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歇后语韩信点兵】垓下之战,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却留个口子“网开一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个人就谁是指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是刘邦指挥的,也有人说是韩信指挥的,但笔者看来这样有些片面,因为这里在楚汉战争中本就是一环扣一环,不能单单摘除一场战役来判定是谁指挥。

个人认为,刘邦所扮演的是一个总指挥的角色,韩信扮演的是阵前指挥的角色,至于韩信到底有没有对项羽"网开一面",为大家细细说来。

众所周知,在楚汉争霸战争中,刘邦一直是胜少败多,即使在临近大决战也是不例外的。公元前203年,与汉军对峙于广武的楚军已经没有了粮草,而本应该前来驰援的韩信,彭越等人却迟迟没有过来,为什么?

这很简单,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你刘邦什么好处都没应下,换谁也不愿意来啊,所以这一次对楚军的合围以失败而告终。

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当 、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 张良、 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张、陈二人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刘邦一听,很好,马上撕毁协议,向楚军突然发起追击。

这一次刘邦仍然没有吸取教训,转眼就又要集结韩信和彭越的军队来合击楚军。果不其然,韩信和彭越又没有来,好歹人家项王都知道分封天下,你刘邦老想着空手套白狼能行吗?所以刘邦又败了。

之后他总算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采取张良的建议"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 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意思是,您好歹给人家些好处,让人家有这个动力帮你打天下。

于是,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

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这时候大家可能会想,这肯定是汉军嬴啊,这刘邦许下这么多好处,联军肯定众志成城,所以项王肯定败了。

大致一看,说得好像有几分道理,但其中隐藏的心机大家可能还是想不到。这里笔者为大家讲解一下汉军的分布,当时韩信、彭越、 英布等会合刘邦后, 十二月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

这样一来,汉军就呈"品"字形对楚军进行包围之势。

为什么要如此分布呢?

从刘邦的角度来看,原因有三个。

一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的军事才能,他没有能力驾驭这种接近百万人的大混战,更别说打败强大精悍的项羽了,而且他在项羽手底下也吃了不少亏。

二是识人有术,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既然将韩信拜为大将军,就在对韩信优秀军事才能的一种肯定,相信他能指挥好这种大规模的集团作战,也是应了那句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且他能够凭自身实力和能力创造历史。

而事实上,韩信也不是那种华而不实之人,自韩信拜大将军以来,战功显赫,所以由韩信指挥这场战役,非常合适。

三是消耗兵力。

消耗谁的兵力?当然是韩信的。韩信手握三十万大军而刘邦只有十万,所以不管这场战役获胜还是失败,手握重兵的韩信始终是一大隐患,所以他可以把战场指挥权交给韩信,但也必须让韩信的大军去正面对抗项羽,这就是帝王的心计。

而从韩信的角度来看,汉军毕竟是五路大军临时组合在一起的,在各自训练、军事修养等方面都需要磨合的,但是楚军是不会给韩信磨合的时间。

而且楚军现在虽然被困,但其战斗力仍然不可小觑,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楚军这十多万主力部队是项羽的老本,是他多年来一手打造的主力部队,是一只经过很多大风大浪的精锐之师,跟着项羽的正面作战中,几乎没有打过败仗。

二是虽然楚军最后的智囊——范增已经脱离楚军,但是项羽手下还是拥有一批极具指挥才能的将领,而他本人更是全军的信仰,只要霸王在,楚军的魂就不会散。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韩信只能选择相信自己手下的三十万军队,这支自己最熟悉的军队。大战正式开始,《孙子兵法》曰:"归师勿遏,围师必缺,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兵圣孙武告诉后人,用兵切勿和一心死战的军队作战。所谓"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就是这个道理。

而被誉为"兵仙"的韩信熟悉各种兵法,也不可能不知道这一计策,但是对手是谁?西楚霸王项羽!所以韩信并没有用这一战法。他熟知项羽所率领的楚军最擅长直线冲锋,真要给项王留个口,可能就会被他全身而退,因此韩信如何应对呢?

前面讲到过,他将这三十万大军分成三部,而且呈"品"字形分布,自己担任与霸王交战的主力。

这一次总计投入战场共四十多万汉军,其规模宏阔,兵力集中,前强后弱,两翼灵活,开合有度,攻守自如,呈三层梯队纵深部署, 堪称完美无瑕的战阵。项王也没有令他失望,率领着如虎狼般的楚军一路向前,破开汉军的防御。

而韩信呢,继续以较少的兵力引诱霸王向前冲锋,可是尽管霸王势如破竹,但汉军的包围溃了一层还有一层,可见这是韩信用来消磨项羽汉军战意的最好办法。霸王毕竟是霸王,这一层层的防御尽数被破开,但韩信等的就是这个时候。他让汉军急忙撤退,项王一看,以为汉军溃败,于是乘胜追击。

可事实上,就在韩信所部向后退却的时候,左右两翼的孔、陈汉军已开始从两翼迂回杀到了楚军的侧背,成功的将楚军骑兵与步兵分割两半,韩信适时再指挥后却的汉军返身杀回,穿插包围,各个击破。

在古兵法《六韬》之中,详细记载了这种打法,即"强弩两旁,射其左右,车骑分为乌云之阵,备其前后。所谓乌云者,乌散而云合,变化无穷者也。"而项羽正是犯了顾头不顾尾的错误,才会让自己的军队被拦腰切断。

到了这个时候,大局已定,项王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所以只能乱军中突围,十万楚军只剩二万,之后又被韩信穷追猛打,最后只剩八百江东子弟。

所以说,垓下之战中,韩信是真真正正地将项王"十面埋伏"了,根本就没有因为英雄惜英雄的情怀,或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风范。

作为"兵仙"的韩信是不可能给这个刚愎自用,充满潜在暴君潜质的霸王留活路的。

此外这个"十面埋伏"也是后人虚构的(出自于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旨在突出韩信杰出的军事才能,不过"四面楚河"倒是可以考证。因此,说韩信给项羽留个口子,网开一面的说法,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