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0日电融360旗下《维度》对“5.20告白日”的调查显示,近70%的受访者祝贺5.20、80,认为最重要。近80%的受访者承认仪式感在生活中很重要,59%的男性没有收到节日礼物,心情不好。二线城市手更大方,超过6名成年人愿意为仪式感买单。
520谐音我爱你,5月20日因此成为网络情人节,也被称作“520表白日”。融360《维度》针对520表白日,以及近来备受关注的仪式感相关话题发布问卷调查。
有闲有钱才过5.20:
二线城市逾半数花500元以上过节
80后最重视
“5.20必须要过啊,我上个月就给女朋友选好礼物了,托了好几个代购才买到的这只爆款口红,我知道她一直想要……”想到收到礼物的女朋友可能会高兴地扑到自己怀里,小明异常兴奋。
5.20将至,你会与伴侣过节并送ta礼物么?
在融360《维度》的调查中,近7成受访者都表示要过节,其中35.35%格外重视这个节日,还会精心为伴侣准备礼物。而有伴侣却不过节的仅占16.56%。可见,5.20表白日,这个始于网络的节日,已然深入人心。
那么,5.20这一天,你准备花多少钱过节?
融360《维度》调查显示,总计花费500元以上的占比达到45.92%。数据还表明,买礼物、娱乐休闲、逛街购物、吃饭是主要花钱项目,占比均超4成。
调查显示,有趣的是,若从性别、年龄、居住地、收入状况、婚恋情况来逐一进行分析,答案则不尽相同。
调查还表明,从性别来看,都会过节的男女比例相差无几,必备礼物的男性显然多于女性,有伴侣而主动不过节的女性则多于男性;过节花费超过500元的男性多出女性7%,但花费200元以内的女性多于男性5.6%;女性主要在吃饭时买单,男性则主要在娱乐休闲环节付账。
从年龄来看,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80后是最重视5.20节日的,以其为中心,随着年龄增大或减小,过节时会送礼物的比例相应降低。70后是有伴侣却不过节占比最高的,达到37.5%。
此外,调查还显示,生活在二线城市的受访人群,在5.20当天会热烈庆祝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有46.53%表示一定会过节,吃大餐、送礼物都少不了。而在一线、三四线城市,同比数据均刚刚30%出头,在县城农村的仅刚过2成。从消费金额来看,同样如此,二线城市受访者花费500元以上的比例最高,达到54.02%,甚至超过一线城市。
据调查,近半数正在恋爱中的受访者也对5.20表现得格外重视,吃大餐送礼物,一样都不少,超出已婚已育族同比数据1成多。不过,具体到花费金额多少时,已婚未育族显露出优秀的消费能力,花费2000元以上的高达19.78%,将已婚已育(14.84%)和恋爱群体(11.26%)的同比数据甩在身后。此外,有意思的是,花费项目方面,恋爱中和已婚已育人群在住宿方面花钱的比例不相上下,比已婚未育族多出1倍。
从收入来看,月收入八千至一万元的受访者最为看重5.20,以其为中心,随着收入递增或递减,5.20当日会过节并送礼物的占比随之减少。在分析人士看来,月薪8000-10000元的中高收入人群,相比低收入者——有钱,相比高收入人士——有闲。在时间和资金的双重支撑下,才拥有了“好好过节”的兴致。
但不难想象,随着收入增加,5.20花费金额也随之上涨,月收入3万以上的受访者,520预计花销超5000的占比过半,高达56.06%。
生活需要仪式感:
近6成曾以节日为名给自己送礼
95后偏好“游玩聚餐”
实际上,不止是5.20,越来越多的节日与消费划上了等号,尤其近来“仪式感”这一概念被频频提及,逐渐成为节日消费最好的代言人。
“每年六一儿童节,我就会请假带孩子去公园玩,这是我们父子俩的约定,雷打不动。”提及此事,已为人父的康凯颇为骄傲。
调查显示,当情人节、儿童节、母亲节、生日、结婚纪念日等节日到来时,人们选择相约聚餐、互送礼物作为庆贺方式的最多,占比均超半数。相携游玩,或者给对方发红包的也不在少数,占比超过3成。
女性对节日的重视程度高于男性,在节日时会给对方发红包的女性比男性多出近1成。
调查表明,居住在县城农村的受访者对节日的重视程度明显最弱,节日时也会和平常一样度过的比例高出其他城市1成以上。月收入超过3万的高收入群体和无收入来源群体不过节的比例几乎一样,但前者在节日时给对方发红包的占比是所有收入层级中最多的,高达59.09%。
大体而言,年龄越小,在节日时会送礼物给对方或者自己的越多,但85后占比最高。比起送礼物和发红包这种物质属性更直接的过节方式,95后对游玩、聚餐等注重精神需求的过节方式更为偏爱,他们在这两项上开销最大的占比最高,达到55.75%;相比之下,70后的同比数据只有不到4成,因为他们花费最多的,恰恰就是送礼物和发红包。
