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粉墨登场造句】巽「選」108

连任(连任),兼任两个官职。《新唐書元稹傳》:“[贞观]后,包氏、傅氏都是宰相兼英秀、客栈也改选,所以[妈祖]地位高,不是谢义郎,他也讨厌那段经历。”

中選(中选),◆1.被選中;合格。○[唐][韓愈]《順宗實錄二》:“[貞元]中要乳母,皆選寺觀婢以充之而給與其直,例多不中選。”○[章炳麟]《代議然否論》:“[歐洲]諸國,中選者亦有社會民主黨矣。”◆2.特指科舉應試被錄取。○[唐][元稹]《薛公神道碑文銘》:“會兩弟相繼舉進士,皆中選。”○[宋][司馬光]《送同年郎景微歸會嵇榮覲序》:“由七品官舉進士,一上中選,可謂美矣。”○[明][焦竑]《焦氏筆乘‧仲修勸讀論語》:“辛丑春,同試南宮,[仲脩]中選而某被黜。”

真選(真选),◆經過選拔的真才。○[宋][曾鞏]《湘寇》詩:“[祝良]、[張僑]乃真選,[李瑑]道古徒為擒。”

月選(月选),◆[元]、[明]、[清]吏部銓選官員的制度。○[元]制,從七品以下官歸吏部注擬,流外人員一月一次銓注。○[明][清]月選法,分雙月大選,單月急選,統稱月選。所選出之官稱月官。參閱《元史‧選舉志三》、《明史‧選舉志三》、《清會典‧吏部五‧文選清吏司二》。

應選(应选),◆1.接受銓選。○《後漢書‧順帝紀》:“辛卯,初令郡國舉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諸生通章句,文吏能牋奏,乃得應選。”○《梁書‧文學傳下‧何思澄》:“[天監]十五年,敕太子詹事[徐勉]舉學士入[華林]撰《遍略》,[勉]舉[思澄]等五人以應選。”◆2.接受挑選。○[唐][牛僧孺]《玄怪錄‧郭代公》:“妾此鄉之祠,有[烏將軍]者,能禍福人。每歲求偶於鄉人,鄉人必擇處女之美者而嫁焉。妾雖陋拙,父利鄉人之五百緡,潛以應選。”

一時之選(一时之选),◆指某一時期的優秀人才。○《新唐書‧韋抗傳》:“它所辟舉,如[王維]、[王縉]、[崔殷]等,皆一時選云。”○[宋][曾鞏]《范寬之奏議集序》:“其所引拔以言為職者,如公,皆一時之選。”○《金史‧循吏傳論》:“餘如[興平][師夔]……[藍田][張德直]、[葉縣][劉從益]皆清慎才敏,極一時之選。”

選眾(选众),◆謂從許多人中選拔人才。語出《論語‧顏淵》:“[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晉書‧曹志傳》:“列藩九服,式序王官,選眾命賢,惟德是與。”○[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選眾而舉,敦悅斯在。”○[宋][曾鞏]《監察御史制》:“御史持國紀綱,所以糾官邪,齊內外,選眾而授,厥惟艱哉!”

選職(选职),◆謂主管銓選官吏的職務。○《三國志‧吳志‧薛綜傳》:“[赤烏]三年,徙選曹尚書。五年,為太子少傅,領選職如故。”○《資治通鑒‧齊高帝建元二年》:“冬十月,[王儉]固請解選職,許之。”參見“選官”。

選政(选政),◆1.指銓選職官、提拔人才之事。○《宋書‧謝莊傳》:“伏惟陛下膺慶集圖,締宇開縣,夕爽選政,昃旦調風,采言廝輿,觀謠仄遠,斯實辰階告平,頌聲方製。”◆2.指編選鄉試、會試中式試卷之事。○《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先生來操選政,乃文章山斗。”◆3.指編選文章的工作。○[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至使後人陋《花間》、《草堂》之惡習,而並忘緣情託興之旨歸,豈非操選政者加之厲乎?”

選用(选用),◆1.指選擇任用官吏。○《漢書‧循吏傳‧龔遂》:“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唐][韓愈]《送陸歙州詩序》:“[歙]為富州。宰臣之所薦聞,天子之所選用,其不輕而重也較然矣。”○[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一節:“王國內文武官員,國王得自己選用。”◆2.選擇使用或運用。○《詩刊》1978年第5期:“[董老]的詩篇,除少數簡古語彙,為表意、適韻的便利確切而不得不精審選用外,大部分都流露出學習民歌與當代口語的新鮮感。”○《辭書研究》1986年第6期:“第一個例句盡可能選用時代最早的,最後一個例句則用時代最晚的,以體現該詞該義的歷史起迄。”

選一選二(选一选二),◆猶言數一數二。謂出類拔萃。○[田漢]《獲虎之夜》:“像[陳]家那樣的人家,在我們鎮裏是選一選二的。”

選言(选言),◆擇言;措辭。○[晉][左思]《魏都賦》:“雖選言以簡章,徒九復而遺旨。”○《宋書‧顏延之傳》:“夫選言務一,不尚煩密,而至於備議者蓋以網諸情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武帝]崇儒,選言弘奧。”

選學(选学),◆研究《昭明文選》的學問。○[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評文》:“﹝[杜少陵]﹞又訓其子熟精《文選》理,蓋選學自成一家。”○[清]張之洞《輶軒語‧語學》:“讀《昭明文選》宜看注--[李善]注最精博,所引多古書,不獨多記典故,於考訂經史小學,皆可取資,不知選注之用者,不得為選學。”○[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復堂類集》:“[譚]([譚獻])[武林]廩生,年二十餘,頗喜選學,作詩盈千首。”

