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有关黄河的谚语】领袖用典丨泾水清清渭水浑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是非问题不是“清水”,而是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的。

特别是一些错误的东西往往披着时髦的外衣,而一些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还尚未成熟。这尤其需要领导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洞察本质、明辨利害。对错误的东西,则要理直气壮地加以制止。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二〇〇九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3月1日

2012年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2012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

原文

泾水清清渭水浑。

——俗语

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泾渭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村相汇。关于泾水和渭水谁浊谁清,在历史中几乎成了公案,很多典籍都有不同的说法。

《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止。宴尔新婚,不我屑以。”妻子感慨说,丈夫弃旧而新婚后,对她不屑,与以前相比,是多么的泾渭分明。“湜”字音“十”,意思是清。

汉代毛亨解释的《传》:“泾渭相入而清浊异。”泾水流入渭水就对比出两水清浊的差异。但这仍然像平凉人所说的,是一句“转珠子话”。可以解释成泾水清,渭水浊。也可以解释成泾水浊,渭水清。

东汉郑玄的《笺》:“泾水以有渭,故见渭浊。”就是说泾水清渭水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泾,音经,浊水也。渭,音谓,清水也。”唐代孔颖达《疏》:“以泾浊喻旧,以渭清喻新婚。” 《辞源》:“泾渭”条引《经典释文》而言:“按泾清渭浊,合于实际。其两水交汇之处,泾因渭入而浊,《诗》意甚明,《经典释文》说误。”

《汉语大词典》:“泾渭分明:泾渭二水清浊异流,汇而不混。”“泾渭:古人谓泾浊渭清(实为泾清渭浊),因常用‘泾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

《现代汉语词典》:“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即共有三种解释,一种是泾水入渭水后,对比出清浊的差异。没有说何者清何者浊。一种是渭水清浊水浊,泾水入渭水后,渭水变浊了。一种是泾水清渭水浊,泾水入渭水后,各保持自己的清或浊。这“汇而不混”的解释显然是错误的。而单就泾、渭来说,便是都有清与浊两种不同的说法。

无论何种说法,都表明泾渭分明,但是究竟孰清孰浊不是简单一句话就可以说清的。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是非问题并不是“泾水清清渭水浑”,主要是告诫领导干部对于是非问题的判断不能简单粗暴,要善于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内国外形式变幻莫测,各类新问题层出不穷。而这样的问题,有很多都不是一眼或者简单就能够看出来的,它隐藏于许许多多的表象之下,这些表象足以以假乱真,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所以,领导干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分析,实地调查研究,要科学思维,找准症结。尤其是对于是非问题,不能简单武断地下结论,一定要多方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妥善解决问题。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