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这样的段落。
一个孩子拿着一包巧克力在吃,然后吃了半包。
有人出于好心说了句:“小孩子不能多吃巧克力,吃多了会得病。”
孩子却说道:“我爷爷今年 103 岁了。”
那人问:“是因为吃巧克力吗?”
孩子说:“不是,是因为他从来不管闲事。”
听完让人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我想说,段子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道理:
少管闲事,是为人处世的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
尤其是这3种闲事,关系再好也尽量少管,否则你早晚会后悔。
与感情有关的闲事
别轻易插手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朋友半夜找你哭诉,抱怨另一半这不好那不好,对方声泪俱下,你气愤无比,大骂渣男渣女,骂了个痛快后,再一通好言相劝,让朋友赶紧分手。
结果,第二天朋友就和另一半和好了,还告诉另一半你是怎么斥责对方的......
半夜不让你睡觉,让你帮忙分析问题,倒头来,还怪你把话说得太难听,阻碍了他们的感情。
那一刻,你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掺和他们的事情了。
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想必更能体会到,在经历了“他俩吵架——找你倾诉——你帮忙分析、劝分——他俩和好、一起埋怨你”这样的几个循环之后,是多么的心累和无语。
(图源:@飞天小女警)
前段时间,微博有个话题上了热搜:#劝分800次最终参加了婚礼#。
视频里,参加酒席的几个女孩一脸无奈和尴尬。
底下有一条高赞评论说道:
“真实,不过我现在已经懒得劝了,生死有命,因果在人,爱咋咋地。我去吃席,我就多吃几口。”
深以为然。
感情上的事,都说“劝和不劝分”,但我想说,不论劝和还是劝分,都是吃力不讨好。
掺和别人的感情,得不到感激也就算了,还容易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很是尴尬。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少管别人感情上的闲事,过好自己的生活,不为别人的幸福买单。
与工作有关的闲事
别替对方做决定
曾在网上看到,有网友总结了不同年龄层的离职原因:
70后:为什么要离职?
80后:收入不高我就离职。
90后:领导骂我就离职。
95后:感觉不爽就离职。
虽然只是玩笑话,但如今90后的离职率的确居高不下,和朋友聚在一起,吐槽工作也成了常见的话题。
说到工作,朋友小雅就跟我分享过一件烦心事。
有一次,闺蜜向她诉苦,说自己的工作钱少事多,公司的福利待遇也很一般,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辞职。
小雅听到她说的种种不好,就劝她换一个工作,还给她推荐了几家公司,让她投个简历试试。
闺蜜听了她的话之后,果断裸辞,但没想到的是,因为她自己的能力问题,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
在空窗期的那段时间,闺蜜经常哀怨地说道:“早知道当初就不那么冲动离职了。”
虽然裸辞不是小雅的提议,但明里暗里还是在埋怨小雅怂恿她离职,小雅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两个月之后,闺蜜终于找到了新工作,待遇比原来更高,但通勤时间也更长,她仍是不满意,常常在小雅面前,怀念从前可以步行上下班的日子。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在闺蜜后悔的同时,小雅也暗自后悔。
但她后悔的不是自己提了错误的建议,而是后悔不该多管闲事。
所以,工作上的事,千万不要替别人做决定。
若最终结果是好的,对方未必会感谢你的帮助,若结果是坏的,对方可能会将所有责任推给你。
当朋友向你吐槽工作时,做一个倾听者就好,要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都该由自己负责,我们无法替别人的人生做主。
对他人的生活方式
别指手画脚
知乎上有个问题:室友特别爱管闲事怎么相处?
网友 @跟屁虫 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她有一个室友,不论别人做什么事,都要评论一番。
她穿得薄,室友说:“我的天,你不冷啊。”
她穿得厚,室友说:“我的天,你不热吗?”
她新买了一件价格稍贵的衣服,室友立马说她的衣服不值这个价,淘宝上三四十就能买到同款。
每天穿什么,室友要管就算了,连吃什么对方都要管。
她喜欢吃白米饭,室友就说:“你天天吃米饭不会腻吗,我觉得米饭不好吃,我们北方人都吃馒头。”
有一天,她在食堂打了个菜,没要米饭,而是买了饼当主食,室友又说:“又吃菜又吃饼,你不会觉得太咸吗?”
一开始,她还耐心向室友解释,时间久了,她终于忍无可忍,对室友说:“你能不能别再多管闲事了!”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认为好的,对方看来未必好,适合你的,也未必适合别人。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只会让人厌恶。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边界感”,简单来说,就是认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
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生活,是尊重别人的边界,也是守护自己的边界。
有的时候,懂得把自己当外人,把别人当别人,才能拥有舒适的人际关系。
有一句古话是:“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初听觉得这是自私、冷漠、疏离,但细细一想,其实这句话说的是分寸、尺度和自持。
它不是教人冷漠处世,而是要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尊重别人的生活,理解别人的选择。
懂得少管闲事,让别人舒服,也让自己活得轻松自在。
最后,想送给大家两句话,可以解决人生中 80% 的烦恼,那就是:
“关我什么事”和“关你什么事”。
作者:杜言心,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心理学多年。心姐想用专业和温暖,一直陪伴你哦!本文由简易心理学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申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