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是指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通俗的说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你觉得什么是好的,坏的,什么对你更重要,或最重要,你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更简单的说,明辨是非善恶。面对重要选择,我们常常感到迷茫、纠结。为什么?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是命运的巨变,怎能轻易做出抉择。那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选择?价值观。
价值观如同人生的罗盘,随着我们的成长,被悄无声息地内置到生命系统之中。由于基因、家庭、环境、社会文化与人生经历的不同,每个人的人生罗盘都不一样。你知或不知,觉或不觉,它都在那里,指引我们在生活中做出方方面面的选择,小到日常琐碎,大到人生抉择。
一个人的行为,深究下去都离不开价值观,这是最底层的逻辑和行为依据。
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何为“仁”?象形字可以看成是二个人在一起。“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孔孟的经典里,仁就是爱人的意思,由仁又引申出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价值观,即仁爱、正义、恭敬、智慧、诚信。
到明代心学大儒王阳明又提炼为“致良知”三个字,修身克己达到我们与生俱来能知是非善恶的本体,去人欲、存天理(去除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如私欲、淫欲、贪欲等),知行合一,不能有一丝恶念存留心中。
当代,我们倡导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从一个“善意”开始,一个“良知”开始,如果你是一家之长,良知所发出的善意就会告诉你“家和万事兴”,你就应该对家人“友善”;如果你是企业家,良知所发出的善意就会告诉你诚信经营,你就应该对他人“诚信”;如果你是工作者,良知所发出的善意就会告诉你“爱岗敬业”,你就应该用“敬”来工作;如果你是国家公民,良知所发出的善意就会告诉你“热爱祖国”,国富才能民强。致吾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天理。如果整个世界的事事物物都是正的、善的、对的,那这个世界自然就是“和”的,12个词是内在联系的。
物质决定意识,你的阅历、见识、层次决定着你的命运。当代国人要将自己与时代和人民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你所知道的那些富人、牛人、强人都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你所看到的那些小人、恶人都是受环境影响被欲望、私心蒙蔽了良知的人。
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想想你所做的是不是遵循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能不能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能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以此为价值准则,努力奋斗,必将有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