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2022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第一杯,为什么是奶茶?40年饮品王者养成记

来源| DT财经(DTcaijing)

作家|赵冰燕、王斌、周忠驰、邓军梅

编辑|赵冰燕、周忠基

上海外贸大学朱文源数据新闻组制作

奶茶又上热搜了。


这次引爆朋友圈的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何时起,奶茶成了年轻人居家生活、休闲社交的掌中必备佳品。奶茶,2020年从未脱离大众的视线。从疫情期间的“喜茶、奈雪の茶涨价”、“桶装珍珠奶茶”等热搜话题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蔓延朋友圈,可见当代年轻人对奶茶饮品的喜爱与依赖。


相较于其他快餐,现制奶茶为何独得消费者恩宠,始终活跃在大众视野,甚至涨价之后仍被消费者买账?


现代人对奶茶的依恋到底到了何种程度?



1.被深爱的永远有恃无恐


今年4月,疫情风口上提价的喜茶和奈雪,没有动摇奶茶的地位。


#喜茶多款产品涨价2元#登上热搜当日就吸引了2.4亿人次的流量,涨价消息发布一个月后,当日话题阅读量依旧达到了270万人次。


消费者一边抱怨奈雪和喜茶的涨价行为,一边在评论区留言可替代的奶茶品牌,可见大众对现制茶饮依旧“爱的深沉”;部分消费者也表示本次涨价“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表达了自己对喜爱奶茶品牌的包容。


深究原因,还是要回归中国的现制茶饮市场。奶茶消费者遍布全国,现制茶饮消费基数很大。


近三年奶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且增速加快,预计到2022年,奶茶的市场份额将达到887亿元。


接近千亿的市场中,女性消费者是奶茶的忠实拥趸。商家只要打动了女性消费者,就可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各奶茶品牌重视细节和外观形象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不同年龄层对奶茶的接受程度也有区别,当前奶茶消费者以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


不同年龄层对奶茶消费印象有别,导致消费行为差异。


36岁以上人群普遍对奶茶持少消费甚至不消费态度。大部分36岁以上的人,对奶茶的第一印象是奶茶的粉末时代,如避风塘和大卡司之类的街边奶茶摊,廉价和劣质成为他们心中奶茶的代名词,即使面对“升级”后的新茶饮依旧难以接受。


伴随着coco和1點點的兴起,大众对于奶茶的态度也在转变,街头时代首次接触奶茶的消费者往往比上一代有更强的奶茶消费欲望。


新茶饮时代,奈雪和喜茶成为了时尚icon,与不同品牌跨界联名,极大提升了新消费者对奶茶的关注,此时奶茶才真正活跃在大众视野。奶茶的价格在二十年间翻了数十倍,奶茶风靡在年轻一代之间,有着“有恃无恐”的提价资本。


(虽然奶茶的价格不断升高,但是奶茶的热度仍然不减)

2.均价20元的奶茶有多少可以喝


以喜茶为例,原材料花费占据饮品总价格的36%,一杯30元的奶茶,真正喝下去的只有10.8元,剩下的19.2元将以不同比例投入到门店租金、人工费用等项目上。


28%的单店利润在奶茶行业中算不上暴利,1点点和coco利润也与其相似。



3.现代人的奶茶“上瘾症”


登上热搜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让朋友圈都充斥着奶茶色。


今年以来,除了自带热搜体质的明星们,奶茶也频繁登榜热搜:#手持奶茶自拍大赛#、#5L桶装奶茶#、#疫情之后最想吃的#、#珍珠奶茶的做法#、#奶茶上瘾综合症#等,瞬间拥有数万点评量和阅读量。


喝奶茶吗?

在新上海小资美食关于“2020年奶茶新品点单攻略”和“网红饮品大起底”的文章下,网友们大呼“我又可以了”、“冲冲冲”、“一天一杯”,“续命神器”。

是不是超级真实?!


“以前饭后一支烟,现在饭后一杯奶茶”,“靠奶茶续命”、“能和奶茶谈恋爱吗”… …众多网友都曾公开表示“一日不可无奶茶”。现代青年对奶茶的依赖,让整个奶茶市场陷入“甜蜜的浪潮”。


现代奶茶1987年“回归中国”后,在短短三十年间光速发展。天眼查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奶茶企业还不到1000家,截至2019年末,经营范围包含奶茶的企业已经超过14万家。


随着消费的转型升级,奶茶以“茶末+茶渣”做基底茶、搭配水果、布丁、波霸、红豆等配料进行革新,整个奶茶行业从质到量,全方位跨入新时代。新式奶茶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扩张。新鲜定制、有颜有料的奶茶摇身变成年轻人爱不释手、居家必备的时尚饮品。


近两年,奶茶市场飞速扩大,各大奶茶品牌门店有向下沉市场加速扩展的趋势。众多知名奶茶品牌如喜茶、coco都可、奈雪の茶等,都在近5年内完成新一轮融资。




4.奶茶究竟有什么魔力?