選賢舉能(选贤举能),◆見“選賢與能”。

選賢(选贤),◆選用賢能的人。○《管子‧戒》:“三年教人,四年選賢以為長。”○[漢][劉向]《說苑‧君道》:“王者何以選賢?夫王者得賢材以自輔,然後治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故授官選賢,則義炳重離之輝。”◆补证条目■选用贤能的人。○洪燕王兴斌《远去的民族》第四章:“三年之后,八部酋长开会聚议选贤,选举新一任的首领。”

選仙(选仙),◆古代一種賭錢之戲。○[宋][王珪]《宮詞》之八一:“盡日閒窗賭選仙,小娃爭覓到盆錢。上籌得占[蓬萊]島,一擲乘鸞出洞天。”亦稱“選仙圖”。○[清]《談徵‧事部‧選仙圖》:“今俗集古仙人作圖為賭錢之戲,用骰子比色,先為散仙,次陞上洞,以漸而至[蓬萊]、大羅等,列則眾仙慶賀……此戲[宋]時已有。”

選文(选文),◆選錄前人的文章,另編一書。○[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選文以定篇,數理以舉統。”亦指精選出來的文章。○[夏丏尊][葉聖陶]《文心》一:“現在中學裏,先生所教的是選文,所選的是世間比較有名的文章。”

選望(选望),◆指被舉薦者的門望。○《宋書‧孔覬傳》:“初,[晉]世散騎常侍選望甚重,與侍中不異,其後職任閑散,用人漸輕。”

選體(选体),◆1.舊稱[南朝][梁][蕭統]《文選》所選詩歌的風格體制。○[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選詩時代不同,體製隨異,今人例謂五言古詩為選體,非也。”○[元][劉壎]《隱居通議‧文章一》:“又如《文選》諸詩,乃[昭明太子]一時偶取入集,初非立體,而後世作詩者,乃創立一名,曰:‘此為選體。’尤非確論。”◆2.仿《文選》風格體制所寫的作品。○[清][侯方域]《與任王谷論文書》:“[六朝]選體之文,最不可恃。”○[魯迅]《花邊文學‧玩笑只當它玩笑》:“他因為要問木匠討一點油灰,寫好了一張語錄體的字條,但怕別人說他‘反對白話’,便改寫了白話的、選體的、桐城派的三種。”◆3.舊指銓選官員的規例。○《宋書‧蔡興宗傳》:“謹依選體,非私[安都]([薛安都])。”

選司(选司),◆舊時主管銓選官吏的機構。○[唐][封演]《封氏聞見記‧銓曹》:“選人得官有二年不能上者,有一人索遠得留,乃注校書郎。選司綱維紊壞,皆以[崔][鄭]為口實。”◆补证条目■旧时主管铨选官吏的机构。○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選司考練,總是假手冒名,勢家囑請。”

選書(选书),◆1.[唐]代應舉者在考試前將所作詩文投送朝中顯貴,以求賞識。○[唐][孟郊]《初於洛中選》詩:“青雲不我與,白首方選書。”◆2.指應舉者於考試前所上顯貴的詩文。○[唐][張籍]《哭胡十八遇》詩:“幼子見生才滿月,選書知寫未呈人。”◆3.選編詩文刻印成書,以供應試者仿作揣摩。○《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杭城][文瀚樓]選書的[馬二先生],諱叫做[靜]的,先生想也相與?”

選首(选首),◆1.被選中的最佳者。○《史記‧儒林列傳序》:“[叔孫通]作[漢]禮儀,因為太常,諸生弟子共定者,咸為選首。”○《金史‧梁襄傳》:“[燕]蓋京都之選首也。”◆2.指首先選拔任用的人。○[宋][曾鞏]《門下侍郎尚書左右丞制》:“某莊毅忠篤,通於古今,列於廟堂,以義陪朕,是用考擇以為選首。”

選手(选手),◆1.從眾多人員中選出的能手。多指參加體育比賽的人。○[魏巍]《東方》第六部第五章:“那些沒有當上選手的家夥,對我羡慕極了,竟把我的運動衣借去穿上過癮。”◆2.指能手,老手。○[聶紺弩]《血書》:“大多數官吏,壓迫剝削農民,確是選手;為農民設想,替農民作事,卻一竅不通。”◆3.指編選文章的本領。○《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馮琢庵]又問道:‘操選政的還有一位[馬純上],選手何如?’[匡超人]道:‘這也是弟的好友。這[馬純兄]理法有餘,才氣不足,所以他的選本也不甚行。’”

選事(选事),◆1.謂自選差使。○《國語‧魯語上》:“君不命吾子,吾子請之,其為選事乎?”[韋昭]注:“選事,自選擇於職事也。”○[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討副使試大理司直兼貴州刺史鄧君墓志銘》:“行非選事,進不避難。”○[清][金和]《雙拜岡戰記》詩:“吾儕好選事,略息行人喧。”◆2.考選舉士,銓選職官之事。○[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詔加中書監,猶參掌選事。”○《舊唐書‧韋承慶傳》:“[承慶]自[天授]以來,三掌天官選事,銓授平允,海內稱之。”○[宋][鄒浩]《謝吏部侍郎表》:“迄至今日,益昭聖功,宜得真材,以貳選事。”◆3.借故生事。○[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碧碧》:“﹝[孫]母﹞陰念來勢兇猛,必將選事,不如姑卻以婉詞。”

選士(选士),◆1.[周]代選拔人才的一種制度。錄取鄉人中德業有成者。○《禮記‧王制》:“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康有為]《大同書》戊部:“《詩》稱‘釐爾女士’,夫女而稱士,然則《王制》學校中之進士、選士、秀士、俊士豈有別焉。”◆2.泛指選拔人才。○《舊唐書‧楊綰傳》:“國之選士,必藉賢良。”○[明][馮夢龍]《萬事足‧卦卜佳音》:“祝告先賢,為選士文場獻錦篇。”◆3.挑選士兵。亦指精選出來的兵士。○《管子‧七法》:“為兵之數……存乎選士,而士無敵。”○《呂氏春秋‧孟秋》:“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簡練桀俊,專任有功,以征不義。”○《文選‧沈約<應詔樂游苑餞呂僧珍詩>》:“超乘盡三屬,選士皆百金。”○[李善]注:“《史記》曰:[李牧],[趙]之良將也。○[匈奴]入,[牧]選百金之士五萬擊之。○《漢書音義》,[服虔]曰:良士直百金。言重故也。”

