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是古代社会特别流行的日常用语之一,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农村地区流传的。
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将所见、所闻、所想总结成一句句俗语。然后大面积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俗语。
事实上,有很多俗语都有深刻的人生道理。尤其是一些与节日习俗有关的俗语,更是蕴含了很多生活经验。
俗语“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其实就是众多民间俗语中的经典之作。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可以解释为在端午节这一天最怕下大雨。
因为端午节这一天会有赛龙舟习俗,如果突然天降大雨,不仅会影响赛龙舟比赛,而且还会导致江河涨水并发洪水。这样不仅会影响人们过端午节的心情,而且还会导致很多农作物受损。
“不怕七月半鬼”意思也很明确,说的是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祭祀逝去的祖先。
虽然很多人对鬼神都非常惧怕,但是在祭祀祖先时却并不会。因为在七月半祭祀的“鬼”,因为是自己的祖先,所以也不会存在恐慌心理。
第一、最怕端午节水
端午来了,你们那边下雨了吗?今年的端午节前夕北方地区,就连续下了几场比较大的雨。而南方地区也不甘示弱,在端午节前也出现大暴雨。
这种天气现象其实非常应节气,这主要是因为每年端午节前后,由于气温逐渐升高以及雨水不断增多,就很容易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出现降水。
由于五月初五左右正是南方收麦,以及北方庄稼长势喜人的时候。所以如果突然下大雨并持续一段时间,那么就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还有就是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南北地区都会有一些习俗活动。吃粽子、划龙舟都是保留项目,若是下雨,会影响到庄稼生长或抢收。
相信很多农民子女都应该知道,端午节的时候特别容易下大雨,而且一旦下雨就会持续很长时间。
而在这个关键时节,也是庄稼最需要阳光的时候,如果在端午节下雨,就很容易对庄稼产量造成极大危害,这也是俗语“最怕端午节水”的由来。
第二、不怕七月半鬼
这句俗语其实非常简简易懂,“七月半”指的是农历七月十五。按照古代人的说法,这一天鬼门会大开,所有小鬼都可以在七月半的晚上享受祭祀。
所以才会出现很多人都特别怕鬼的现象,虽然这只是一种迷信说法,但是在封建社会,却蒙骗了很多人。
“不怕七月半鬼”从字面意思上去分析,可以得知人们在鬼节这一天都不怕鬼。怕鬼和不怕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矛盾,为什么有的时候怕有的时候不怕呢?
事实上如果从根源上来讲,可以发现人们在七月半这一天怕的是野鬼,不怕的却是自家的祖先鬼魂。
“七月半”在古代社会又被称为中元节,人们会在这一天的晚上烧纸祭祀祖先。相传已经逝去的祖先会在这天晚上回到阳间,而人们则将这些死去祖先的灵魂称作鬼。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祖先变成的鬼,相信没有人会惧怕或恐惧。但是除了祖先之外的所有鬼魂,由于不知道他们是否会伤害自己,所以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惧怕心理。
相比于“最怕端午节水”而言,“不怕七月半鬼”的危害会更小。毕竟鬼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而端午节发大水则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最怕端午节水”其实与农时息息相关。因为每年的五月初五正好赶上阳历的六月下旬。
今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是6月25日,而今年南方地区的雨水就特别充沛,甚至已经出现了洪涝现象,这对庄稼会有很大危害。
结 语
俗语“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其实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之谈。
因为从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一直到今天,几乎在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时候,都会有比较强烈的强降水天气。而从中元节诞生的那一刻起,祭祀祖先的习俗也就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