奶茶的魅力始于它的成分和味道。


“奶茶”二字并不能带来好心情,但奶茶里的糖可以。糖分使大脑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促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这是人们在喝奶茶时觉得心情好、很幸福的原因之一。


上海就读的大学生小李透露,自己喜欢喝奶茶只是因为“很好喝”。奶茶中糖除了让天生嗜甜的人类的体内产生帮助亢奋的多巴胺,还会为奶茶增味。


微博关于奶茶的话题下,部分网友评论,喝完奶茶总是“元气满满”、“满血复活”。奶茶确实有“回血”功效,因为奶茶的咖啡因含量相当可观。咖啡因具备非常强的提神功效,因此喝完一杯奶茶之后重回活力并非心理作用。


大呼奶茶“口感好丝滑”、“一定要加奶盖”的网友沉醉于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触感。奶茶的奶精中所含的脂肪令奶茶的口感顺滑,部分奶茶的奶盖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增强了口感。除“纵享丝滑”的快感之外,脂肪也有一定的成瘾性。与本就致瘾的糖和咖啡因配合食用,更是暗中增强了“用户粘性”。


奶茶的化学魔法开启当代人的“奶茶续命史”:



在化学魔法加持下,新式奶茶为消费提供了更多容易“沉沦”的社会动机。


不同于千篇一律、包装简陋的冲泡式奶茶,新式奶茶丰富的品牌、精致的包装、多元的口味,成为年轻人眼中“时尚”的标签。新式奶茶线下门店装潢精美,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了“可甜可盐”、风格各异的社交场所。新式奶茶不仅提供奶茶,更提供氛围、服务。


风行社交网络的网红奶茶店打卡是年轻人社交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奶茶消费不单有“饮用”一道程序,当代人的奶茶三部曲“拍照”、“发圈”、“享用”,已是心照不宣的惯例。


现代人消费的是奶茶的味道,更是奶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符号”。



5.“奶”和“茶”都挺养生,但奶茶呢?


奶茶党有句自我安慰的名言:“奶茶是奶,奶是健康的;奶茶是茶,茶是养生的,所以奶茶不仅不胖还能补充营养。”


但奶茶真的养生吗?


2019年福建省福州市对各大知名奶茶的全糖和无糖产品分别进行了质量检测,结果发现,多数奶茶饮品都不符合《国标GB/T21733-2008茶饮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对茶饮品的规定。


现代人的奶茶“上瘾症”如果真的长时间继续,有可能真的致病。



奶茶中的脂肪含量非常高,长期过量摄入脂肪,不仅会导致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等典型疾病,还会导致肺功能减退、癌症、肝硬化、包括血栓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症疾患。部分奶茶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很可能诱发冠心病、哮喘、血栓等疾病。


奶茶中含有大量咖啡因。咖啡因属于兴奋剂,过量过剂食用会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失眠、心悸;快速过量摄入会引起中毒、过敏、血压升高。孕妇和儿童更是被严格限制食用咖啡因。


针对人们心目中的“奶茶是奶”的自我催眠,检测结果也是格外“扎心”。奶茶中的“奶”指奶精,多数奶茶中几乎不含鲜奶。奶精因为含油量很高,脂肪消化不良的族群食用后,很容易造成腹泻。


奶茶中的单宁酸与奶精中的酪蛋白质一起食用会产生单宁酸蛋白,在胃中结块并造成不适感,重则导致肠道蠕动减缓,造成便秘。



奶茶是典型的高糖、高油脂、高热量的食品。一杯加了珍珠的奶茶,热量几乎等同于普通饭盒一样。


即使是无糖奶茶,也能让你迅速摄取一天所需的三分之一糖分,令血糖迅速飙升。


高血糖会导致大脑中与记忆力有关的"海马回"区域变小,使得记忆力变差。除众所周知的龋齿、视力下降之外,身体吸收过多的糖分后,还会造成"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和早期乳腺癌。此外,糖分是导致肥胖的第一罪魁祸首,过度摄入糖分会造成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致癌。


对于很多爱美的女生来说,糖是“皮肤杀手”。长期过量食糖,会加速细胞老化,导致衰老加速。糖被消化代谢时产生的化学物质会让胶原蛋白硬化,从而导致肌肤失去弹性、出现皱纹和松弛的现象。美国皮肤病学会认为高 GI/GL 饮食是加重痘痘风险的一大因素。糖化产物还会产生黄色斑块,让皮肤暗沉、长斑。


市售奶茶一般都是用奶精、人工香料、糖精、色素等精调配而成,长期食用这些人工添加剂会增加肝肾负担,甚至可能致癌。


各代人心头的饮品“白月光”


每一代对于饮品的记忆都各有不同,千禧一代视为“饭粒渣”的老汽水和健力宝,也曾是我们父母兄姐一辈人的“白月光”。



国内饮料消费市场发展的40年间,整个饮品行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如今迎来了不可逆转的消费升级。


2011年之后中国软饮料行业的增速开始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披露2011年至2018年期间饮料行业的产量复合增速约为7%。但2010年后,新式茶饮逆势而上,搭载资本的逐利、伴随着本地自主品牌意识的觉醒开始发迹,2016年后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多数年轻人的“续命神器”。


7.口味变化背后:我们到底在靠什么续命


中国饮料行业40年的发展,产品的变迁背后是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新的消费需求。


从最初的碳酸饮料到功能性饮料,消费者不再满足于饮品解渴、口感好这两个基本功能,开始挖掘饮品的其他可能性。随着饮料市场的竞争加大,茶Π、小茗同学等包装好看的产品大受欢迎。


当今新式茶饮更上一层楼,满足了消费者的社交需求。新式茶饮在店面布局上引入了“第三空间”概念,将生活化氛围融入社交属性的复合消费场景。



一代又一代饮品的更迭,我们不会知道饮品需求金字塔的下一层是什么。


直到新一代“续命神器”的出现。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