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的人格是非常病态的社会人格。如果外界的行为过于严格,如家长的过分要求或管教,达不到这种要求而不敢提出时,个人容易产生压抑心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很容易形成压抑的人格。
虽然这种压抑可以短暂地缓解内心地不良情绪,但是这种不良情绪是无法消除的,会长期存在于压抑型人格者的内心,渐渐地压抑型人格者就会变得十分消极和古怪。
陈忠实笔下《白鹿原》里的白孝文,就是个典型的压抑型人格,而他也把这些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01族长的长子,自小被寄予厚望
白孝文是白嘉轩的长子,是作为族长的接班人来培养的。
在白鹿原上,作为族长的白嘉轩严格恪守封建礼教和乡约,兴办学堂、怜贫惜弱、勤俭持家,是一个合格的族长。所以腰杆子一直很硬。
在族长事务上,白嘉轩秉承菩萨心肠,霹雳手段,行动力、执行能力极强,从和鹿子麟换地一事可以看出,他是个心机深沉、有手腕的人,同龄的鹿子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很快就在白鹿原上树立起了威望。
但在家里白嘉轩是个严苛守旧、面热心硬的人,老母亲白赵氏和妻子白吴氏多次抱怨他“心真硬”。“财东惯骡马,穷人惯娃娃”。白嘉轩两样都不惯,给两三岁的孩子断零食,说断就断,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看骡马交配,回家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管教。
这样管教出来的白孝文,婚后不知男女之事为何物。新婚伊始,一连三夜坐在灯下晚读,把新媳妇晾在一边暗自垂泪,可一旦压抑已久的欲望被点燃,顿时没有了节制。
02严厉管教,族规森严,欲望没有被正确宣泄过
白家的规矩甚严,白孝文连房事都不得做主,夜里睡觉,还有个老奶奶站在窗根子底下听墙角,一有动静就出声制止。
“白嘉轩经过长期观察和无数次对比认定,由孝文将来统领家事和继任族长是合法而且合适的。两个孩子都是神态端庄,对一切人都彬彬有礼,不苟言笑,绝无放荡不羁的举止言语,明显地有别于一般乡村青年自由随便的样子。”
“鉴于黑娃的严峻教训,白嘉轩愈加严厉地注视儿子孝文的行为规范。”
看到孝文婚后脸色发青,就意识到他夜里纵欲过度。他没有和自己的儿子谈心,而是让作为婆婆的仙草给儿媳妇“亮亮耳”。
看到方法不奏效,他干脆自己出马:“你要是连炕上那一点豪狠都使不出来,我就敢断定你一辈子成不了一件大事。你得明白,你在这院子里是——长子!”
严苛的管教,森严的族规之下,白孝文成长为一个懦弱、没有主见的人,所有的欲望都被密密实实地包裹起来。
03众叛亲离,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白嘉轩发现白孝文和白小娥厮混之后,对于这个让他丢脸辜负期望的长子,他采取最果断最斩劲的手段,只为洗刷孝文给他和祖宗以及整个家族所涂抹的耻辱。
先是在祠堂当众对白孝文施毒刑,再接着断然分家,在饥荒之年见死不救,宁愿给长工一口吃的,也不愿帮助自己的亲生儿子度过难关。
白孝文分家时本来粮食可以接上秋收,可是旱灾之下,颗粒无收,来年的麦子也没指望了,年是实在过不下去了,央求向父亲借粮。但白嘉轩直接拒绝了。一个父亲能够冷血到这个程度,也是极为罕见。
白鹿原上不乏这样的人,冷先生、鹿三都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一旦发生不合礼教之事,下手毫不容情。冷先生毒哑冷秋月,鹿三杀死白小娥,为了纲常礼法,伤人性命都在所不惜。作为族长的白嘉轩自然更甚一筹,否则,何以服众?
活不下去,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此,白孝文就在堕落的道路上一去不返:“过去要脸就是那个怪样子,而今不要脸了就是这个样子,不要脸了就像个男人的样子了。”
从此,白孝文光明正大和田小娥一起纵欲,把老婆孩子抛诸脑后,直至老婆被饿死家中,也没有多少愧疚。
在田小娥的撺掇下,他抽着大烟,把所有的房屋、田地都贱卖给鹿子霖。财产倒腾干净之后,开始沿街乞讨,甚至为了一顿饱饭,被人当场奚落,反而不顾廉耻地自黑:“你看中我当师傅,那我就住下不走了好不好?你啥时间还想让我当师傅尽管捎话,咱不要工钱只图肚儿圆。”白孝文彻底从一个族长继承人沦落到一个名副其实的败家子。
看到这里,按理说白孝文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但陈忠实笔锋一转,给白孝文安排了一个意外的转折,让他有一个不错的结局。但对于白孝文来说,这段堕落的人生经历,恐怕是他一生都不想回望的。
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大于孩子本身能够给出的交代时,孩子的承受能力就超过了极限,父母的期待就成了负担。期待值越高,孩子的负担越大,也就越觉得压抑。
不要让压抑成为摧毁人生的杀手。
《白鹿原》是一本奇书,是陈忠实花了4年多的时间潜心创作出来的,足以“垫馆压枕”的一本书,被评价为一部“民族的秘史”。
20世纪90年代的不少创作,都在不由自主地向“反思文学”靠拢,这也使得这期间的文学作品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陈忠实正是在这样的思潮中,有了对《白鹿原》的创作意念,并且完成了这部能够代表这种反思新高度的史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