選詩(选诗),◆指《選》體詩。○[宋][曾季貍]《艇齋詩話》:“若學詩而不知有《選》詩,是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評詩》:“[朱文公]云:[李]、[杜]、[韓]、[柳],初亦學《選》詩。然[杜][韓]變多,而[柳][李]變少。”○[清][張佩綸]《論閨體詩》之五“《北征》指向[叔皮]尋,詩賦同流《選》理深”自注:“[杜]詩:‘熟精《文選》理。’今人動以《選》詩求之,不特不知《選》,並不知[杜]。○[杜]之長篇,全從[蕭]《選》之文脫胎;《北征》即取[叔皮]賦題,是其金鍼最明者。”參見“選體”。

選聲(选声),◆1.謂選擇優美的樂音。○[唐][沈既濟]《枕中記》:“士之生世,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後可以言適乎。”◆2.研求詩韻,指吟詩作賦。○[清][阮元]《<四六叢話>後序》:“[孝穆]([徐陵])振采於[江]南,[子山]([庾信])選聲於[河]北。”

選日(选日),◆選定日子。舊時迷信,凡婚嫁、安葬、出行等都要選個吉利日子。○[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摺:“老相公不必遲慢,便結綵樓,選日成親。”○《水滸傳》第二四回:“[王婆]道:‘若得娘子肯與老身做時,娘子是一點福星,何用選日’”[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柳生》:“及至[江西],值大寇叛亂,三年不得歸。後稍平,選日遵路。”

選人(选人),◆1.[唐]代稱候補、候選的官員。後沿用之。○[唐][張籍]《答劉競》詩:“[劉君]久被時拋擲,老向城中作選人。”○[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四:“選人之制始於[唐],自中葉以來,藩鎮自辟召,謂之版授,時號假版官,言未授王命假攝之耳。”○[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昔有選人[陳]某,過[滄州],資斧匱竭,無可告貸。”◆2.指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續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三年》:“朕昔奉朝請,望侍從大臣以為皆天下選人,今多不然;聞學士之言,始知有人矣。”

選目(选目),◆經選擇而確定的書目或篇目。○[孫犁]《澹定集‧與友人論學習古文》:“已經借到一部大學用的《古代漢語》,選目很好,並有名家注釋。”

選命(选命),◆經過銓選對官吏的任命。○[明][馮夢龍]《永團圓‧報任寧陽》:“今早選命已下,未知吾兄可在內否?”

選名(选名),◆選擇有名聲的。猶擇優。○《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子大夫選名昇學,利用賓王。”○[李善]注:“《禮記》曰: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於學曰俊士。”

選民(选民),◆根據法律規定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公民。○[沙汀]《選災》:“他喘息着,一面靜靜觀望那些聚集在禮堂空地上的選民;過道裏不時有人穿出穿進,神情顯得慌張。”張友鸞《秦淮粉墨圖》第一回:“除了不夠年齡的兒童以外,差不多都是合格的選民。”

選美(选美),◆通過評比,選拔出最佳的美女。旨在展示女性的風采和魅力。○《成都晚報》1988.4.28:“[上海]今夏舉辦選美活動。”◆补证条目■通过评比,选拔出最佳的美女。旨在展示女性的风采和魅力。○海岩《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第二章:“如果漂亮女孩子有这个天分,就去当艺员当歌星,或者参加选美去当港姐。”

選論(选论),◆見“選掄”。

選流(选流),◆猶選人。○《太平廣記》卷二四九引《國朝雜記‧許敬宗》:“[唐]吏部侍郎[楊思玄]恃外戚之貴,待選流多不以禮而排斥之。”參見“選人”。

選理(选理),◆指《文選》詩文的思想和條理。語出[唐][杜甫]《宗武生日》詩:“熟精《文選》理,休覓綵衣輕。”○[清][姚瑩]《論詩絕句》之一:“熟精《選》理盡研辭,誰識[蕭摩]是小兒?”[清][張佩綸]《論閨秀》詩之五:“《北征》指向[叔皮]尋,詩賦同流《選》理深。”

選君(选君),◆指在吏部任職的人。○[清][蔣士銓]《臨川夢‧改夢》:“今日京中選君[李維楨]有書相寄,說朝右慕兄才望,將徵兄進京為吏部郎,托我致意,故來相告。”

選舉(选举),◆1.古代指選拔舉用賢能。自[隋]以後,分為二途:舉士屬禮部,包括考試與學校;舉官屬吏部,掌管銓選與考績。正史自新、舊《唐書》以下至《明史》皆有《選舉志》。○《文子‧上義》:“仁義足以懷天下之民,事業足以當天下之急,選舉足以得賢士之心,謀慮足以決輕重之權,此上義之道也。”○《北史‧牛弘傳》:“[弘]在吏部,先德行後文才,務在審慎……[隋]之選舉,於斯為最,時論服[弘]識度之遠。”○[宋][蘇軾]《省試宗室策問》:“先帝獨見遠覽,恩義並用,增修教養之法,肇開選舉之路,蓋十有餘年矣。”○[嚴復]《原強》:“欲講實學,非易立選舉之法則,開用人之塗,而廢八股、試帖、策論諸制科不可。”○[章炳麟]《訄書‧官統下》:“[梅福]有言:不循伯者之道,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也。”◆2.用投票或舉手等表決方式選出代表或負責人。○[鄭觀應]《盛世危言‧公舉》:“考各國議員選舉之例,為民主、君民共主等國最重之典章。”○[沈從文]《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大會上進行民主選舉,我爸爸即刻成為當地要人了。”○[浩然]《艷陽天》第一○三章:“您真有兩下了。往後選舉,我看這個婦女主任得您當了。”

