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纷纷扬扬造句】悠悠然然,随心而行,静听花落,坐看云舒,读他们笔下这些诗

张强年过千秋,笑着问世界上谁是常客。

人生,时而相缘,时而执劫;时而有爱,时而是恨;时而衷情,时而负心。上一刻,在人生中颠簸;下一秒,我们去随缘。

人生难免有喜也有忧。周遭环境影响着人的心情,身边人们的看法左右你的想法,有时你以为自己是个独特有主见的人,却不想还是难以摆脱传统的束缚。摆脱这些束缚很难,但是总是有不断尝试不断努力的人。活得潇洒,活得自在,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遇而安,随心而行。



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归隐,身处乱世仍能保持本我,保持悠然自得的样子,追求安静的生活和内心的平静。归隐山林的时光是陶渊明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他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最悠闲,最著名的当属这首: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诗不尚藻饰,不雕不琢,平淡自然,但平而有趣,淡而有味。第一句就自问自答点明主旨。生活在滚滚红尘的繁华之地,却没有车马喧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心宁静在远方啊,因为心远离了名利场,所以就算生活在闹市,但我的心已经感受不到了。

于是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正是因为内心的平静,才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句子。正是这种悠闲与自在,才能够达到人和山彼此共鸣,就是所说的"天人合一"。

傍晚时分的南山景致真好,雾气在山峦间缭绕,倦鸟正成群结队地飞回它们栖息的树林。秋菊、南山、夕阳、飞鸟以及诗人自己,全都是"无心"的,人和自然就是这样实现了完全的融合,一切就是这样归于自然。

元好问评陶渊明的诗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首《饮酒》就是代表,可窥见这种韵味,也只有像他这样"寄心于远"的人才能写出来的。

生活可以忙碌、疲惫,但是无论何时心态都要悠闲、诗意。喝喝茶,饮杯酒,朋友一起聊聊天,这就是逍遥自在。

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的,总是会磕磕绊绊的一路向前走。当遇到挫折和苦难时,不妨静下心来。其实我们这么努力,这么拼命,拼命地学习,拼命地努力,都是希望自己能再优秀一点,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活成心中理想的自己。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有“心远地自偏”,也有“会当凌绝顶”。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人要为自己而活,选择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活,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活。

有人喜欢朝九晚五的安稳,有人喜欢不受拘束的自由。其实这些都没有错,只要适合自己的选择,就没有对错之分。做独特的自己,不在意别人的目光,我们要冷静思考,保持独立的人格。做独特的自己,不能一味地迎合别人,我们要活出自己的特色。带着坚强、勇敢、独立、自信的心态面对一切挑战。

漫漫人生,或晴空万里,或风霜雨雪,你只管在路上,时间会给你答案,自由的生活,努力的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要被人摆布,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只有这样才不枉此生。像陶渊明一样,活出自己的悠闲。

下面就让我们在古人的笔下享受悠闲自在的时光吧!


归园田居(其三)

【晋代】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深刻的思想,这是陶渊明的特长。即使读者并不知道诗中运用了什么典故,单是诗中的情调、气氛,也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传送到读者的内心深处。诗人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种豆南山下”,多么平淡的口语;“带月荷锄归”,多么美的画面。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所以元好问会评价陶渊明:“一曲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云起,在他看来正如人生境界的起落。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却能把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形象和自然的安逸美好表现出来。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这才是隐居的真谛。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渔父词》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这一系列词画成图画。青笠绿衣,褐裘白浪,红枫荻花,青草明月,色彩鲜明的意象构成了安适的江上美景。恐怕也只有身为道士,没有宿命牵累的张志和才能细心观察、描画若此。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渔父的闲适,也因这一首诗让人羡慕不已。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独怜”,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本诗也成为情寄山水的名篇,受后人推重。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不但描绘了旖旎西湖给人的感受,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通览全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宋代】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

云山摛锦,朝露团团。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这首诗写于作者离开天堂杭州改任密州之时,离开人间天堂固然遗憾,朝中无法立足固然不甘,但幸亏他是苏东坡,他能在人生的任何逆境中寻找到那个本真的,狂放飘逸的,闲适自得的自己。这首词的议论、抒怀部分,遣词命意无拘无束,经史子集信拈来,汪洋恣肆,显示出作者横放杰出的才华。融诗、文、经、史于一炉,文思连贯,一气呵成,才情卓绝,可见一斑。


