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忍辱负重造句】日丰日记(四百二十五)

早起,4点20分。晴朗,室内不冷,室外冷。春天的海滩一刮风就冷。


水开了,泡茶。早上冲泡茶的过程,就是时间和事物渐渐苏醒的过程。

茶叶在热烈的水中舒展开了,蒸汽腾腾,大厅的蝴蝶兰和其它代表春天的花木,有暗香浮动。


读《Job》。

"For I know that my redeemer liveth, and that he shall stand at the latter day upon the earth"(Job 19:25 KJV)


《约伯记》是我最喜欢读的经典之一,遭遇到痛苦的事情,就会想起"义人"约伯所受的苦难。

而舍斯托夫的《在约伯的天平上》是影响我最大的哲学著作之一。


舍斯托夫在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时,指出陀氏具有双重的视力,即“天然视力”和天使赋予他的“超天然视力”。


"天然视力",看到的是笛卡尔和斯宾诺莎哲学的必然性,数学的必然性,天然的生和天然的死的必然性。

人固有一死,理性无能为力。"未知生,焉知死",是对追究人生终极意义的放弃和逃避。

而"超天然视力"则看到了生命中的自-由,超越理性,斩断必须性的自-由。


当人把生当作生,死当作死来看待时,并不排除另一种可能:生就是死,死就是生。这也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的生命态度。


托尔斯泰在面对最后审判的时刻,不得不抛弃自己"伟大的过去",因为在有盼望的生命里,死亡其实并不可怕,人生最可怕的是,除了尘世的物质拥有,我们灵里空虚,一无所有,我们只是忍辱负重行尸走肉般地活着。


哦,"活着",我想起了牙医余华的《活着》,这是我们的宿命。

我想起来了《废都》作者关于荒凉乡村为了种族延续传宗接代的"生命"哲学,丰-县八个孩子母亲身体上的锁链。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这是带有本真意义的生命的呼告,绝望的呼告。


昨天灿隆和吴女士来访,我又一次提到了俄罗斯的文学,俄罗斯的心灵和东-正-教。

疫情时代和后疫情时代,我只和人聊三个问题:信仰,阅读(写作)和教育。


昨天上午,吴女士还带来了她的刚十五周岁的儿子。他在永定读初三,要上高中了。


天下没有所谓的"问题学生",只有碰到问题的学生。

不要随意给遇到问题,需要大人平等耐心的帮助的孩子,随意贴上社会学,或病理学意义上的标签,比如"叛逆",比如现在极时髦的"抑郁症"。


"抑郁症"已经多到像感冒一样平常,多到我们可以用来作一种无奈的问候:

今天你抑郁了吗?


不要抽象地给孩子讲形而上的生命的问题,就我的经验,我一般从具体的学习方面入手,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


昨天的聊天,实际上是我在上课,一堂近三个小时的课,关于阅读和写作的课,一堂文史哲的课。

孩子渐渐有了开心的笑容,母亲也很高兴。


小都都要开着灯睡觉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

前天晚上,我们到点了要关灯睡觉,她不让,说小都都会哭的。

我坚决要关灯,妻子说开着灯太刺眼,爷爷睡不着觉,会生病的。

过了一会,她说,好吧,关灯吧,都都不哭。


她又说,奶奶,你一边帮我挠痒痒,一边讲故事吧。

她会用"一边…一边"造句了。


我记得这样的造句,是我们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的作业。我们三年级开始写作文。那时没幼儿园上。


我们通常会造出这样的句子:

上学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为生产队的牛割草。

下暴雨了,我站在河边,一边看着滔滔不绝的洪水,一边回想起金训华的事迹。


这样的句子,一般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那时考试不多,但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口头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郑日丰2022年2月13日凌晨于厦门集美)

#信仰##文学##教育##生命#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