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描写环境的句子】2022一轮复习|小说复习:赏析环境描写知识点总结及技巧

小说阅读主观制——鉴赏环境描写

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服从小说形象、情节和主题的需要。

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形式有三种:概括环境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分类】:

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自然环境(具体场景):

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突破一 环境特点的概括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特点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两类。


【概括环境特点】(5个角度)

1.“时”:指时间。时代背景如“抗战时期”;自然环境如凄冷秋季。

2.“地”:指地点。“场所”“场合”“地域”等呈现出的特点。

3.“人”:指人物。理清人际关系,如团结友善、紧张冷漠等。

4.“事”:指事件、情节。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状态中分析概括,如“激烈残酷”。

5.“景”: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物描写(形、声、色)。如“凄冷秋季”“春意盎然”。

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时代氛围、活动场所、人情风俗、人际关系、生活状态。

【环境特点的概括题步骤】

1、审题干,分类型。自然环境or社会环境

2、依类型,找角度。

(1)概括自然环境特点:要从景物的“形、声、色”角度进行,从这类描写中总结出共同特点。

(2)概括社会环境特点:①从对描写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活动的场所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②从对描写人物的人际关系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③从对描写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④从对描写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的句子中分析特点。

3、抓修饰,作归纳。

小说环境描写往往有诸多修饰性描述,注意抓修饰性强的形容词(有时是动词)归纳环境特点。有的可直接选用修饰词语,有的则要提炼后概括。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多为自然环境)或名词(多为社会环境)概括环境的特点。

【特别提醒】 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突破二 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等等。而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一定区别。

(一)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1、环境方面:(1)交代人物背景,表现地域风光; (2)展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特征(人物关系);

(3)渲染故事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人物方面:(1)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2)引导人物出场,交代人物身份;

(3)体现身份地位,暗示人物命运。

3、情节方面:(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呼应标题内容,线索制造悬念。

4、主题方面:揭示深化主旨,象征暗示主题。

5、读者方面:开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结尾,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二)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

1、展示时代背景(人物活动)。 2、揭示社会基础(人物性格)。

人物:

3、烘托人物形象(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暗示人物命运。

情节:

4、触发转变(思想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主题:

5、揭示本质特征(社会),凸显小说主题。


【环境作用解题步骤】

1、找到描写环境的具体语句,分析其特点。

2、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

3、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三)

场景描写功能:

(1)给全篇定调(情感、叙述基调);(出现在小说的开头)

(2)导引人物出场;(出现在人物出场前)

(3)推动情节发展;(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

(4)刻画人物形象(性格、心理); (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

(5)象征暗示作用;(作为小说的主背景。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斗争的象征。)

(6)营造意境,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其他位置)

(四)

新闻背景:(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因果联系、地理特征、科学知识)

与新闻事件或人物有关的历史条件及其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

作用:

(1)说明、解释、补充,使新闻通俗易懂;

(2)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的关注;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示变化的程度;

(4)用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言明的观点;

(5)借背景增强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使其更具有可读性;

(6)突出新闻价值,深化新闻主题。


突破三 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题型: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描写”“景物描写”“特色”“手法”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环境描写手法:

(1)从技巧角度看

①细描(工笔)与白描

细描作用:①精雕细刻,能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②浓墨重彩地描绘,具体生动,能感染读者,更利于表现主题。

白描作用:不加渲染、铺陈,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简洁准确、生动传神。

白描与细描结合,形成对比,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为主题服务。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

③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能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景物的特点,或拓展表现空间,或扩大意境,或深化主题。

④正侧结合:突出特点,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⑤点面结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更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⑥色彩的渲染烘托。

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形、声、色等);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

写景顺序:分层写景(远近、高低、内外)。

(①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②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和总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



【知识点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打太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1、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6分)

2、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4分)


1、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分类型

从题干中“家庭环境”可知,这是一道社会环境特点概括题。

第二步,依类型,找角度

从本文看,概括小哥儿俩成长的“家庭环境”要注意从“经济状况、文化氛围、人际关系”三个角度入手。


第三步,抓修饰,作归纳

上述句子中诸多的修饰性描述显示了“家庭环境”的特点,如“听戏”“书房”显示出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低声”等词则显示出主仆关系融洽。抓住这些修饰性描绘的词语,就可规范作答。

答案 

①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

②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

③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2、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定点:“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二步,读文析要:①抓关键词,如“吵闹”“玩”“满满”“香”“温和”,确定景物特点为:鸟语花香、生机勃勃。②联系前后文,分析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小哥儿俩本是怒气冲冲地要去找野猫报仇的,但是丁香花、小麻雀引发了二乖的兴趣,才有了二乖溜达到墙边,看见破木箱,发现小猫以及小哥儿俩一起看小猫的情节,这时他们已经高兴得忘了报仇的事了。

第三步,组句作答

答案 

①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

②“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③侧面烘托了小哥俩富有同情心,关爱小动物的美好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让我悲伤。我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跟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带微笑。他手里总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地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儿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了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圈定语句,分析特点

题干明确指出是“卢森堡公园苗圃”,涉及小说第三段、中间部分和最后两段。这些景物描写的语句对人物出场、情节展开和主旨表达都有重要作用。

第二步:定出角度,找准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人物方面

小说第三段的特定环境——卢森堡公园苗圃,为人物出场设置了场景,有利于故事的自然切入。

情节方面

中间部分作者着力渲染公园苗圃的美丽,为老舞蹈师携其妻子出场设置了场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暗示这里将成为表演的舞台,同时也将是人生的舞台。

主题方面

小说最后两段写苗圃被铲平的情节以及“我”对老舞蹈师夫妇命运的牵挂,令读者陷入沉思。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根据题干要求分三个要点组织答案,避免出现漏点现象和乱贴标签情况,使答案似是而非,不伦不类。

答案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

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6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本题题干比较隐晦,但“峡谷险峻气势”已经把环境的特点表述出来,前面还有“描写”,后面有“表现特色”,可见是关于“描写特色”方面的题型,可以把题干变换一下问法: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这样就更能明确是“考查描写手法”的,然后调动知识储备,从不同方面考虑。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从细节、动静、修辞等角度和写景的观察点、写景的顺序等角度与画线部分对照。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描写技

巧角度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既有粗笔勾勒整体气势,又有“亮亮”“隐隐”等细处着墨,突出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这是白描与细描相结合的手法

写景角度

(1)观察角度:“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可见是以壁顶为观察点的定点观察

(2)感觉角度:“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是视觉;“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是听觉;“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感觉,为内心感受

(3)写景顺序:“万丈绝壁垂直而下”是仰视,“俯望那江……不敢向下看”是俯视,可见,写景顺序是由高到低;从“怒江自西北天际……一派森气”可以看出写景顺序是由远及近

答案 

以壁顶为观察点,运用白描和细节描写相结合手法,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声明:此内容是从网络搜集,并且免费分享,如涉及侵权可以联系我,我会删除相关链接!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