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室外冷得刺骨。
正值当地时间中午12点,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海彬博士的宿舍里却是暖意融融。他和数位派驻在芬兰地球空间研究所的同事一起,每人在脖子上系了一条红围巾,围坐在餐桌前包饺子。三大盘猪肉白菜馅的饺子,一旁还放了寓意“平安”的苹果。由于疫情防控,他们每天两点一线在宿舍与研究所之间往返。这场饺子宴是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也由此拉开了在海外欢度春节的序幕。“我很想念妈妈做的红烧肉、猪肉韭菜馅饺子,等疫情过去后就能团聚了!”这个春节,对于一些人来说非常特殊。他们只能停留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坐标轴上“就地过年”。昨天,上海举行的“来自家乡的问候——2021牛年新春云联欢”活动上,这群奔波在海外的游子与亲朋好友瞬间相连,分享佳节的思念与牵挂。“纵然暂时无法相见,但依旧可以过一个暖心的春节。”
船上包饺子、唐人街挂灯笼,海外游子也过个暖心年
31℃,阳光正好,这是毛里求斯的港口,雪龙2号正进行补给。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博士后曹建涛在甲板上拍了一张落日照片,以纪念难得的好天气。就在十天前,他还在-30℃的南极作业。去年11月,曹建涛登上雪龙2号前往南极考察。
临近春节,雪龙2号船上已经是年味满满,船舱内贴上了一副副春联。几天前,科研人员在可容纳百人的船舱食堂包起了饺子,平时操控实验仪器的科学家们,动起手来毫不逊色。
对曹建涛来说,今年春节非常特别,这是他第一次在外过节,但他却感受到了更浓厚、更热闹的氛围。就在昨天,他还与同行的科研人员为一场联欢会忙碌着。“我们要在除夕夜搞联欢会,那会儿雪龙2号正在返回南极的路上,我们将在海上、在甲板上过年”。
要在海外过年的还有上海建工(加勒比)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昨天连线时,他顶着一脸疲惫出现在镜头前。连轴转的他几乎一夜未眠,只为给当地同胞打造一个暖心的春节。当地时间10日晚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的唐人街将举办亮灯仪式,为保障所有亮灯正常有序,张庆率领团队一遍遍做着检查。他们还挂起了特意从国内采购的大红灯笼,同时为两对大石狮安放进行施工,以传递中国传统文化。
对大多数留学生来说,过年的主场将在室内。在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校交流学习的上海交通大学公派留学生王鹏宇,最近带着同学开发了新本领——做饭。“自己动手学做家乡菜,以此来庆祝新春,爸爸妈妈放心吧!”
穿越上万公里、相隔多个时区、超过50℃温差,这群海外游子“就地过年”。正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连线中所说:“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步伐踩得很准,等疫情过去,无论同胞在哪里,都能相聚。”
“一个人干三份活儿”,传递中国与天下为友的精神
连线中,有离家多年、为友好国家传递民生福祉的建设工人,也有奉献青春智慧的90后科研工作者。纵然错过生活很多瞬间,却展现着大国工匠精神、敬业精神。
驻扎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上海建工队伍,正为西班牙港最大医院建设而加班加点。“西班牙港总医院”项目从2019年11月正式开工,团队成员不仅要建造一栋13层的高楼,还要配齐医院内所有设施。
工程量大是一方面,更大的困难却是人手不足。去年新冠疫情暴发后,计划前往特多的员工不得不取消行程,而留在当地的员工也无法回国。“原需近500人才能完成的项目,现场只剩下76位工人与32位管理人员,可以说一人要干三个人的活儿。”专门负责公司运营的张庆忙前忙后,从与当地分包商开会,到协调人手追赶进度,再到保障员工人身安全。
出于工作需要,张庆常年留驻海外,近些年只在国内过了4次春节。“与亲朋好友相隔半个地球,也牺牲了团聚与社交的机会,有遗憾,但却是这份职业的光荣。”从特多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到被称作当地“火神山”的库瓦医院,张庆带领的团队已经完成了约15个项目,帮助当地居民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民生幸福指数。他说:“走出去”即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让中国传统的友善与天下为友精神串联起每一个生命体。
在迪拜,上海电气集团员工在屏幕前介绍了完工的光热项目。“直接创造当地就业岗位5000人,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过万人,刷新了当地民众对于中国的看法。”上海电气迪拜分公司总经理、迪拜光热项目项目经理赵辉如是说。
作者:占悦
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编辑:周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