選金(选金),◆選編文章的酬金。○《儒林外史》第十八回:“這書刻出來,封面上就刻先生的名號,還多寡有幾兩選金。”

選解(选解),◆[唐]時,地方向朝廷薦送候選官員的考查報告。○《新唐書‧選舉志下》:“每歲五月,頒格于州縣,選人應格,則本屬或故任取選解,列其罷免、善惡之狀,以十月會于省,過其時者不敘。”

選家(选家),◆1.古代負責銓選舉士的人。○[南朝][陳]徐陵《在吏部尚書答諸求官人書》:“若朝散之流,行止之屬,門戶相似,人才不殊,選家斟酌,無能為爾。”◆2.舊時稱選集科場墨卷八股文章的人。○《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必定要經我們選家批了出來,這篇就是傳文了。”◆3.指選編文集的人。○[魯迅]《華蓋集‧並非閑話(三)》:“雖然有什麼選家在那裏放出他那偉大的眼光,選印我的作品,我也照例給他一個不管。”○[朱東潤]《杜甫敘論》:“這就是說,以前的選家重視[杜甫]作品的藝術性,而現代的選家重視作品的思想性。”

選官(选官),◆1.古代稱主管銓選的官,指吏部。○[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韓康伯]﹞母[殷]……語[康伯]曰:‘汝若為選官,當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韓]後果為吏部尚書。”○《梁書‧范雲傳》:“及居選官,任守隆重。”○[宋][韓琦]《論青苗》:“如不願請領,即具結罪狀,入馬遞申,以憑選官曉諭。”◆2.指聽候吏部選任官職。○《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他母親姓[白],是個京師人,當初[徐]家老爺在京選官,,娶了來家的。”○《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大郎]道是選官須得使用纔有好地方,只得把膏腴之產盡數賣掉……只靠着女婿選官之後,再圖興旺,所以毫不吝惜。”

選宮(选宫),◆古時為帝王在民間挑選宮女。○[明][周履靖]《錦箋記‧代選》:“小姐又值選宮,你看,這幾日大家小戶,誰不嫁女婚男……我想選宮一說,或出里巷流言,猶之可也;若有朝廷旨意,如之奈何?”

選法(选法),◆選拔官吏的法規。○《新唐書‧選舉志下》:“至於銓選,其制不一……而廢置不常,選法又不著,故不復詳焉。”◆补证条目■选拔官吏的法规。○明焦竑《玉堂丛语·规讽》:“王抑庵先生典選,遇不如意事,好誦古人詩以自寬。一日有新得給事中即欲干撓選法者,則曰:‘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選度(选度),◆挑選衡量。○[唐][黃滔]《南海韋尚書啟》:“矧復品量庶彙,選度群材,載萬乘之安危,繫四方之休戚。”

選定(选定),◆挑選確定。○[鄭觀應]《上攝政王請速行立憲書》:“惟議員雖出自公舉,而人才必須由資政院選定,規則嚴頒,庶無濫舉。”○[夏丏尊][葉聖陶]《文心》二七:“我選定這一個題目,想說一些關於寫作方面的話。”

選調(选调),◆1.舊謂候補官員等待遷調。○[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一:“﹝[張居業]﹞滯選調三十餘年,年六十餘,始轉京秩。”○[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餘‧帝王都會二》:“[孝宗]時,有[王過]者,[蜀]人,著雋聲,猶在選調,宰相薦之……詔除翰林院編修。”◆2.選拔抽調。○《新華月報》1951年第1期:“各單位於選調學員時,須認識工農幹部對於文化的迫切需要和國家建設的長遠利益,按照規定選送,不得敷衍充數。”◆补证条目■选拔抽调。○明张瀚《松窗梦语·士人纪》:“公(于謙)選調三營兵健鋭者,合營團操,名曰團營。”

選德(选德),◆挑選賢德者。○《後漢書‧朱祐景丹等傳論》:“選德則功不必厚,舉勞則人或未賢。”○[隋][牛弘]《大射登歌》:“優賢饗禮洽,選德射儀成。”○[元][元明善]《太師淇陽忠武王碑》:“朝廷議功選德,必首三家焉。”

選詞(选词),◆選用詞語。○《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只是這首詩的命意、選詞、格調、體裁,也還不醜。”○《新華文摘》1982年第5期:“作者要使讀者接受自己想表達的東西,選詞造句就必須合乎語法,也就是按照正常人的語言習慣來寫。”

選車(选车),◆精選出來的兵車。○《呂氏春秋‧貴因》:“故選車三百,虎賁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紂]為禽。”○《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遣選車千三百乘,彀騎萬三千,百金之士十萬……西抑彊[秦],南友[韓][魏]。”

選場(选场),◆1.科舉考試的試場。○[元][柯丹丘]《荊釵記‧議親》:“春榜動,選場開,收拾行李,上京科舉。”○《古今小說‧陳從善梅嶺失渾家》:“話說大[宋][徽宗][宣和]三年上春間,黃榜招賢,大開選場。”◆2.從一部戲劇中挑選出的某一場。○《文匯報》1991.1.1:“上海京劇院在晚會上演出了三齣折子戲:《望江亭》選場《廟遇》、《鍘美案》和《鳳還巢》。”

選草(选草),◆選拔人才的奏稿。○[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王大]為吏部郎,嘗作選草。臨當奏,[王僧彌]來,聊出示之。○[僧彌]得便以己意改易所選者近半。○[王大]甚以為佳,更寫即奏。”

選才(选才),◆選拔人才。○[唐][元稹]《代諭淮西書》:“夫[李錡]據[吳][楚]之雄,兼榷管之利,選才養士,向十五年。”

