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迎难而上造句】取悦判分老师 考场作文增分“三板斧

高兴地看到判定老师的考场作文增分“三板斧”

“第一斧头”是作者的“嘴”,“第二斧头”是“脑瓜籽”,“第三斧头”要注意“脸巴子”。

作文的“脸巴子”就是作文给阅读者的整体感知效果,既包括表层的文面视觉效果,也包括里层的文理思路效果。

取悦判分老师

——考场作文增分“三板斧”之三

作为一名多年高考阅卷老师,我必须负责任地告诉你:你一定要注重“脸巴子”,要学会取悦判分老师!取悦他人不就是阿谀奉承,而是胸襟宽广的表现。你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你必须为了分数而取悦判分老师。接受美学告诉我们,文章的分数是由作者的作品和读者的接受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人都有“护短”的心理,作文得低分绝不是判分老师有眼无珠,高分作文从来都是有理由的。

义理、考据和辞章

清代桐城派的观点对我们有帮助,好文章里的义理、考据和辞章三者都应该是上乘的,否则,再好的招数都不能挽救你的分数。

义理优劣,既包括立意的高下,也包括文理推断是否合乎逻辑。考试作文,阅卷官更关心的是前者。2010年高考重庆卷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为《难题》,我们不能把“难题”机械地理解为“不容易解答的题目”,而只能理解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难以处理的事情”。聚焦“问题”或“事情”,就有高下之分了。你可以说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有学习上的,有生活中的,对于“难题”我们无法逃避,只有迎难而上才能最终解决“难题”。如果这样立意,很容易显示出我们的心中只有自己而无暇顾及他人,就显得低幼了——因为阅卷官很容易滑入以成人的思维来考量考生的窠臼,你岂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从大处来聚焦“问题”或“事情”,那么,一个国家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会遇到“难题”,甚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也面临着环保的“难题”。从这样的角度立意,就能体现出一个考生的国家责任、国际视野和宇宙意识,心胸境界无疑要阔达得多,也容易打中阅卷官的回音壁。立意高低不同,分数高下立判,你难道不该择用高境界的立意来取悦判分老师吗?

考据即论据,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作文最忌讳翻来覆去空泛抽象的议论,你一定要有支撑力极强的论据,论据还要丰富,而且要能简略地复述它。这里有一个技巧,就是你一定要力避俗滥。当下考试作文里太多的屈原跳江了,太多的苏轼在黄州受挫了,太多的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了,太多的许三多搞士兵突击了,不仅让阅卷老师审美疲劳,更咬噬着阅卷老师的耐心,论据俗滥的作文被判低分在所难免。所以,你要另辟蹊径,去搜罗一些阅卷老师不清楚但又似乎了解的事例,比如鲁迅也会爱钱,巴金也曾说谎,李白也要狎妓。还可以记住一些正面语境下不那么公开宣传的人物事例,比如曾国藩、纳兰性德、曹植。反面人物的材料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所以希特勒这样的坏蛋你也该积累点材料。还有一招不敢轻易推荐你去用,就是去读点希腊寓言和西方的名人轶事。我怕的是你把那西方的人名给搞混了,如果你不怕那些名字饶舌,也可以积累点,这正是一些阅卷老师欠缺的,也许会突袭成功。陌生引发兴趣,疏离产生美感,这规律你我都得遵从。如果你非要把当下的人事物拿来做论据,我奉劝你必须站在一定的文化高度来加以个性化的评析。虽然用当下的人事物进作文显得你关心时事没死读书,但因为流行的东西往往忽焉消逝,除非它的文化含义已经没有争议,我建议还是小心为上。

辞章涉及语言、章法和风格等方面。写作文的人语言功力要强,丰富的词汇和灵活多变的句式永远是好文章不可或缺的,好词佳句当然要尽量用,成语俗语不妨信手拈来。据我的经验,开篇五行之内你的语言还是贫乏无味的话,你只能自甘失败了,因为用词不妥帖、造句不合文法、句式僵硬的文章只能让人生厌,而阅卷老师没有时间等待你,不管在后边你埋藏了多么精彩的语段。章法上,缺乏条理、拖沓冗长的语段会让人不想读下去。如果语言和章法都劣质,那文章就面目可憎,要想攫取高分是不可能的了。

