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我,一起过悠闲舒适的生活
所以,
人们需要这种控制感。
不会让自己的生活轻易失控。(约翰f肯尼迪)。
当孩子“不听话”,
安排好的计划不去做,
或者做得不能满足我们的期待,
就会有一种失控感,
这个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情绪失控。
父母一般不会什么也不做,
不会眼睁睁就成为那个“习得性无助”的人,
而是一定会做点什么,
挣扎、反抗、战斗!
我妈妈一辈子都在做梦考大学,
这可能是她一辈子的遗憾,
她觉得如果不是我外婆病重一年没上学,
她一定能考上大学的,
考上大学之后人生就不同了。
这就好比,
人生中这么多的环节和变量,
她只是去动了一个环节,
后面发生什么都是美好的想象。
我就曾经问过她:
有没有想过,
考上大学后,孩子就可能是别人了,
你现在珍惜的朋友、甚至亲人,
可能都会变化。
这一定代表着更好吗?
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历史”只要发生变化,
绝对不只是把你不喜欢的换掉。
所以,这是控制错觉之一。
下面说其二:
(这是一种刻意的感动,
例如:你反正不听我的话,
我自己一个人出去走走,
你肯定也不会在乎的)
很多焦虑都是别人家孩子给的,
只是很多父母在潜意识里运作,
可是事实又不想承认和面对。
“臣服于当下”的意思,不是躺平不是屈辱,而是接纳和尊重、立足在当下。
2015年奥斯卡影帝丹泽尔·华盛顿在迪拉德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一场演讲,被很多人认为是足以改变人一生的励志演讲。
丹泽尔说:“今晚你可以尝试把拖鞋放到床底下。当你在早晨醒来,很自然会屈膝跪下,去找到那双拖鞋。”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我举个在心理咨询中常常遇到的例子,比如一些孩子,原来是“学霸”次次考第一,去了重点学校后,就考不到第一了,那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像丹泽尔说的,“弯下腰来去找拖鞋”,尊重当下和事实,很自然地动作,这并不代表着你丢人了,你没面子了。
可是事实上呢?很多“学霸”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固执地活在依然是第一的想象之中,而不愿意活在现实中去努力,去脚踏实地,所以就会“生病”。
在个体心理学中,阿德勒也打了一个形象地比喻,就是一个房间没有门,因为你想象就是从门出去,只有一个洞,你会怎么办?当然是从洞出去!可是很多人是没法从洞出去,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这个出口和自己的想象不吻合。
我是牛妈彭小蹦,两个孩子的妈妈,画漫画的心理咨询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委会理事,出版书籍《成长,不慌张》,8年专注家庭关系成长路,2年心理咨询,1000多篇文章,和几十万妈妈的成长故事,一起活出从容与自在。关注我并发私信“社群”,可加入我的育儿社群,4000位家长已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