王大凤很知足,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培 杨旭

责任编辑:王麓棣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