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使人跳。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说同样的意思,效果完全不同。
班主任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选择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式,就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而这种语言伤害比伤害人的肉体更严重。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掌握说话的技巧:一、不说明知故问的疑问句,要说明确指示的陈述句
有一个学生在课上玩手机,被老师当场发现,质问他:“你在做什么?”不曾想学生大声回答:“玩手机。”老师当下被激怒:“你就不要上课了,去教室外玩手机吧,多会儿玩够了再来上课。”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当场起身,负气而走,将老师置于了尴尬的境地。
教师用疑问的发问方式无形中给学生制造了无礼的机会,教师还觉得自己被冒犯,而教师为了捍卫自己的面子及威严,往往会对学生采取更为严厉的批评和责罚,这样就容易恶化师生关系。
其实,如果老师不用疑问的语句来发问,孩子就没有机会无礼。老师完全可以这样说:“现在开始上课了,请大家把手机等与课堂学习无关的用品收起来,下课再玩。”教师直截了当地提出明确的要求,就可以避免师生之间出现矛盾。
还有的老师习惯用反问的语气和学生说话,“难道你没听见吗?“你以为别人的眼睛都瞎了吗?这样明显的问题谁看不见?难道你认为没有这样一回事?你以为我没有听见吗?”汉语中的反问句是“以反问语气表达肯定”的句型。是把答案隐藏在问题里,而且答案基本是唯一的,肯定的。反问的同时还表达了说话者的情感态度,甚至带有一些不良情绪。反问中隐藏着的情感刺刀,无形中会伤害别人,容易使学生拒绝或反击。
对老师而言,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使用陈述句,直接要求学生做什么,而不是通过疑问或反问来指责他们做错了什么或埋怨他们没有做到什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说话时,就应该讲究点语法:少用反问句,少提问,多叙述,如此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二、不说基于问题框架的质问句,要说基于期待的询问句
一位学生上课迟到了,老师问:你为什么迟到?
坐公交上学的学生这样回答:老师,公共汽车半路坏了。
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这样回答:老师,我的自行车链子掉了。
走路上学的学生这样回答:老师,今天我的闹钟没有响。
……
无论学生如何回答,我们相信,老师听了都不会满意,总觉得学生是在为自己的问题行为找借口或辩解。因为老师的问话是基于问题框架的,所以这样的问话就给有效沟通和师生和谐关系的建构设下了障碍。
其实,我们可以用基于期待框架的方式来进行沟通:
“从脸上的汗可看出你没有说假话,很诚实。明天你还会迟到吗?“再也不迟到了!”学生一定会这样回答,师生皆大欢喜。
基于期待框架的师生沟通,师生双方都能看到一种美好的期待,沟通自然友好顺畅。
三、不说伤害学生自尊的话,多说表达关心的话
一位学生课上不愿意回答数学教师的提问,老师非常生气,勒令学生站起来说明原因。这位学生的同桌向教师解释道:“老师,她的姥姥去世了”。教师听说后更加火冒三丈:“姥姥去世也就算了,你数学还是要好好学得嘛,要不怎么对得起你那死去的姥姥?”教师只有自己所教授的数学课程而毫无人性关怀的责问,无疑是令人伤心之举。如果我们的老师是有人情味的长者,如果他能够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与学生同情共震,他可以这样说:姥姥去世了,的确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姥姥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关心我们成长的人。这位同学,老师希望你能打起精神来,以优良的学习状态和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姥姥对我们的关爱,来表达我们对姥姥的思念,好不好?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使对方感到被尊重,受到关心。教师从关心学生的角度来说话,说出话才有可能是温暖的,也是学生愿意听到的,必然不会由此而产生师生矛盾。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耐心地掌握各种专业态度、专业策略和专业技巧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多掌握一些说话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才能保证自己嘴上留德,不生口业。也只有建立在专业理念基础之上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对学生实施真正的有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