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回不去的温柔】童年的凉床

小时候凉爽的床

小时候的冷床有点热。

那是属于盛夏的热,属于三夏大忙的热,也属于才出锅的面疙瘩的热,更是属于庄稼丰收着的热。一切都热着、热着,热乎乎的童年浸染着父母的宠爱。可上了凉床之后,微风一阵阵柔和地吹来了,长辈的故事则是跟着蒲扇摇来了,清静来了,清凉便来了,天上的星星眨着眼好奇着、遐想着。一个“凉”字姗姗而来,散落在知了鸣过的池塘边,延伸在房前屋后的道场上。一个凉床上的童年生活,就能让盛夏多出几份希望来。

当热浪翻滚过芒种,树丛里的花草长出翅膀似的,飞出热辣辣的清香,田间的劳作便紧张起来。抢收抢种,用力的几何图形诉说一个季节的繁忙。在繁忙的缝隙间,便是我们的童年和童年的天真。黄昏临近了,忙里偷闲的父辈总能腾出一方清凉,为孩子安放凉床。在江南圩乡,大致一米宽、两米长的凉床有两种。一种是竹制的,由一片一片毛竹篾编制而成,这种凉床清凉光滑、轻便、易擦净。另一种是木制的,由一片一片木板拼制而成,这种凉床柔和精致、不易水洗,只能湿擦。看到了凉床,我知道母亲一天的劳作将告一段落;看到凉床,我知道虽不丰盛但很惬意的晚餐就要开始;看到凉床,我知道昨晚的故事就要延续……

那又是一个炎热的黄昏,我一天的目光沉淀下来,又系在凉床上。母亲还在忙活,我嘟嚷着,叫母亲快点搬凉床。母亲解释说,她得赶紧把晾晒在道场上的稻谷收回家,夜里肯定有暴风雨。在我的再三催促下,母亲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乐呵呵地将凉床搬出来了,就把它放在路边。我刚上凉床,就看见村里一位大妈挑着一担沉甸甸的稻谷迎面走过来,气喘吁吁、颤颤巍巍,她走过凉床就猛然放下了肩上的担子。我清楚地记得,大妈放得动作忒重,放下后,重重地喘了一口粗气。她刚从稻田里脱粒而来,想必是太累了,我想。母亲见状立刻走过来,连忙让浑身稻屑的大妈坐到干净的凉床上,一边和大妈说话,一边吩咐我赶紧回家给大妈倒茶,拿蒲扇。我飞快倒来一大碗凉茶,大妈几大口就喝完了。我坐在凉床的一角,分享着母亲和大妈的欢声笑语。劳累,似乎与凉床无缘。那时的凉床,不仅盛满着天真无邪的童年,还盛满着邻里乡亲的融洽、互助和友爱。凉床不凉,透露的何止是盛夏的气息?!

当热浪冲破立秋的时候,凉床周围不再是忙碌的身影,劳累了一个季节的人们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庄稼已收获,粮食已进仓,秋稻的秧苗已经栽插完毕,大人们休憩的时间便多了起来。会讲故事的大爷终能迎来成群结队的孩童,会拉家常的大妈终能赢来三三两两的附和,浩荡而唱的民谣盖过不知疲倦鸣叫的知了,悠扬而出的民歌吞没如期而至的蛙鸣。此时,一张凉床已盛不下欢乐的时光,一个故事已道不尽凉床的悠闲,一种相聚已说不完和谐的美妙。童年的凉床就这么闲适地安放在民间、扎根在乡间,炎热中操守着一份清凉,清凉中抚摸着一份热浪。坐上凉床,便坐上一份慰藉、一份爱恋、一份美,我那如痴如醉的童年啊!

当热浪的尾巴在白露打结的时候,凉床随故事一起回到了家里。凉床周围延续的话题多了一份秋的收成,少了一份粮仓的观望;多了一份童年的希望,少了一份庸常的隔阂。

我的记忆烙下童年,我的童年在故乡,可故乡是一首没有结尾的诗。每每想到故乡,总想到安坐一方的凉床。童年的凉床属于故乡的风情和奢侈的闲适。抚摸凉床,总能抚摸到休养生息的一种传统脉络。在我来说,童年的凉床不凉,总是有点热,至少在我的心里……

稿件管理:紫烟幽梦

审阅:何蕾蕾

简评:语言亲切活泼,如故乡的凉床上承载的童年欢乐一般,对故乡凉床的怀念其实是对那份回不去的温暖时光和温暖的人的怀念。

作者简介:孙凤山,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系长江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皖江物流集团裕溪口公司党委书记。曾在《人民日报》(作品版)等2200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3870余件。截止2018年底获得《人民文学》第二届“科学精神与中国精神”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等全国各类征文奖876项。


投稿咨询微信:zxm549750302

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