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寻找亲少年三亚轻生”事件引起了舆论的热议。吃瓜群众一边叹息,一边把目光转向亲生父母。
虎毒尚不食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心狠,将自己的亲生骨肉逼上绝路?他们还有良心吗?我不知道男孩的父母以及实施网络暴力的人是否会受到法律追究?但我确信他们一定会因此良心发现,会感到内疚并受到良心的审判。当然也有人会说:当下社会物欲横流,传统的道德防线早已崩溃……现在人们只相信权力和金钱,哪还有什么良心?天真!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如果你的真凭良心做事,不但难以取得成功,甚至还会沦为他人的笑柄……但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人类不再需要良心,相反我们每个人都对良心充满渴望。因为谁都不愿意遇到一个没良心的人,更不想生活在一个良知泯灭的社会当中。
01
什么是良心?
传统道德认为,良心是天然的善良心性,是人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孟子曰: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朱熹则说: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唯物主义者认为,良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各种道德情感、情绪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它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也没有所谓抽象的良心。
西方文化认为,良心是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是上帝造人时放在人内心的事非观,刻在人心版上的道德律。《罗马书》二章十五节:“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02
良心与良知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良心”这个词常常与“良知”互换……但实际上二者之间有很大差别。“良心”重点在“良”,而“良知”强调的是“知”,前者是与生俱来、先天就有的道德意识,而另后者则融入了社会共识和普世道德因素。
如果谈到“良心”或“良知”的问题,王阳明这个人是无法回避的,他创立的“阳明心学”源于孟子提出的“良知良能”说。即人人都有良知良能,这个东西就像是我们身体器官一样,先天存在我们的内心,具体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王阳明汲取儒家先贤思想的基础上,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心学体系,强调心即理、致良知以及知行合一。认为社会道德之所以堕落败坏,其根本原因就是人内心的各种“贼”作祟,他虽然琢磨出类似于静坐、磨练等破贼妙招,但依然感叹“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阳明先生所谓的“心中贼“实际上就是人的内心邪情私欲,靠自我反省或社会生活的磨砺去消灭它,显然不太现实。传统文化虽然认识到”天理“和”道“的问题,但却没有将其与造物主的启示进行衔接……以至于其修炼己心的方法,始终处于内在小循环之中,受限于个人意志。
中国传统文化对良心的探索,虽然没有摆脱以人为中心的内在自我小循环,虽然仍是一笔糊涂帐,但却验证了良心具有普遍性这一客观实事。在基督教的世界观中,良心是上帝放在人里面的一个机制,也可以说是一个实时法庭……人之所以会有良心不安或内疚,是因为良心的运行违背了上帝的道德律,从而使其受到审判和谴责。
03
持守自己的良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良心,只不过这东西有其脆弱的一面。在面对世俗享乐的诱惑时,往往会被人抛之脑后……此时“心中贼”会说:“反正也没人知道,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良心值几个钱”,但当你违背良心时,它强大的一面又展现出来,让你内疚,让你寝食难安。
人为什么感觉生活很辛苦?因为人的良心在运作的同时,属肉体的情欲也在运作,双方不断爆发战争抢占地盘。有时候顺服良心意味着苦难和失去,而违背良心则能使肉体情欲获得满足……当然,这种满足也会伴随着内疚以及“丧尽天良、昧良心、良心被狗吃了”的咒诅。
那么,如何才能持守自己的良心?很多人选择修身养性的方法“破心中贼”,至于最终能否完成持守良心的夙愿,谁也不知道。基督教信仰不但告诉我们良心的来源,而且还提出一系列持守良心的理论和方法:只要信靠上帝并遵行祂的诫命,良心便会得到医治和护理。
透过《圣经》我们知道,人是按上帝的形象所造,而良心则是祂放置在人里面一个普遍性存在的机制。人虽然堕落犯罪使良心受到污染,但这种道德意识始终会苏醒并发挥它的功效,因此基督徒将持守良心视为与神亲密相交的方式。而清教徒据此提出的“良心自由”已演化为普世价值观,对现代社会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时会想,假如当这个世界彻底堕落败坏,当谎言欺骗成为家常便饭,当亲人相残兄弟反目……我们最后一线希望在哪里?或许人类永远无法耗尽的道德资源就是良心,只要人类的良心不被造物主移走,即便是十恶不赦的人也终会良心发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反思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