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在5年前又下降了一个台阶,尤其是在看书和与人沟通方面。(莎士比亚;温斯顿;记忆力、记忆力、记忆力、记忆力、记忆力)。
很多当时认为很有价值很重要的信息,如果没有及时操办处理,它们就会像胆怯的梅花鹿一样,一拔腿闪进脑袋的丛林里就不见踪影了,留下几只脚印说明它们曾经来过。
于是用上了笨功夫,养成了及时记在本子上或者手机上的习惯,像请了个贴身管家。
好多年过去了,记事的本子堆满了几个大纸箱;翻开管家详尽编制的“账本”,却陌生得像是在翻阅别人的回忆录;大脑偶尔会有所触发,但只勾起些记忆碎片。
很多看书时精心摘录的语句,记下的读书心得,于当时而言,如获至宝,并期望有朝一日能用在自己的文章上,也沾沾前人智慧的光耀。如今拂尘翻阅,竟如初见。
顿然发觉,世上文章何其多,如果只靠记和背,拾人牙慧,即使穷经皓首,背囊里又只能装得下几本书呢。
从纸箱倒出自己记下的一些文章,对照着文章大家的经典作品,字里行间,有个声音力透纸背:文章都是作者的自问自答。
顺着这个声音,拂开文字,抽丝剥缕,从一篇篇文章中拆解出其框架和逻辑脉络,找到了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信息源。
每一篇文章都如一幅地图。
有的作者会设置一系列问句,如路标指引,带领读者不断深入其精心编排的桃花源。
有的作者则相对含蓄,虽然没有导航信息,但也会煞费苦心示意,比如通过时间轴的推移、空间的远近转场等来带着读者走。
各种行文手法的背后,都是围绕作者怎么看问题,怎么剖析问题而展开的。
而作者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剖析问题的力度和锐度,才是文章中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文章水平高低和成文的关键挑战所在。
比如同样是围观黑人被美国警察暴力执法杀害这件事。
有的文章着重议论美国警察的“自由裁量权”,致使其可以如锦衣卫一般,办案时好坏全凭个人;并诟病美国司法系统为其提供了“保护伞”。
有的在这基础上再挖一层,剖析美国国家政权结构以及隐藏在背后操作国家机器的财团力量。
有的能再挖一层,揭开美国财富分配不均的社会问题,党派之争在“南北战争”和“独立战争”时已埋下伏笔。
有的能再深挖一层,洞察美国的社会问题的根源,要追溯到欧洲的宗教派别之争,然后从天主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恩怨情仇来分析。
再比如,都说眼见为实,关于短视频近几年为何势如破竹,未来走向如何,各种声音如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而神经科学家则提供了另一种独特的视角。
神经科学家研究发现,我们身体某个特定区域的功能,和大脑控制这块区域的皮层面积大小不是成比例的。
比如我的腿占了我们身体比较大的面积,但是控制腿的大脑皮层面积却只有一小块。而像我们的手指和嘴唇,看着都是小部件,但是因为很敏感,大脑控制这两个小器官的皮层面积却很大。
说回我们两只眼睛,神经科学家发现,我们大脑中负责视觉信息加工的皮层面积占到整个大脑皮层的一半之多。
为何说人是视觉动物,是人性,也是人体进化使然。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每个人的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
就像一个圆圈,有的人知道多一点,那他的圆圈就大一点;有的人懂得的少一些,那他的圆圈就小一些,而圆圈外面的无穷无尽则是我们认知的盲区。
一个人怎么看问题和分析问题,都要回到他自己那个圈里去找答案;别人也通过他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得以窥见他那个圈的边界,估算他的水平去到哪。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学海无涯,世界又日新月异;余生有限,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如何安放自己?
论体能、速度、力量、各种知觉等,人都是无法匹敌其他动物的。但是人却能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又是为何?
有人说是因为我们有个大脑袋。
我们能从复杂的生存环境中,抽象出共性的东西来,然后进行归类,进而举一反三,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模式识别”“原型模版”。
人类的文字就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古先人从事物中,抽象出他们的共性,形成文字;把一个个的字拼在一起,发生联结,互相注入信息,成了句子和文章,进而产生意义。
作者在写文章时,受其知识阅历、表达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用词和造句都不尽相同;但作者本意不在于卖弄文字,而在于借助文字的帮忙,把他如何看问题、解决问题讲明白。
而我们看文章,就是倒过来,通过文字还原出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由作者领着体悟一番。
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意之余,如能掩卷推敲,提取文字背后的逻辑思维,并剥离出超胜自己认知水平的、不落窠臼的事情和观点,如此反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慢慢就建立起对同一类事物较多维度、较完备的认知,进而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花费宝贵时间读一篇文章,却不能体悟作者背后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却去钻研一些表面的功夫,如笔者早期摘抄的一些词句,背过的一些雕琢粉饰的写作手法等,至今早已忘光,这于文章的真正价值而言,无异于买椟还珠。
生活是一本无字书,也是同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