選兵(选兵),◆挑選出來的兵卒;精兵。○《史記‧魏公子列傳》:“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元][姚燧]《高麗國王封曾祖父母父母制》:“追叛王挺身於[遼水],出選兵壓卵以[泰山]。”

選本(选本),◆從一人的或若干人的著作中選出部分篇章編輯成的書。○《儒林外史》第十五回:“而今甚麼是書?就是我們的文章選本了。”○[郭沫若]《就目前創作中的幾個問題答<人民文學>編者問》:“而在編選第一輯時,有的省市如[四川]、[上海]有了選本,有的省市就沒有選本,沒有選本的就只好從儘可能收集到的報刊上摘錄。”

小選(小选),◆1.指[唐]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禮部舉人,郎官得以自主的銓選。○《舊唐書‧職官志二》:“郎中一人掌小銓,亦分為九品,通謂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謂之流外銓,亦謂之小選。”○《新唐書‧選舉志下》:“至於銓選,其制不一,凡流外,兵部、禮部舉人,郎官得自主之,謂之‘小選’。”○[清][袁枚]《隨園隨筆‧唐宋銓選》:“[唐]選官有小選、東選、南選之分。小選者,凡流外,兵科禮部舉人,得自主之。”◆2.吏部郎的別名。○《梁書‧徐勉傳》:“爰自小選,迄於此職,常參掌衡石,甚得士心。”○[宋][洪邁]《容齋四筆‧官稱別名》:“[唐]人好以它名標牓官稱……吏部郎為小選。”○[清][吳偉業]《梁西韓墓志》:“時以小選家居講道。”

鄉選(乡选),◆1.鄉里選舉。士人由此可應徵召任職。○《魏書‧李孝伯傳》:“﹝[孝伯]父[曾]﹞郡三辟功曹不就,門人勸之,[曾]曰:‘功曹之職,雖曰鄉選高第,猶是郡吏耳,北面事人,亦何容易。’”[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謝公]作[宣武]司馬,屬門生數十人於田曹中郎[趙悅子]。○[悅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為用半。’[趙]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東山,搢紳敦逼,恐不豫人事,況今自鄉選反違之邪!’”◆2.猶鄉試。○[元][王惲]《玉堂嘉話》卷一:“﹝[孟宗獻]﹞自鄉選至於殿陛,四為舉首。”

無選(无选),◆指不任賢人。○《逸周書‧程典》:“比事無政,無政無選,無選民乃頑,頑乃害上。”○[孔晁]注:“無雋選之士在官,故頑民害上。”

文選學(文选学),◆研究《文選》之學。○《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李善]﹞為《文選注》……居[汴][鄭]間講授,諸生四遠至,傳其業,號‘文選學’。”○[唐][劉肅]《大唐新語‧著述》:“[江][淮]間為《文選》學者,起自[江都][曹憲]。”參見“文選樓”。

文選(文选),◆1.文官的銓選。○《宋史‧選舉志四》:“其後,典選之職分為四:文選曰審官東院,曰流內銓,武選曰審官西院,曰三班院。”◆2.文章的選錄,多用作書名。○[南朝][梁][蕭統]編選[先秦]至[梁]的各體文章,取名《文選》。分為三十八類,共七百餘首。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如:《中華活頁文選》。

萬選青錢,◆比喻文才出众或文辞精美。○清董元恺《醉太平·钱歌》词之二:“牀頭百錢,杖頭百錢,張公萬選青錢,選劉公大錢。”○《平山冷燕》第十九回:“二人到了三場,場中做的文字,猶如萬選青錢,無人不賞。”参见“萬選錢”。

萬選錢(万选钱),◆《新唐書‧張薦傳》:“員外郎[員半千]數為公卿稱‘[鷟]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時號[鷟]‘青錢學士’。”後因以“萬選錢”比喻精美的文辭。○[宋][王禹偁]《仲咸以予編成<商於唱和集>以二十韻詩相贈依韻和之》:“重甚連城璧,精於萬選錢。”○[清][趙翼]《闈中戲詠藍筆》:“禿到三條燭,圈成萬選錢。”

通選(通选),◆古代定期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金史‧選舉志一》:“其後南北通選,止設詞賦科,不過取六七十人。”

堂選(堂选),◆[宋]時宰相選拔任命官吏叫堂選。○《宋史‧選舉志四》:“祖宗以來,中書有堂選,百司、郡縣有奏舉,雖小大殊科,然皆不隸于有司。”○《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大觀三年》:“既免[京]([蔡京])政,復上言吏員猥冗,戾[元豐]舊制,於是詔堂選歸吏部者數十員,罷宮廟者千員。”參見“堂除”。

四選(四选),◆1.古代對四種人的選拔。○[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天有四時,時三月;王有四選,選三臣……聖人為一選,君子為一選,善人為一選,正人為一選,由此以下者,不足選也。”◆2.[宋]代銓選官員的制度。○[元豐]前以審官東院、審官西院、流內銓、三班院四個官署分掌銓選,故稱四選。○[元豐]改革官制,更名隸屬吏部。○《宋史‧選舉志四》:“[元豐]定制而後,銓注之法,悉歸選部:以審官東院為尚書左選,流內銓為侍郎左選,審官西院為尚書右選,三班院為侍郎右選,於是吏部有四選之法。”○[宋][蘇轍]《論堂除太寬札子》:“庶使堂除官吏不復待闕,與四選稍異,亦旌勸之義也。”○[宋][岳珂]《桯史‧部胥增損文書》:“以此知四選蠹積,蓋不可勝算,司衡綜者,可不謹哉!”

