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压力好大】当你压力大到快崩溃时,试试心理学博士最有效的抗压法:思考死亡

1、真实的故事,荒谬的选择。

从前有一艘巨大的船横渡大西洋,与泰坦尼克号的处境非常相似。

一天晚上,在从伦敦航行到纽约的途中轮船撞上了冰山,剧烈的碰撞使船体裂开了一个洞,海水大量涌入。

海员们疯狂地用抽水机抽出涌入的海水,但海水涌入的速度太快,船体开始下沉!


大副意识到没有希望了,跑到船长所在的船舱,向他报告即将发生的灾难,并请求获得船长的指示;这时必须启用救生艇,弃船很有必要。


“船长先生,船体已破,海水迅速大量涌入,船底水泵已经失去了作用,船即将下沉。”大副说道。


万万没想到,一贯讲究的船长,却没有表情地站在穿衣镜前,擦拭着他崭新的白色夹克衫上的灰尘。


听了大副的话,他缓慢抬起头,看着大副的眼睛:


“年轻人,你看不见我正忙着整理我的制服吗?我已经无数次告诉你,我们必须始终表现得无可挑剔!怎么可以丧失应有的风度和纪律呢?”


他生气地回答。

船长说完低下头继续擦拭他的夹克衫。


大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次他抬高声音,有些歇斯底里地吼道:


“但是,先生,现在那重要吗?除非我们弃船,否则过不了几分钟,我们都会完蛋!”


船长甚至懒得去看他一眼,带着船长的威严泰然自若地说:“你这就是最不负责任的表现!从现在起,你被停职了,没有工资,关你禁闭!你可以走了。”


是不是很荒谬?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在很多时候,可能也像这个船长呢?


当我们悲观地看待问题时,我们的行为就会像那位船长一样,小题大做——夸大琐事的重要性!


在这个故事中,很明显船长的举止失当,因为与船上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生命相比,他的制服是微不足道的。


类似地,如果我们过于在意形象、财产安全或其他某件事,我们就正在远离现实。因为现实是我们的生命之舟——每个人的生命之舟——正在下沉!我们都将死去,为什么对一些琐事这样斤斤计较呢?


了解这一点,你可以在压力大到快要崩溃的时候,去思考死亡,这是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最有效的抗压方法,没有之一!


对于压力,西班牙的心理学博士[西]拉斐尔·桑坦德雷乌,在他的书籍《让人生停止灰暗的艺术》一书中说道:


思考死亡,是最有效的抗压法,思考死亡可以让人正确看待事物。许多人认为死亡太抽象——实际上,很少有什么事情像死亡这么具体和真实。

按照佛教的说法,世事虽无常,但死亡不可避免。


把死亡当作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好的事物来看待——正如我们将在后面看到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健康的表现。


因为它让我们看淡了很多事情。正如他们所说,死亡可以让人正确看待事物。思考个人的死亡成为人们更加成熟、过得轻松和获得情感力量的最有效机制之一。


但是,现实中许多人认为死亡论是无稽之谈,太抽象、甚至妄想长生不老。“思考死亡怎么可能让我变得更冷静呢?”他们问道。

但是他们应该知道死亡这件事并不抽象:很少有什么事情像死亡这么具体和真实!当然,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心里会更加平衡。在人类历史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确如此。他们对此持怀疑态度,这就清楚地证明了他们生活在幻想之中:妄想长生不老。


2、以前的人是如何谈及死亡的


总有人想回到过去的时光,觉得那时候的时光比较压力小。

的确,除了那时候节奏慢之外,据研究,还跟人更多接触死亡(包括动物的死亡)有关。


一个世纪以前,在很不发达的欧洲和广大的农村,人们更多地接触到死亡的现实。墓地常常就设在城镇的中心、教堂的旁边。


在中国的农村,墓地随处可见,我记得我小时候村里的坟墓,就在村西头,上学的路上都能看见。

每当亲戚去世,人们都会在家里为死者守丧两天,尸体就陈放在逝者曾睡过的床上,甚至就在厅堂里面。


孩子们会通过亲吻其脸颊跟死者告别,最后死者的家属负责安葬。死亡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和我们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死亡还会以别的形式出现。


在我们祖辈那个时代,人们常常屠宰他们所食用的动物(像鸡、兔子等小动物),这再一次让他们密切接触了不可避免的、必然会面对的死亡。


我还清醒地记得父亲在我小时候,偶尔买鸭子和鸡回来,自己杀,有一次有一只鸡,头都被割掉了,还跑到街上跑了好远!一路鲜血,简直是童年噩梦啊!


