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踌躇】对话:书本中给“创新”留出空间有多难?如何才能不踌躇?

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黑格尔说:“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所有个人行为的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转变为他的愿望,才能使之付诸行动。如果一个学生仅仅记住了数学的各种定理与公式,而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发现新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学习老师讲的知识,只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那就是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论坛设置的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要讨论的话题就是——书本中给“创新”留出空间有多难?如何才能不踌躇?

以下是第七届“大国教育之声”圆桌对话环节的精彩内容。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小梅:

现在来讲,“双创”的主体越来越大众化,高校的大学生同时也日益成为“双创”中的主体。去年5月份,国务院颁布了一个关于高校的意见。这个文件颁布实施一年多,一年多以来,在座的三位嘉宾,我们所在的高校在创新创业上有什么举措?或者创新创业教育有什么亮点?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

人民大学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我们对于创新创业关系的理解是创业的基础还是创新,我们在2012年开始研究启动了新一轮本科教改,2013年制定了本科生培养改革路线图,路线图的核心就是立德树人,促进研究型学习。所以我们在落实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的时候,始终强调创新创业改革:第一,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结合各自学校的情况,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创业模式。同时注意学校的积极性和学院专业的积极性,两方面积极性要两轮驱动。

我们把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不光是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专业、走出学校去创业,在高校里更多的是教育训练和教育的结合,我们强调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同时把创新、创意、创业结合起来。

另外,创业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是针对特殊部分人群,所以我们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教育,面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同时我们进行一些重点教育。

我们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有五项原则:什么叫创业,什么叫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我们有五个原则。我们做好的是六项基本工作,就是人力资源配置、财物的投资、学生保障、物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创业平台的建设,这是创新创业的基本特色。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

目前,高校自发探索阶段走到了行政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高校整体的创业创新教育从我们在一线感觉,有四方面的进展和特点:

第一,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和实践体系有极大的提升。不少高校是从通识课、专选课等同时起步,开发了一大批具有创业创新教育的课程,高校之间课程之间的共享性也在加强。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很多也在思考,把原来各高校都有的工程训练中心在系统改造和提升,改造为学生创新中心,这将是一个质的变化。

第二,不少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注重把高水平的科研反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反哺人才培养,注重把一切办学优势转化为创业创新的育人优势。体现在今年第二届“互联网+”创新大赛,包括在上个月刚结束的创青春大学生创业中,参赛的项目和团队、数量极大扩充,二是层次极大提升。大量有科技含量、创新为引导的项目进入到学生的创业项目中来。

第三,从国家部委、省市教育厅到高校三个层面的积极性有效被激发和调动。在教育部,目前有多个司局在抓创业创新教育,现在高校还在牵头评选深化教育创业创新的示范高校。浙江省教育厅到2017年将在全省建设30家示范性学院,其他不少基层高校也都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理顺,上海交大比较早是2010年就率先成立了创意学院,从体制机制上理顺。

第四,创业创新的学会和联盟平台作用日益明显。在全国层面,目前由清华大学牵头的中国高校创业创新教育联盟,由中南大学担任会长单位的创业创新分会,这两个平台都起到有效推动作用。在省市教育厅指导下,很多地方以区域为纽带,构建区域性的创新创业联盟。在上周,上海财经大学率先在财经类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协作组。这些行业协会、行业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教材编撰、师资培训以及经验分享上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作为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跟各位如实汇报一下我们的感受。第一,我们感觉现在高校三类层次越来越鲜明,不少高职院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整个学校办学的命脉。今年5月份担任专家组组长时也有这个感受,有些省市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办学的突破。比如杭州师范大学原来是以师范为主的教育,现在把三分之一的系所学科稳定在师范之外,其他系所都要进行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利:

北师大和人大、交大兄弟学校一样,特别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不仅仅涉及到课程设置,也不仅仅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所以学校特别加强顶层设计,在学生的管理部门,原来有一个就业指导中心,为了适应创新创业的教育,就把它改成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提升它的功能,使它成为一个实际的操作部门。

第二,在教学培养路径方面,在事实操作层面,北京师范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修改了教学方案,这里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强调学生的自主修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修读方案,在学分和课程设置上都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二是实践和创新创业方面的要求,要求实践和创新创业方面的工作和学习作为必修学分,不是可有可无的。比如参加创业创新活动,参加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这是有固定学分的,拿不到就会影响毕业。