一般来说,收入越高的受访者,过节时选择送礼物的比例越高,但月收入超过3万时,占比最高的则是相携游玩。
据调查,令人意外的是,相比单身族,已婚未育群体对节日更加不看重。但他们同时却是在礼物花销上出手最阔绰的,一般情况下,送给对方礼物价值5000元以上的比例高于1成,数据远超其他婚恋状况的人群。
调查还发现,收入越高的人群,送礼的价值也相应越高,以月收入超过3万为例,他们送给对方的礼物价值在万元以上的比例高达37.88%。一般男性所送礼物的价值往往高出女性。
那么,你送给谁的节日礼物最贵呢?近半数的答案显示为:父母,女性受访者更高达51.21%;伴侣排在第二位,占比25.83%,男性略高于女性。
从年龄来看,80后给伴侣买礼物最贵的比例最高,以其为中心,随着年龄降低或增长,数据占比相应下降。
令人惊讶的是,13.89%的60后给自己买的礼物最贵,在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70后买最贵礼物给父母、伴侣、子女的占比较为均衡,但他们却是最忽视自己的一代。
实际上,调查中有58.04%的受访者表示曾在某个节日里给自己送过礼物,尤其是女性受访者,这一数据甚至超出6成。
在回答“你曾在什么节日里给自己送了礼物“这一问题时,融360《维度》根据答案进行词频分析发现,人们往往会在生日、情人节、儿童节、母亲节,选择手机、服饰、蛋糕、口红等作为送给自己的礼物。
85后成为最爱自己的一代,因为他们以节日为名送自己礼物的比例最高,达到65%。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这一问题,依照城市规模划分,明显呈现出自上而下的趋势:受访者所在的城市越发达,会给自己送礼物的占比越高。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越发达的城市,会越早接触到新鲜事物,也就会越快接受和认可诸如“仪式感”这样的新鲜概念。
谁在为仪式感花钱?
超6成乐意为仪式感买单
男生更会因没有节日礼物生气
调查显示,近8成受访者认可仪式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36.12%甚至表示非常重要。相比正在婚恋的受访群体,单身一族认为仪式感非常重要的占比最多。一线城市受访者认为非常重要的占比最高,远远超出其他城市。此外,呈现出年纪越长,越认为仪式感不那么重要的趋势,但50后是个例外,相反他们是认为非常重要比例最多的年龄段。
在所有节日里,受访者普遍认为生日最需要仪式感,占比超6成,除夕等中国传统佳节紧随其后。意外的是,在一线城市,63.47%认为除夕等传统节日最需要仪式感,不仅超过生日的占比,也是所有城市中比例最高的。
从情感消费层面来说,高达60.74%的受访者认为“仪式感是生活的保鲜剂”,乐意为仪式感买单,月收入超过3万时,该比例更升至72.73%。
和此前融360《维度》在情人节发布的调查相比,冠上仪式感的名头之后,人们对随之产生消费的抵触情绪明显少了很多,对仪式感消费表态“反感,这是商家为圈钱生造的噱头”的比例还不到10%;其余则表示“仪式感不意味着必须花钱”。
调查还显示,男性感到反感的比例略高于女性。年纪越长,持反感态度的占比越多,50后有高达21.05%。
调查显示,在已婚未育的受访者中,不愿为仪式感买单的比例最高,反感率接近2成,还有近4成认为仪式感不代表必须花钱。
矛盾的是,当融360《维度》问及“在某些特定的节日,你是否会因为没有收到礼物而感到生气沮丧? ”时,高达58.86%做出了肯定答复,因为“没有礼物代表对方不够重视我”。
而且,在这个答案上,不仅男女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男性会生气的比例甚至还比女性高出0.9%;已婚未育群体还是最为在意的,几乎7成会因此生气。从年龄上看,对此事的介意程度,老年人更甚。在县城农村的受访者很佛系,不会为此生气的占比反而更高。
不过,即便记得节日并发来红包,可能还是无法讨得对方欢心,因为27.72%的受访者对用发红包代替礼物表示不满:发红包代表ta没有用心。当然,绝大多数受访者还是比较务实的:红包好啊,想买什么自己就买了。
“以前没孩子的时候,每年情人节、纪念日都会用心给我选礼物;现在都是发红包就打发了,但我也能理解,毕竟更多的精力要花在孩子身上。”32岁的关珊如是说。(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