首選(首选),◆1.科舉時代以第一名登第的人。○[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四:“[高郢]夜課于[豐亭],忽見一鱉在案上,視之,石也。○[郢]異其事,取千題散置楮中禱祝,令石鱉銜之,以卜來事。既而石鱉舉頭,乃是沙洲獨鳥賦。題出,果然,其年首選。”○[宋][歐陽修]《六一詩話》:“既而次榜亦中首選。”○《宋史‧選舉志二》:“士人初進,便須別其忠佞,[九成]所對,無所畏避,宜擢首選。”◆2.猶上品。○[清][趙翼]《竹初齋中盆蘭多名種今年為春寒所敗其次者作花尚茂賦詩索和即次原韻》:“縱非首選猶青眼,難得肩隨亦素心。”

實選(实选),◆根據德行才學選拔。○《漢書‧魏相傳》:“今郡國守相多不實選,風俗尤薄。”○[顏師古]注:“言不得其人。”○《後漢書‧徐防傳》:“今不依章句,妄生穿鑿,以遵師為非義,意說為得理,輕侮道術,寖以成俗,誠非詔書實選本意。”

時選(时选),◆1.當時的選拔。○[唐][楊炯]《<王勃集>序》:“﹝[勃]﹞[咸亨]之初,乃參時選。”◆2.指一時之俊。○[唐][張說]《唐故左庶子贍幽州都督元府君墓志銘》:“藩邸擇賢,妙盡時選。”

詩選(诗选),◆詩的選集。(1)從個人詩作中選錄的集子。如[清][陳文述]有《頤道堂詩選》。(2)從多人詩作中選錄的集子。如[宋][王安石]的《唐百家詩選》;[清][陳訏]的《宋十五家詩選》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可知道[趙爺]雖不曾中進士,外邊詩選上刻着他的詩幾十處,行遍天下,那個不曉得有個[趙雪齋]先生?”(3)別集性質的選本。如[馮至]的《杜甫詩選》;[周汝昌]的《范成大詩選》等。

少選(少选),◆一會兒;不多久。○《呂氏春秋‧音初》:“覆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反。”○[高誘]注:“少選,須臾。”○《梁書‧元帝紀》:“黔首豈可少選無君,宗祏豈可一日無主。”○[唐][牛肅]《紀聞‧僧韜光》:“我有少務,要至村東,少選當還。”○[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席方平》:“少選,入城。”

上選(上选),◆1.精選出來的上等品。○《後漢書‧輿服志上》:“及[秦]并天下,攬其輿服,上選以供御,其次以錫百官。”○[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康熙]丁酉、戊戌之間,各種楷書,俱有翻刻……惟《醴泉銘》竟為流毒,形僻而易似,則相稱而為[歐]字,可入上選,究未嘗一筆似也。”○[魯迅]《准風月談‧答‘兼示’》:“但我不知道[施先生]做國文教員的時候,對於學生的作文,是否以富有《莊子》的文法與《文選》的字彙者為佳文,轉為編輯之後,也以這樣的作品為上選?”◆2.遴選,選拔。○《後漢書‧律曆志中》:“太常[就耽]上選侍中[韓說]……於太常府,覆校注記,平議難問。”

三選(三选),◆1.經過三次選拔。○[春秋]時,[管仲]為[齊桓公]制定的選拔官吏的方法。○《國語‧齊語》:“設之以國家之患而不疚……升以為上卿之贊。謂之三選。”○[韋昭]注:“三選,鄉長所進,官長所選,公所訾相。”◆2.選三種人。○《文選‧班固<西都賦>》:“三選七遷,充奉陵邑。”○[李善]注:“三選,謂選三等之人。七遷,謂遷於七陵也。○《漢書》曰:‘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傑兼并之家於諸陵。’蓋亦以強幹弱枝,非獨為奉山園也。”

入選(入选),◆當選;被選中。○[南朝][齊][孔稚珪]《為王敬則讓司空表》:“[王基]才勇,與聲華入選。”○[清][李漁]《閑情偶記‧詞曲部‧詞采》:“詩餘最短,每節不過數十字。作者雖多,入選者不多。棄短取長,是以但見其美。”○[鄭觀應]《盛世危言‧技藝》:“﹝技藝院﹞所收學生,無論何國,必文、法、算學均堪造就者,方能入選。”○《文史知識》1984年第4期:“入選者既有詩壇高手,亦有無名小卒;既有公卿將軍,亦有布衣寒士。”

人選(人选),◆為一定目的而挑選出來的人。○[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他看到參加工會的職員們,就笑嘻嘻打聽新工會的人選。”○[魏巍]《東方》第五部第十三章:“[郭祥]在指揮室正同[疙瘩李]研究出擊小組的人選。”

清選(清选),◆1.挑選;精選。○《後漢書‧劉焉傳》:“清選重臣,以居其任。”○[宋][俞文豹]《吹劍錄》:“凡由任子得官者,皆不獲與清選。”○《三國演義》第一二○回:“願陛下省百役,罷苛擾,簡出宮女,清選百官。”◆2.指精選出來的人才。○《三國志‧魏志‧高柔傳》:“然今博士,皆經明行修,一國清選。”◆3.猶清班。○《南史‧庾於陵傳》:“舊東宮官屬通為清選,洗馬掌文翰,尤其清者。”○[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二》:“[溫]上言:郎官清選不可賞能吏。”○《續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元年》:“今禁林清選,與所讓軍資孰高?”◆4.太常官的別稱。○[唐][白居易]《陳中師除太常少卿制》:“朕以立國之本,禮樂為先。今之太常,兼掌其事,貳茲職者,不亦重乎?歷代迄今,謂之清選。”

青錢選(青钱选),◆1.喻科舉考試。○[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雙雙鼐鼎元,來中青錢選,論功名須是,趁此芳年。”○[明][阮大鋮]《燕子箋‧拾箋》:“春闈刻日青錢選,把偷香手好生磨鍊。”◆2.借指文才出眾的賢才。○[明][吳炳]《綠牡丹‧晤賢》:“誰知暗中不識青錢選,喜得不會品作人間第二泉。”參見“青錢萬選”。