梁简文帝萧纲在《诫当阳公大心书》中提出“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我们在考场上写文章就是要放得开写出自己的个性来,行文时大开大合易取胜,纵横捭阖能服人,高蹈高调也受欢迎,蹑手蹑脚就恰恰不讨人喜欢了。

二、从结构上取悦:

凤头、猪肚和豹尾

有了好的内容,再说如何装内容的问题,作文的结构布局务必投机取巧。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的比喻,这对我们处理文章的开头、主体、结尾是有启发的。

没有哪个写文章的人不重视文章开头的,我要提醒你两点:1. “凤头”的要义在吸引眼球,叫人非读下去不可;2. 入题要快,开门见山永远胜于绕山绕水。因此,“求深”“求美”和“求简”就至关重要,否则就不是“凤头”了。

求“深”,即求深刻,只有立意深刻的文章才可能有深刻的开头。而所谓深刻,是指具有哲理意味或含蓄深邃,因此,你必须要用上我们在“第二板斧”里所说的思考工具。比如写《难题》吧,有考生开篇第一句就说:“难题不难,难的是自己。”这就深刻。清代文人彭端淑的《为学》一文,开篇写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走的都是哲理求深的路线。

求“美”,即求美感。语言有三美:义美、形美和音美。“深刻”往往义美,不再赘述。音美是读起来朗朗上口,一般的考生做不到。形美要求有好的句式,就可以学,其中,三比句式(排比、对比和比喻)就是大家所推重的,不妨大力采用。如《难题》,有考生这样开头:

例1 当失落的精神如同泻了一地的水银,我手捧着人类生存的难题,站在历史枝头回望,企图在史书的扉页中寻找难题的解答。

例2 难题是一株氤氲着哲学香馨的兰草,需要人把力量与坚持和着智慧的闪烁,化作甘霖来浇灌。她绽放出的美与收获是人对自我哲学化的认识与升华。

求“简”,即求“简洁”。开头只能言简意赅,三行字过后还找不到切题的语言,阅卷老师就会生气的了。值得提醒的是,文章主旨句必须言简意赅,最好独立成段,以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不少考生在考前背诵一些精彩的语段作为开头(或结尾)的备用,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这些语段虽然不是“万能”,但可以在考场上让你节约打开思维的时间。

“猪肚”要求考场作文的“度”要足,“份儿”要够。文章立意若是着眼于“理”则论述要充分,着眼于“情”则抒情要充沛。“理”要充分靠“辩”,“情”要充沛靠“煽”。为此,我建议你在议理时不妨正反论述,最好逐层递进,至少要言之凿凿事实胜于雄辩。苏洵的《六国论》可以作为范例。为了证明“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论点,苏洵从赂秦者和不赂秦者分述之,且将设想中不赂秦的情况与赂秦的现实作对比,再从古今类比的角度多次辩论,使其论述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若要抒情,就应该走“极端化”道路,哪怕话说过了头。“山无陵,江水竭,冬雷阵阵夏雨雪,乃敢与君绝!”明显是在赌咒发誓等于没说,“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再沉默中灭亡”是愤激之语,“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只能反着理解……情感逻辑与理性逻辑是相反的,越是违反理性逻辑的往往更符合情感的逻辑,也更能打动阅读者的心灵。

据说豹子的尾巴是很有力的,可以将对手一下子扫倒在地。考场作文制造“豹尾”就是为了彻底征服判分老师,使其意犹未尽还要从头再读,使其浮想联翩还要帮你补位思考。要么打中判分老师理性思考的神经,要么触及他情感爆发的关口,切忌虎头蛇尾草率结束。例如《难题》的结尾(前一个重“理”,后一个重“情”):

例1 我们需要用新的生气,去唤醒那些深眠的精神,做一个时代的难题解答者,从虚妄中生出超越虚妄的希望,为这个时代交出一个最完美的解答。

例2 这个难题,是所有人的难题。而我愿用一生,用我的所有去追问,去解答。我愿我的生命是艺术家的生命,用一生去解这个难题,让我的生命化为结晶。

总之,写文章是讲究技巧的,往大处说,技巧是为了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往小处讲,技巧是为了不使阅读者反感。如果你的文章第一段话就让人禁不住要读下去,而读完最后一段还使人回味无穷,那高分也不得不给你了。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