这些血腥图片我就不放了。


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人们更加坦然面对死亡,也更加珍惜生命。


事实上,从古以来,人类有很多表现死亡的艺术。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于死亡有沉思冥想的传统,这没什么新鲜的。例如,佛教对于无常和死亡的解释是卓有成效的。事实上,佛教国家常常鼓励人们去墓地散步、聚餐、举行家庭纪念活动,以便充分理解生与死。


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对死亡的思考也一样重要。布尔戈斯大教堂(西班牙)存放了一幅美妙绝伦的绘画作品,那是由朱尔斯·凡·克莱夫在大约1520年所创作,被命名为《圣耶罗尼米斯》。该作品展示了他在工作室里沉思,他的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头上,另一只手指向骷髅头。

慕尼黑的古画陈列馆陈列着苏巴朗著名的画作《墓中的圣弗朗西斯科》,画中的他跪在那里,手里抓着骷髅头。简而言之,基督教的图解包括成千上万的对死亡反思的描绘。


事实是,尤其自从圣依纳爵的灵性操练,天主教里灵性的成长一直与死亡的沉思有关,或者在很久以前作为“死亡的沉思”而出名。


欧洲有些地方,例如圣方济教会的修道士们在他们的小屋里还常常保存他们去世同道的头骨。


3、如今人类对死亡的态度


如今的超市里,肉类都是精心包装好的,血和头部都被清理掉了,所以我们不必考虑被屠宰的可怜动物。

如果鸡肉包装得像杯形蛋糕或其他人造产品,那是再好不过了!谁会买血淋淋的鸡肉呢?哦,拜托,多么恶心啊!


今天,我们尽量避免任何与死神有关的事物。我们生活在文明的城市中,远离那些血粼粼的杀戮、屠宰场和坟墓,我们回避这个话题,把它列为禁忌。


即便是在聚会中,大家也很忌讳谈这种话题。因为这是一个让人压抑、难过的话题。


现如今,我们已经从生活的等式里减去了死亡,但这个等式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奇怪的结果——使我们变得过度焦虑和神经质。


我们生活在永恒的虚幻里,仿佛我们会长生不老,这让我们变得疯狂。因为如果我们永远活着,我们所有的责任将变得沉重:我不得不让房屋保持完好——为了不朽!所有的事物都要永恒……


对于这些原因,认知疗法提出了一项心理训练,即沉思自己的死亡。


具体方法是: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死了,躺在棺材里,干燥而布满了皱纹的皮肤像硬纸板,眼睛永远地闭上了。我们僵硬的尸体逐渐腐烂。或者化为灰烬,永远埋在土里。这就是我们的未来,没有必要害怕。


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死亡是自然现象的事实,我们会积极地看待事物。死亡是真实的!

所以,让我们向死亡张开双臂。这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抗压疗法!


死亡一事告诉我们一切都没有那么重要,死亡是一种解脱,它让我们能够视死如归,这是对待死亡的唯一方法。


无论这看起来多么恐怖或过时,认知心理学仍鼓励我们思考死亡,并永远记在心里。但我应该说明一下,如果不是“长生不老的幻想”在我们的社会里如此盛行,我们不必对死亡进行沉思。


除了生命上的死亡之外,还有一个另外意义上的坟墓,即“失败者的坟墓”,这就牵涉到另外一个概念叫做:“幸存者偏差”。


4、另外一种墓地


西班牙有位小青年叫雷托,从小喜欢音乐,不管雷托望向哪里,都能见到摇滚明星。他们出现在电视里,出现在画报封面、音乐会节目单和网络论坛上。到处都能听到他们的歌曲,摇滚明星无所不在,而且有很多。他们成功了。

在无数吉他英雄的成功的激励下,雷托也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也会成功吗?