青錢萬選(青钱万选),◆《新唐書‧張薦傳》:“員外郎[員半千]數為公卿稱‘[鷟]([張鷟])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後因以“青錢萬選”比喻文才出眾。○[宋][晏殊]《假中示判官張寺丞王校勘》詩:“遊[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补证条目■○《新唐书·张荐传》:“員外郎員半千數爲公卿稱‘鷟(張鷟)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后因以“青錢萬選”比喻文才出众。○元魏初《满江红·为张右丞寿》词之二:“天造雲雷,問誰是、中原豪傑。人盡道、青錢萬選,使君高節。”

品選(品选),◆評選。○[明][汪道昆]《<詩藪>序》:“[嚴羽卿]、[高廷禮],篤於時者也。其所品選,亟稱其大有功。”

謀選(谋选),◆優異的謀士。○《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衿帶窮巖險,帷帟盡謀選。”○[呂向]注:“[吳國]以巖險為衿帶,帷幄謀人盡其妙選。”

明選(明选),◆嚴明地選任官吏。○[漢][王符]《潛夫論‧本政》:“是故國家存亡之本,治亂之機,在於明選而已矣。”

民選(民选),◆由人民群眾選舉。○[沙汀]《記賀龍》二五:“現在的[晉][察][冀],不就是民主共和國的基礎嗎?縣長民選,村長民選,人民群眾都有了組織。”

門選(门选),◆根據門第高低選任官員。○[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一節:“事實上中正官只依據士人的籍貫及祖、父官位,定門第的高低,吏部尚書依據門第高低作用否的標准。這種選舉法稱為門選,結果自然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美選(美选),◆恰當的人選。○《梁書‧孔休源傳》:“[梁]臺建,與[南陽][劉之遴]同為太學博士,當時以為美選。”○《南史‧張緒傳》:“[緒]少有清望,誠美選也。”○《北齊書‧彭城王浟傳》:“轉[司州]牧,選從事皆取文才士明剖斷者,當時稱為美選。”

落選(落选),◆未被選上。○[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二六章:“一貫搞調和主義的[王老好],受到嚴厲的批評,在支部改選時也落選了。”○[何為]《第二次考試》:“如果這一次落選了,也許這個人終其一生就和音樂分手了。”

開選(开选),◆指古時開科考選士人。○《後漢書‧鄭弘傳》:“[弘]奏以為臺職雖尊,而酬賞甚薄,至於開選,多無樂者。”○《古今小說‧趙伯昇茶肆遇仁宗》:“喜聞[東京]開選,一心要去應舉,特到堂中,稟知父母。”

舉選(举选),◆1.推舉選拔。○《新唐書‧關播傳》:“陛下雖求賢,又使舉薦,然止得求名文辭士;焉有有道賢人肯奉牒丐舉選邪?”◆2.指科舉。○[唐][韓愈]《贈侯喜》詩:“半世遑遑就舉選,一名始得紅顏衰。”○[宋][葉適]《宋故宣教郎姚君墓志銘》:“士之一身與其父母兄弟妻子,皆繫命於舉選之得失,何也?以其榮悴異焉。”

精選(精选),◆仔細挑選。○《後漢書‧賈琮傳》:“[靈帝]特敕三府,精選能吏。”○[唐][杜甫]《八哀詩‧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詩:“射君東堂策,宗[匠集]精選。”○[魯迅]《書信集‧致曹白》:“其實是應該由此產生一個團體,每月或每季徵集作品,精選之後,出一期刊,這才可以使大家互相觀摩,得到進步。”

進選(进选),◆猶選拔。○《宋書‧謝莊傳》:“進選之軌,既弛中代,登造之律,未闡當今。”

金選(金选),◆古制犯人用以贖罪之罰金。

解選(解选),◆謂解除所掌選拔官員的職務。○《南齊書‧王儉傳》:“﹝[建元]五年﹞[儉]啟求解選,不許。”

極選(极选),◆選出的最優者;最佳的選擇。○[三國][魏][曹丕]《與孫權書》:“此二馬,朕之常所自乘,甚調良善走,數萬匹之極選者,乘之真可樂也。”○[宋][歐陽修]《除文彥博易鎮判大名府制》:“朕惟將相之崇資,是為文武之極選。”○《宋史‧職官志二》:“[紹興]五年……用[趙鼎]言,以左史[范沖]充翊善,右史[朱震]充贊讀,時稱極選。”

華選(华选),◆顯貴的職位。○《宋書‧孔覬傳》:“常侍華選,職任俟才,新除[臨海]太守[孔覬]意業閑素……並任為散騎常侍。”○[宋][曾鞏]《代翰林侍讀學士錢藻遺表》:“文辭、講說、制策之科,眾稱華選。”○[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四:“考中書省,地望清要,[唐][宋]以後,與翰林並稱華選。”

花選(花选),◆指評選出的妓女中的俊美者。○《花月痕》第四三回:“傳來本年花選,第一[巫雲],第二[玉岫]伺候。”

海選,◆原指一种选举方式,即选举时不提名候选人,让大家直接投票,得票多者当选。现也常用以指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从普通人群中通过考试、竞赛等形式直接挑选优秀者。○《羊城晚报》1999.8.4:“原来只‘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用’的‘海选’方式,却在广东得到大面积的自觉应用。”○《语言文字周报》2007.1.17:“‘超级女声’的选举以及新版《红楼梦》的电视组选演员,都采取了‘海选’的方式。”

公選(公选),◆謂公開選拔,公眾薦舉。○《漢書‧董仲舒傳》:“廣延四方之豪俊,郡國諸侯公選賢良修絜博習之士,欲聞大道之要,至論之極。”○[宋][曾鞏]《中書舍人除翰林學士制》:“非智能材諝,拔出一時,豈稱公選。”○《元典章‧吏部六‧令史》:“理問所令史未有選取定例,已後有闕,擬於各路三考司吏給由到省人內公選。”

