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妇孺皆知造句】成语故事:囫囵吞枣

成语故事:囫囵吞枣

[原文]

如果知道底层人(1),就嚼着咽下去。如果不认识有底的人,就像训论(2)一样吞下枣。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赵州大萝卜头》)

【注解】

(1)知有底人:有智慧的人。

(2)浑仑:也可作“囫囵”、“浑沦”。指整个、完整的。

【故事阐述】

曾经有位僧人问一名叫赵州的和尚:“是否曾亲眼见过当代出名的南泉大师?”

赵州回答说:“镇州生产大萝卜头”。

听了赵州的回答后,这位僧人自觉无趣就走了!但是赵州此番回答,若是换做传入有智慧的人耳内,那就不一样了。镇州出产大萝卜头,天下人皆知;不正如赵州这名和尚会去参见南泉大师一样,也是没有什么好问的吗?

这件事就像曾经有僧人问过九峰和尚:“您是否亲眼见过延寿和尚?”九峰一句话便回答:“你认为山前的麦子成熟了没?”

这两个问答听在有智慧的人耳里,可以细嚼慢咽,回味无穷;若是听在没有智慧的人耳中,可能就会像把枣子没有咀嚼,整个吞下肚,丝毫没有趣味。

后来原文中的“浑仑吞个枣”就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说的成语“囫囵吞枣”,用来比喻理解事物非常的笼统含糊、不求甚解。

【讨论】

(1)僧人问赵州的问题,为什么赵州的回答从表面上看,令人摸不着头绪呢?

(2)赵州和九峰的回答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的地方呢?

(3)同样一句话,听在不同人的耳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内容。请你回想一下,不管是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也好,和同学之间的约定也好,有没有类似的情形发生呢?

【造句练习】

例:你总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不管三七二十一、囫囵吞枣的快速读过就去应考,难怪总是得不到好成绩。

例:凡事理解透彻才动手去完成,你就不至于会被人说成做事囫囵吞枣了。

【相似成语】

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课后时间】

中国字中,把同样的字上下迭在一起变为另一个字的例子很多,请你想想看,举出三个例子。

【参考解答】

◎ 枣

◎ 出

◎ 多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