概率甚微!至少没人听说过他的名字,估计他也会与许多人一样,最终会走向失败音乐家的墓地。


墓地里音乐家的数量要比娱乐节目舞台上的多几万倍,但从来不见有哪位记者去关心这些失败者——那些落魄明星除外。因此人们往往看不到失败者的墓地。


北漂者,据说有数百万,但是成功者又有几人呢?我们来看看北漂成功者的履历:

1.周迅 北漂在大富豪当驻唱歌手,每晚唱三首歌就能挣150块,有时候周迅要唱的不止一个地方...

2.谢娜 四川姑娘谢娜在北漂时曾付不起房租,坚强的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如今的成功,如今她是著名...

3.孙楠 成名前,曾做过油漆匠、搬运工等十多种工作,后来进入中央歌舞团舞蹈队成为一个歌手...


大部分北漂注定是失败的,成功者只是凤毛麟角,这里面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幸存偏误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

幸存者偏差用在统计分析时,是说:我们只专注于那些成功的例子,从而得出以偏概全的错误结论。大致来讲,成功的例子往往只属于少数。如果我们只看成功的幸存者,而忽略那些大部分的“倒霉蛋”,那么就会得出很多不符合常理的荒唐结论。


上图显示的是2016-17赛季全世界薪水最高的十大足球运动员。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是亿万富翁,光年薪就超过了1000万英镑,这还没有包括他们的广告收入。其中上海申花队的特维斯,其年薪更是达到了令人眩目的3200万英镑,约合2亿7000万人民币!

但是如果因为这张榜单就得出“踢球能致富”的结论,那么我们可能就大错特错了。


根据世界运动员工会 Fifpro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足球运动员的月薪中位数介于1000美元和2000美元之间,其中大约有41%的足球运动员被拖欠薪水。


当然,在这么多足球运动员中,如果有幸挤入国家级别的顶级职业联赛(比如英超或者中超),那么他们的收入确实远高于普通人。但是这一小部分“幸运儿”属于典型的幸存者,不能代表整个行业。


关于幸存者偏差,有一个涉及到二战中英国轰炸机的有趣例子。


1940年左右,在英国和德国进行的空战中,双方都损失了不少轰炸机和飞行员。因此当时英国军部研究的一大课题就是:在轰炸机的哪个部位装上更厚的装甲,可以提高本方飞机的防御能力,减少损失。


由于装甲很厚,会极大的增加飞机的重量,不可能将飞机从头到尾全都用装甲包起来,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做出选择,在飞机最易受到攻击的地方加上装甲。

下面是弹痕图,你觉得应该重点加强哪里的防护呢?


当时的英国军方研究了那些从欧洲大陆空战中飞回来的轰炸机。如上图所示,飞机上被打到的弹孔主要集中在机身中央,两侧的机翼和尾翼部分。因此研究人员提议,在弹孔最密集的部分加上装甲,以提高飞机的防御能力。


这一建议被美国军队统计研究部的统计学家Abraham Wald否决。Wald连续写了8篇研究报告,指出这些百孔千疮的轰炸机是从战场上成功飞回来的“幸存者”,因此它们机身上的弹孔对于飞机来说算不上致命。


要想救那些轰炸机飞行员的性命,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去研究那些被打中并坠毁的轰炸机。只有研究那些没有成功返航的“倒霉蛋”,才能有的放矢,找到这些飞机最脆弱的地方并用装甲加强。Wald的建议后来被英国军方采纳,挽救了成千上万的飞行员性命。


简单说:打中发动机的那些弹痕,你压根看不见,因为他们已经坠毁了!