《鹧鸪天·西都作》

【宋代】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闲适词,前有东坡,后有希真。二人都崇尚自然、不受拘束、有名士作风,这首词正是朱敦儒思想品格的自我写照。用独特笔法为读者塑造了李白之外的又一个“谪仙人”。上片云云,与其说是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毋宁认作对玉皇大帝的狎弄,对自由的渴望。山麓水湄而外,惟有诗境与醉乡了。于是有“诗万首,酒千觞”,有“且插梅花醉洛阳”。惟其品性“高洁”,不愿与世俗社会沆瀣,才有种种散漫闲适,才有天教的疏狂。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是绝句四首中最知名的一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以及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和悠然神往。



一片叶,落在哪里都是归宿,一朵花,开在哪里都是芳香,一个人,走到哪里都是生命。生活可以忙碌、疲惫,心态要悠闲、诗意。喝喝茶,饮杯酒,朋友一起聊聊天,随心随缘,逍遥自在。


《题葡萄图》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

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便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桃花庵歌》节选

明·唐伯虎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人生,不过一杯茶。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尽心之余,随缘起止,随遇而安,心常满足。


《卜算子》

宋·辛弃疾

欲行且起行,欲坐重来坐。

坐坐行行有倦时,更枕闲书卧。

病是近来身,懒是从前我。

静扫瓢泉竹树阴,且恁随缘过。

豁达闲适守一方山林,乐观开朗候一片晨曦,一面欢喜一面悲观,一面光明一面晦暗。

与其愁眉不展,不如以欢喜豁达之心乐观面对,想得开,放得下,一切顺其自然,哪管病痛缠身,任风云变幻,心自若,人便淡定从容。


《送僧游边》

唐·姚合

师向边头去,边人业障轻。

腥膻斋自洁,部落讲还成。

传教多离寺,随缘不计程。

三千世界内,何处是无生。

人生的风景,其实都是心灵的风景。什么都可以错过,就是不能错失自己的心。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惟愿我们放下欲念,微笑向前。路途不远也不近,随缘走一程,即可。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生活总有意想不到的风浪,但生性旷达的人怎么会畏惧呢?任他狂风暴雨,我只和竹杖草鞋相伴,披一蓑烟雨,在畅达的心境里中悠然度过平生。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纵然朋友满天下,也比不算有两三知己。与其杯盘狼藉中喝酒划拳,还不如邀一知己,在幽谷中,在山花下,在悠闲愉快的气氛里沉醉到忘形。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在现在社会,一场好觉已经成为奢侈品,哪还敢奢求一场美梦呢?在这个童话般的梦里,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而我正在银河之上的灿烂星光里荡桨……



《浣溪沙 》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吃不尽的油腻,喝不完的烈酒,怎比得上游山玩水时清茶野餐的风味?偶尔在尘世间累了,就去山水的环抱里让自己的心灵安歇下。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在江南的雨夜,最适合做什么呢?梅雨纷飞,蛙声齐鸣。孤单的时候,不妨学会独处,倾听之前被嘈杂的人群淹没的心声。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时光一去不返,岁月从不待人,怎么能在庸庸碌碌的生活里虚度人生?当然要趁着春光尚在,在诗词的清雅天地里摆脱烦恼,超然物外。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生活中有太多难以把握的事情,如果一直钻牛角尖,总会在失望中奔溃。该放手时且放手,如一位安闲的智者般自在洒脱。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在繁忙的世事之外,一定要有心灵的寄托。这寄托可以是身未归而心常在的故乡,可以是自得其乐的爱好,也可以是尘封于心的一段记忆……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诗人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灭的产物。“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君问穷能理,渔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鹿柴

唐代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说话的声音。落日的余晖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这首诗描绘了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杂诗

唐代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梅花开了没有?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诗人在同乡面前,只问梅花,不问家,含蓄隽永,令人回味。


渭城曲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辛夷坞

唐代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

全诗短短四句,由花开写到花落,花自开自败,顺应着自然的本性,自满自足,无人欣赏,也不企求有人欣赏。这绝无人迹、亘古寂静的“涧户”,正是诗人以“空寂”的禅心观照世界的意象。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来?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观猎

