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描写】寒假复习系列——记叙文阅读

(7)人物形象分析

1.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1)正面描写和认识人物形象。

即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①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②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④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况、……性格特征。⑤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情态,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2)侧面描写,补充人物形象。分析侧面描写,有利于对人物形象进行烘托,对人物所处的环境也有所渲染,因此侧面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答题模式:句子(段落)运用了……描写方法,……地(表达效果)刻画(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精神)。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1)分条例举:某某人具有……特点和思想品质,例如……;具有……特点和思想品质,例如……。

(2)某某人是一个……(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的人,从他(她)的……等几方面可以看出。

(八)把握写作手法

1.修辞手法:见前文。

2.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作用

记叙

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描写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

对人物的容貌、衣着等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身份、感情、性格等。

语言描写

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等,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等。

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在某种情况下所做出的动作,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等。

神态描写

描写人物脸上的表情,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品格,展现人物的内心,反映人物的命运等。

心理描写

描写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解释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等。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自然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和场景等;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正面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的直接描写或细节描写等,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侧面描写

①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写来凸显主要人物;②描写环境或场面,渲染气氛,为主要人物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

抒情

①抒发情感,揭示主题;②表达观点,引发共鸣;③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议论

①揭示主旨;②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说明

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3.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作用

象征

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衬托(正衬、反衬)

用……的……衬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人、事、景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夸张讽刺

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突出了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作者的本意是……,而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以小见大

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入题,让人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托物言志

紧紧抓住……的……特点,精心刻画,富含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人生观)。

直抒胸臆

使表达感情更强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动静结合

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相互映衬,充满情趣。

虚实相生

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深刻揭示主题。

侧面描写(正面、侧面结合)

①通过描写他人的形象或别人的评价来表现主要人物;②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场面来烘托主要人物。

(九)解读标题含义 

(一)标题含义

1.析标题双关义。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

2.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将标题的本义还原后,再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进而理解标题的含义。

3.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情感、主题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4.析背景、线索。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5.析象征义。如果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首先就要找出象征体和象征对象,并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进而理解标题的象征内涵。

6.析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文章主题的窗口,是理清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有时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就要抓住文眼来分析。

(二)标题作用

1.以人物为题的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②展开故事情节;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2.以形象特征为题的作用:①铺陈情节,呼应细节;②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3.以物象为题的作用:①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隐含比喻象征意义);②线索,贯穿全文;③概括故事情节;④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⑤寄托某种情感,突出文章主题。

4.以事件为题的作用: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5.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作用: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②渲染环境氛围;③具有隐喻象征含义。

(三)拟写标题

1.要能点明中心,概括大致内容。

2.反映独特的思想感受,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

3.新颖、简洁、凝练、优美,富有个性和诗意,能吸引人的眼球。

(十)学会拓展延伸

1.理解评价题。

要求联系文章内容或中心,从不同角度(主旨、情节、人物形象、感情、写作特色等)进行评价。范围不宜太宽,抓其中一点写个人理解评价即可;内容表达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做到有个性、有新意;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无论赞成与否,都要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即言之有理。

答题模式:先用“我认为……”来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这样的两三句话来谈谈理由,可摆事实,也可讲道理。

2.谈感悟、体会、启示等。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①指出本文蕴含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感悟,明白的道理及受到的启示,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观点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②结合文中、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找出联系点,分析说明,阐明理由,畅谈共鸣;③最后强化结论“所以,我(们)要(应该)……”

3.探究、思辨、比较题。

要求:紧密联系材料和选文,按题干要求进行分析,推导正确答案。

思路:(1)可从人物、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角度进行探究、比较;(2)链接材料中有的角度,一定要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点进行探究、比较;(3)亮明观点;(4)摆出理由;(5)强化结论。

4.提意见和建议题。

(1)据分答题,分条列举意见或建议。

(2)要合乎情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考点剖析】

【2018年青海西宁】阅读《散步》,回答问题。

散 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旨。(3分)

  2.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4.阅读第⑥段,说说当“我”面对分歧时,为什么“感到了责任的重大”?(2分)

5.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1.本文通过描写祖孙三代人一起在田野里散步的生活场景(平凡小事)(1分),生动地展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1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1分)(共3分)

2.⑴“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流露出了“我”的欣慰,即庆幸自己的母亲又走到了春天)。

  ⑵“熬”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冬天所遭受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又流露出“我”的欣慰(庆幸自己的母亲“挺住”了严冬)。(每小题2分,共4分)

3.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写出了一家人散步的目的),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共3分)

4.因为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如果“我”处理不好,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体现了“我”(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共2分)

5.作者通过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照应前文);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点明主旨);又揭示了寓意: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即对上赡养,对下培养)的重任(对家庭的使命感)。(共3分)

【解析】1.考查对本文的主旨的把握。概括文章中心要求是:明确,表达意思要正确、清楚、完整,概括出主要内容。直接,语句要简明扼要,不能啰嗦。特别是要分析好“我和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整个世界”这一句。作者表达了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善良。可上升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高度作答。

2.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如“总算”写出了对春天的和对年迈母亲的担心。“熬”写出了母亲的坚强与“我”的欣慰,这就是词语的语境义,结合句子理解最为重要,答作用时一定答出人物的情感。

3.考査景物描写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本段文字描写了初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安详和谐的气氛,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愉悦的心情,交代了散步的目的(感受春天的美好),表达作者对生命、生活、自然的热爱。从结构上看,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为下文的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描写可以见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情、精神等。2、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情绪、感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作铺垫等。3、环境描写还可以托人物形象或心境,或提供背景、渲染气氛、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以下的内容埋下伏笔等。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答出“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的原因。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然后分析作答即可。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5.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照应前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特别要理解好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内涵。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