在Nassem Taleb写的《Fooled by Randomness》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另一个非常有趣的幸存者偏差的例子。


马克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名校哈佛和耶鲁。在勤勤恳恳工作多年后,他荣升为一家非常大的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年收入达到了50万美元,合计人民币300多万了!


但是在他们全家搬到了纽约曼哈顿西区的一个高档住宅区后,马克的老婆珍妮反而越来越焦虑。为啥呢?


原因在于,在他们生活的那个街区,左邻右舍个个都是亿万富翁。他们出行有司机,回家有保姆,甚至还有不少人有私人飞机和游艇。


和这样的邻居相比,马克一家子可谓“寒酸至极”。每当马克老婆和这样的富人在一起,人家买个菜都开直升机去的时候,马克老婆简直难过死了!

马克的家庭收入比全美国99.5%的家庭都要更高,高于90%的哈佛毕业生。但是由于他老婆错误的将自己去和那些最最成功的“幸存者”比较,因此造成了心理落差,真可谓“自找麻烦”。


不了解现实的你(与前面提到的那个想成为摇滚歌手的雷托一样)对成功抱有一种幻想,认识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


每位成功的作家背后都有100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每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背后又有100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每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背后又有数百个抽屉里沉睡着刚动笔的手稿的写作爱好者。


而我们总是听到成功者的故事,认识不到作家的成功概率有多小。摄影师、企业家、艺术家、运动员、建筑师、诺贝尔奖得主、电视制作人和选美冠军的情况也是一样。


媒体没兴趣去刨挖失败者的墓地,这事也不归他们负责。这意味着:要想缓解幸存偏误,你就得了解这些。


在涉及金钱时你也会出现幸存偏误:一位朋友想创办一家公司,你也可以参与投资。你嗅到了机会:公司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微软公司。


的确有可能你运气好,可现实又是如何呢?最有可能的情形是,公司根本成立不起来。还有一种可能是,3年之后公司破产了,而初创公司的成功,本来就是个小概率事件,大约才10%。


3年后幸存下来的公司,大多数也会萎缩为一家员工人数不足10人的小企业。


我们就以道琼斯指数为例吧。它由纯粹的幸存者组成。因为失败公司和小公司——也就是大多数公司——都不会出现在股票指数里。股票指数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就像新闻不会报道所有音乐家一样。


你也应该怀疑那些畅销图书和成功学教练,因为失败者是不著书立说,不去演讲他们的失败的,也没人听。


如果你本身就是“幸存者”的一分子,幸存偏误就非常麻烦了。哪怕你的成功纯属偶然,你也会发现你与其他成功者的共同点,并将它们诠释为“成功因素”。不过在逛失败者(人员、公司等)的墓地时你会发现,这些人经常也运用了他们以为的“成功因素”,但是大部分人却失败了。


幸存偏误意味着:你系统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解决办法: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看看那些烂尾楼、破败的市场。这样的散步虽然伤感,但对你是有好处的。


5、总结与行动


1.每一次我们感到有压力时,都可以通过思考自身的死亡平静下来。


2.想象我们自己的死亡是预防日常焦虑的有效措施。


3.世上的成功者,本来就是少数,而且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所以,尽力了,无愧我心就好!你被媒体对成功公司的介绍迷惑了。可是,因此就不去冒险吗?不是这样,不过你在行动时一定要意识到,幸存偏误这个小魔鬼会像哈哈镜一样扭曲概率。


4.向死而生,忽略那些小事,你反而会积极面对生活,专心做些自己感兴趣、有优势的事情,从而逐步走向成功!


5.世界上还是有些事,付出就一定有收获的,如果你的人生迷茫,去持续做它就是了,这些事按照排名就是


第一是健身,健身一定会改变你的健康和身材。

第二是读书,没事不停地读书就是了。

第三是工作,有了好身体和读书获得的见识,工作差不到哪里去。

第四是陪伴家人。

以上4件事尽管尽情去做,不会吃亏。但是要清楚先后顺序喔。


以上是名弘老师原创的知识分享,感谢观看,喜欢请点个赞吧,并欢迎评论讨论,正能量成长知识持续分享,欢迎关注!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