唐代: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的诗,或以悠闲古淡见长,或以豪迈精工著称。此诗气概豪迈,造句精工,章法严整,诗味浓郁。此诗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荆溪水浅,白石露出,天气寒冷,红叶稀疏。山路上本来没有下过雨,山谷松柏青翠如滴,我的衣衫也被这满眼的绿衣打湿了。

此诗描写诗人山行时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清浅的溪水,冷肃的秋意,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再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寂静中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送别

唐代: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的飘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洞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

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高歌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莲花坞

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江南女子每天都要去采莲,莲花塘很大,所以总是很晚回家。她们用竹篙撑船的时候小心翼翼,害怕溅起的水弄湿了自己的红衣裙。

这首诗写出莲花坞采莲人的形态,一幅色彩鲜艳的采莲图。诗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体察事物细腻,爱物之情真挚。末句只一“衣”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莲写活了。



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国维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的心情,可以说,王维是把“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禅制毒龙”,便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


临湖亭

王维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诗人王维在亭子里等待、迎接贵宾,轻舸在湖上悠然驶来。宾主围坐临湖亭开怀畅饮,窗外就是一片盛开的莲花。

诗歌将美景、鲜花、醇酒和闲情巧妙地融于一体,在自然中寄深意,于质朴中见情趣,娟秀飘逸的意境,令人陶醉。


送沈子归江东

唐代: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这首送别之作意韵悠长,风神摇曳,绵邈蕴藉。饱含劝勉,一叙理想抱负之情。诗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景中却蕴含深情:“柳”与“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表示不忍离别,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但分别终究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友人乘坐的船只已经起航。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刚才还很热闹的渡头,一下变得行客稀少,冷冷清清。惟有诗人自己,仍然立在那里,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他的脑海里,或许在重温刚才与友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或许想起了之前和友人交往的点点滴滴。但这一切,都只能是追忆了。眼前只见友人所乘的船顺水而下,离自己越来越远。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点红豆,它最能勾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代: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此诗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结尾处的对雪怀人之情,就是在雪中思友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地触发出来的。

首联对仗,“寒更”对“清镜”,“清镜览衰颜”有迟暮之感。颔联写开门所见,先倒叙一笔夜来听到的响动:“隔牖风惊竹”,然后反扣眼前所见的景象:“开门雪满山”,诗情跌宕起伏,奇趣横生。颈联继续写雪,从空中写到地上,特别表现晨雪带来的闲静。透过雪景传达无处不在的寒冷,为转写对胡居士的忆念蓄势。尾联用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以想象的手法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在人生中,我们经常会陷入困境,这时候,任何抱怨、悲伤都无济于事,唯有振作精神,勇敢地面对,才能救出自己。生活需要勇气,当你陷在泥泞中无法自拔,一定要相信,在路的那一头,是万丈阳光。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人到晚年,也许没有厚足的存款,宽大的房子。但幸福往往没那么复杂,有白发苍苍的老伴相陪,有满堂儿孙环绕膝前。从年轻到年迈,蓦然回首,曾经的豪情万丈,曾经的世间沉浮,终成一段回忆。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从这首诗的风格来看,这首诗约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所创作的。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前两句。“陂”字本意为山坡,这里指池塘,北宋王安石的《北陂杏花》有“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这里的“陂”也是池塘。这两句的意思是,池塘的周围长满了春草,池塘里蓄满了春水,远山衔着落日也倒映在闪动着涟漪的池塘里。“草满池塘”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连用两个“满”字,描绘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而一个“寒”字,又透露出现在的天气还不是特别暖和。这两句为我们描绘了春天、山村、落日这样的背景,背景有了,主人公就该出场了。

后两句。这两句的意思是,牧童横在牛背上,缓缓回家,手中的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什么腔调。一个悠然自在的牧童形象跃然纸上。天要黑了,放牛的孩子回来了,初唐诗人王绩的《野望》中也有写黄昏时“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童坐在牛背上,诗人没有用“骑”,而是用了一个“横”字,他可能是横躺或横骑在牛背上,那是发自内心的恬淡悠然。雷震的这个“横”字借鉴了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横”字。

这也许就是真实的“牧童归去横牛背”。



“牧童”,在古诗中常以天真可爱、悠然自在、与世无争的形象出现。比如唐人吕岩的《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再比如清朝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北宋黄庭坚更是羡慕牧童的生活,他的《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说得这样明白,自然有他心中的苦楚。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