在学分要求上,北师大对创新创业学分理科要求30分,文科占到20分,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都提出了要求。在人才培养具体的方式上也有一些变革性的措施。我举三个例子:一是实行新生导师制,新生一进校就给每位新生配备一位导师,这个导师要么是副教授,要么是教授,为新生介绍专业的学习情况、专业的学习方法,包括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以及人生成长计划,新生到了大学,面临陌生的世界能很快地学习新专业,不浪费、不蹉跎他的大学生活。在担任新生导师里,学校投入了很多精力,比如院士、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等名师都加入进来,这样教和学双方都感觉很有收获。二是实行本科生助教制。在每门课上我们选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协助主讲教师进行辅导。三是实行小班授课。小班的规模在12人到30人之间不等,根据教学需要,目的是致力于研究性和探究性的学习,大家在课前查阅资料,课上进行研讨,课后写研究报告甚至是写论文,通过教学的改革,我们希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从三位嘉宾的系统介绍当中可以看出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正在逐步深化,同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举措,就是进入了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我在想,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如果它落实、落小、落细,最终都要进课堂。现在社会上也有一种观点,就是创新人才不是课堂教出来的,对这个观点,三位专家怎么看?

像主持人所说的,全国高校都在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我们各种各样的制度创新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始终在想,创新其实是教育的本质之一或者是重要内涵之一,它也不是全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教育的本质传授,就是传承,适应、创新都是教育的基本本质,我们要把一些基本的系统知识传授传承下来,我们要教学生成为社会的合格接班人。同时我们要引领民族的发展和振兴,这也是需要创新的,所以这几个方面不能完全偏废。

创新有时候在大学,甚至在国民教育阶段的创新是一种素质和精神的培养,它在很多社会实际工作中都有创新的能力和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我觉得终身都会有创新的过程。对于大学阶段,创新能力和教育怎么加强?我们跟学生说国家需要、社会需要、民族复兴需要,这很重要,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兴趣。如果学生对于创新没有兴趣,如果学生对于创新行为没有受到激励,这种创新是不可能持续存在的,也培养不了创新人才。我们从整个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当中都有一个缺陷,这个缺陷就是学生要寻求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好奇心经常会受到负面激励被打压,你不用关心那么多东西,只要把课本学好了,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认为这就是人生,其实这种做法是有片面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新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是一以贯之的,一定要呵护学生的好奇之心、探寻之心,当他失去兴趣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投机的倾向,而不是创新的倾向。

创新的本质教育还是培养人。我们现在培养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能力,最重要的是人。人是什么呢?俯仰天地之间,人应该有一种仁爱之心、责任之心、使命之心,这是一个健全人的基本要求。如果人没有对周围人的一种热爱,对自身生命的热爱,对社会、文化、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关怀和热爱,我想他缺乏一种内在的使命和驱动,这种使命和驱动是一个做伟大创造的人需要的持续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对人的培养我们有点弱化,所以要强调我们的教育改革很大程度是立德树人。即使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们,曾经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有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贡献,可现在的生活富裕程度相当好,但是孩子们有时候并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有时候只是关心很小的小我,这种小我也有他的道理,但是对于人的教育的缺陷可能是制约着我们生存的、长期的、可持续的教育的重要限制,这是我们要着力的重点。

创新创业不是课堂教出来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两重使命,面上覆盖,点上突破。面上覆盖就是对全校,要培养他们终身受用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未来无论做科研、村官或者在国企做管理,或者创业,都需要这种冒险精神,面对未来挑战的勇气以及坚韧性等等,这是终身受用的创新精神。还有就是选取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同学,通过课堂实践,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的企业家。社会误解就是第二层,认为企业家不是课堂教出来的。

基础教育也在跟美育、体育等相结合,但由于高考的存在,我们都从基础教育走过来,基础教育经历过以后,中国的学子更多的还是确定性思维、题海战术,考试的时候希望不要遇到没有遇到过的题型,考前把做过的错题再看一遍,保证更多的匹配性。但是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上更多的是不确定性思维。所以四川大学等都在探索进行“非标考试”,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面对社会、行业、产业突破变革要有这种勇气、敢于挑战和冒险的精神。创业教育与一般的课堂教育教学不一样,它不是灌输式教育,更多倡导的是启发式、分享式、体验式和模拟式教育,所以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只是启发式和分享式教育的一部分,所以高校更多的是在实践教育环节,包括创意大赛以及各种孵化平台,体验式和模拟式教育是其中更重要的要义。

