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珠肉臭,路有冻死骨。
“我同事的同班同学搞量化,今年奖金5000万+。”搞量化的基金经理春风得意马蹄疾。
另一头,据说某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收到了《岗位调整通知书》——
“通过对你长期观察和以往的工作表现,并考虑到公司经营需要和你个人工作能力。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现将你的工作岗位调整为保安员......”
有所谓的知情人士说,这个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低于2亿元。
事情是真是假不好说,毕竟开局一张图,内容可能全靠编。
很多老铁希望这是真事,“不能给我赚钱,那你就去搬砖,别占着工位不生蛋!”大家也恨透了不管基金赚不赚钱,基金公司照样收取管理费的行为。
小柒倒觉得这应该只是个段子,或者是某些营销号博取流量而为之。
先不说这样的调动有违法律,光说这调岗通知书的行文,标点符号都不会起,横看竖看都不向正儿八经的公募基金公司会干出的事儿
那有没有可能是私募公司呢?
小柒还专门问了一位私募基金经理,他也觉得不太可能,即使大私募里边也没有保安这个岗位。
抛开事情真假,小柒想从基金经理考核这个角度和大家扒拉扒拉。
打工人都要背KPI,基金经理也有绩效考核。
基金经理的考核一般集中在11月、12月进行。考核时期分一年、滚动三年、滚动五年不等,不同公司考核的具体指标不同。
业绩不达标的,基金公司也不养闲人,该辞退就辞退。比如今年2月份离职的某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近1年业绩排名在全市场后1/10。这就有可能是被公司劝退的。
业绩长期垫底的,就算不让你走,也可能调岗成为研究员,薪资嘛,自然也会爆降。但不太会像这次调岗传言的那样,把基金经理调为保安,侮辱性极强。
虽然大家很烦基金产品旱涝保收的模式,也就是不管基金赚不赚钱,都要收取固定的管理费(目前浮动管理费的产品很少),但基金公司可不敢懈怠,也得拼了老命干业绩。
为啥?业绩不好,谁鸟你家的产品?基金没人买,规模做不上去,管理费从哪里来?
所以呢,不管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业绩压力都很大。
人一急,就容易剑走偏锋。
很多小伙伴买基金,只看短期收益,1个月亏钱,发际线上移1厘米;半年亏钱,对基金经理口吐芬芳;一年亏钱,巴不得上门“拜访问候”基金经理,然后割肉赎回。
基金公司当然希望可以留存客户,就使劲逼基金经理干出优秀的短期业绩,以年度收益率或排名作为考核指标。
但是,市场有轮动,风格会切换。一个基金经理行不行,光看1年业绩是不够的,选的票可能是好票,就是这一年恰好没爆发,被公司勒令滚蛋后,股价反而暴涨了,真正有选股能力的人才没挖掘出来。
更可怕的是,这会使得某些基金经理为了让短期业绩爆发,疯狂押注某一板块,或者频繁追逐股市热点,成了金融圈里的赌徒。
就连一些债券基金也会玩这么一出,之前小柒也提到某只债券基金,重仓押注房企债券(此前这类债券收益确实高),结果摔得跌妈不认。
这其实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基民希望短期就能有很牛叉的业绩,基金公司靠KPI给基金经理施压,基金经理为了博取高收益铤而走险,当投资变赌博,收益往往很惨,然后基民国骂、割肉离场......
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基金经理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在办公室翘着二郎腿抽着香烟,3点一收盘就拍拍屁股走人、会所嫩模搞起来,看看他们的发际线和发量就知道压力有多大了......
也不要苛求基金在短期内就赚钱,把基金经理逼得太急对大家都不好呀。
基民改变以短期业绩来衡量基金产品、基金经理的好坏,基金公司才有勇气改变考核周期标准。
2019年,有10家评价机构倡议取消基金一年期评价,重视三年、五年业绩评价。
能这么来当然最好了。
还是那句话,基金是长线投资,不要一直盯着短期单位净值的涨涨跌跌,该定投的定投,少操点心,你好基金经理也好~
当然啦,基金适合长期持有的前提是——这是一只好基金。
最好是挑那些经历过牛熊周期检验、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然后给他们时间。
小柒之前也讲到,基金界里有“弱者恒弱”的现象。
中欧基金做过一个统计,2017年业绩垫底的1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到2018年有8只表现比较差,到2019年依然有7只处于后1/2。
而且,从2017年到2020年3月,这10只基金都是负收益......
那些长期业绩差的基金,一来业绩很难翻身,二来规模太小有可能会被清盘,别把钱砸里边去。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富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