我补充两点:第一,社会上流行的这个命题可能有一些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第一个偏见就是在创新创业这两个概念里过于强调创业,认为创业不是课堂里教出来的,因为它是在社会上实践的,无论是马云还是乔布斯,都是在校门以外成就的事业,从这点来讲不是说没有道理,但是过于突出了创业,而忘记了创新是大学培养人才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是过于把实践和学习对立起来,以为在社会上是实践,实践就不需要学习,其实也需要学习。乔布斯大学没有毕业就走出去了,但是美国的创业环境给他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他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学习了很多,这里面有经验的借鉴,也有失败教训的积累,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功,假如把人们创新创业的经验,包括摸爬滚打总结的惨痛教训提前教给孩子,让他们在课堂里知道在创业时人类积累了哪些惨痛的教训,那孩子们就知道了社会的真知,所以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我个人认为创新创业在大学里面来说还是必要的,我们通过课堂给孩子们借鉴了人类创业的经验和教训,解剖很多案例。我们重要的是给孩子们一方面创新的教育,一方面是创业的意识。中国人往往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的环节,所以我们在大学教育里就应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给孩子启发创业意识,给他一套经验和知识,使他走向社会能够缩短创业成功的途径。

实际上学校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只是创新创业教育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我个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受我们社会大环境、体制机制、文化背景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以前看过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小故事,一个犹太人获得了一个物理学诺贝尔奖,他回忆他小的时候从幼儿园回来时,他母亲经常问他一句话,就是你今天在幼儿园给老师提了什么问题。我们想一想,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从学校回来,我们提的问题肯定是今天老师教了你什么而不是说你给老师提了什么问题。所以创新创业还有受民族思维习惯的影响。所以我们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很多复杂因素,学校教育是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师范院校,怎么在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上,有什么和其他高校不同的做法?

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归根结底要靠教师来完成,对中学来讲也是,孩子从小培养具有启发性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讲,师范大学肩负着培养教师的责任,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就显得责任重大。在这方面,北师大很有意识和责任担当的。北师大在培养教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一些有推广价值的做法。我讲三点:

一是在教师培养方面特别注重教育经验的积累。就是学生在学习当中,学校着重在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一是在见习方面,一是在实习方面。见习方面主要有三个结合:一是现代科技发达了,采取远程观摩,我们通过点对点的视频设备,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教学点优秀教师课堂里面的教学。二是在课堂教学当中看优秀教学录像。三是到中学里面进行现场见习。远程见习不仅是点对点的看老师授课,在课后还可以跟老师进行交流,这样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

在实习方面我们有一个3+10+3的模式。所谓3,在实习之前有三周的动员和准备,学生围绕着这个实习做很多的进点准备工作,包括知识储备、初步经验积累、见习有关经验的总结,为进点以后做准备。10就是进学校实习、进点10周,按照学校的安排和部署以及分得工作量完成10周的教学实践。同时还有3周的总结、反思和思考。整个过程下来,学生在教学环节会变成比较熟练的教师。当然,跟优秀教师相比还是有距离的,但是对于一个学生来讲,他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这对他将来走向教学岗位做实际教师是有帮助的。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学校在全国14个省市设立了117个教学实践点,我们的学生在四年当中可以跟这些教学点进行配合。

二是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比如教师的口头表达、汉字书写、口语表达、教学技能技术运用、教学设计能力,我们有一系列的设计,围绕这几方面让学生能力变得强起来。

三是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一是说课和见习能力。通过微格教室为他们提供训练。二是训练学生建设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活动以及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等等,让每个学生或者一个学习团队自己设计、采集、录像、编发、制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为他们做教师设计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资源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出去以后就是一个能手。三是对理科生学生特别注重实验教学。我们的本科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要走进实验室,不管是学校的实验室还是北京市、教育部的实验室还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部向学生开放,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涯中进实验室不光是为了理论学习,也需要实验来丰富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以上三方面,打造优秀的师范生,师范生是北师大的重头,我们在全国做了一些实验性的工作。

感谢三位嘉宾,对高校如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系统介绍。我们马上进入2017年,2017年高校将有795万大学生毕业,所以我们又迎来了史上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毕业季”,希望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打开一扇窗、开辟一条道路,为他们铸就辉煌灿烂的人生提供一种路径。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