高選(高选),◆1.謂用高標准選拔官吏。○《後漢書‧王暢傳》:“是時政事多歸尚書,[桓帝]特詔三公,令高選庸能。太尉[陳蕃]薦[暢]清方公正,有不可犯之色,由是復為尚書。”○《新唐書‧獨孤鬱傳》:“﹝[獨孤郁]﹞最為[權德輿]所稱,以女妻之……[憲宗]歎[德輿]乃有佳婿,詔宰相高選世族,故[杜悰]尚[岐陽公主]。”○[元][吳師道]《送徐檢校之浙省》詩:“群僚極高選,吉士多藹藹。”◆2.指考試中高榜;高中。○[宋][曾鞏]《謝曹秀才書》:“始足下試於有司,[鞏]為封彌官,得足下與[方造]、[孟起]之辭而讀之,以謂宜在高選。”○[宋][周密]《齊東野語‧鄭時中得官》:“吾十年前,曾許此命來春必高選,今所見乃不然。”

東選(东选),◆[唐]建立後,銓選官員,集應選者於京城[長安]。○[太宗][貞觀]元年,因歲旱穀貴,命[潼關]以東應選者集於[洛陽],就近銓選,謂“東選”。參閱《新唐書‧選舉志下》。

調選(调选),◆1.選官調職。○《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調為[隴西]都尉”[裴駰]集解引[三國][魏][如淳]曰:“調選。”○[唐][韓愈]《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去年,[愈]從調選,本欲攜持同行。”○[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二》:“有從子[申甫]自[江][淮]來調選,因告主吏曰:‘但得官便出城即可矣。’”○《初刻拍案驚奇》卷四:“但彼是[餘干]縣尉[王立]調選流落。”◆2.調動挑選。○[明][郎瑛]《七修續稿‧義理‧近日軍》:“守敵者非召募之土著百姓,則調選別省兵勇,故見戮於賊也。”柳琴戲《狀元打更》第六場:“[[王進]:]各路兵馬聽你號令,滿朝文武任你調選。”

典選(典选),◆掌管選拔人才授官的事務。○《舊唐書‧文苑傳上‧王勃》:“初,吏部侍郎[裴行儉]典選,有知人之鑒。”○[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三‧趙忠毅公擇言》:“太宰[陳]公[有年]典選,予為主事。”

德選(德选),◆謂以德行為標准選用人才。○《後漢書‧朱穆傳》:“牧守長吏,多非德選。貪聚無猒,遇人如虜。”○[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工部侍郎[韋述]修國史,推[蕭]同事;禮部侍郎[陽浚]掌貢舉,問[蕭]求人,海內以為德選。”

當選(当选),◆I選舉時被選上。如:通過民主選舉,他以絕對優勢的選票當選為代表。如:正式選舉時,采用等額選舉,候選人得到的贊成票超過應到會議代表的半數為當選。`14`◆II合乎人選要求;合適的人選。○《新唐書‧高崇文傳》:“時顯功宿將,人人自謂當選。及詔出,皆大驚。”

大選(大选),◆1.謂吏部銓敘授官。○《魏書‧高祖孝文帝紀下》:“十有二月乙未朔,引見群臣於[光極堂],宣示品令,為大選之始。”○《南史‧何敬容傳》:“遷左僕射、[丹陽]尹,並參掌大選如故。”○《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大選終於季春之月,所以定九流之品格,補萬方之闕政,人之道備焉。”◆2.指吏部尚書。○《北齊書‧尉瑾傳》:“﹝[尉瑾]﹞既居大選,彌自驕狠。”◆3.某些國家對議員或總統等的選舉。

春選(春选),◆春闈。進士考試,例在春季,故稱。○《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大選,終於春季之月……有春中下解而後集,謂之春選。”○[明][李東陽]《<呆齋劉先生集>序》:“比得鄉試,怪不在優等,謂不魁春選,無相見也。”○《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兒欲歸家,就赴春選。”參見“春闈”。

常選(常选),◆1.指素常選拔的精兵。○《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亦不如驃騎,驃騎所將常選,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將軍,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司馬貞]索隱:“謂驃騎常選擇取精兵。”◆2.古代定期選舉官吏的一種制度。○《梁書‧武帝紀中》:“今九流常選,年未三十,不通一經,不得解褐。若有才同[甘顏],勿限年次。”○[宋][王安石]《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銘》:“公自常選,數年遂任事于時。”○《元史‧張珪傳》:“近侍不得巧詞復奏,不該常調之人亦不得濫入常選。”

參選(参选),◆1.參加選拔。○《後漢書‧桓帝紀》:“其令秩滿百石,十歲以上,有殊才異行,乃得參選。”○[唐][封演]《封氏聞見記‧銓曹》:“至於官員不充,省符追人赴京參選,遠州皆率衣糧以相資送,然猶辭訴求免。”◆2.指參與選拔人才的工作。○[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旬日,遷尚書吏部郎參選。”◆补义条目■参加竞选或评选。○《人民日报》2000.12.22:“分析认为,此举主要目的是阻挡内塔尼亚胡参选。”○《新民晚报》2003.4.18:“由中国博物馆学会等主办的中国十大紫砂茗壶评选,旨在为国内博物馆馆藏紫砂茗壶筛选精品。江苏、浙江、上海共有百余位紫砂茗壶艺人的207件作品参选。”

比選(比选),◆考校選擇。○《大戴禮記‧保傅》:“於是比選天下端士孝悌閑博有道術者,以輔翼之,使之與太子居處出入。”

白選(白选),◆[漢]錢幣名。○《史記‧平準書》:“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圜之,其文龍,名曰‘白選’,直三千。”○《漢書‧食貨志下》作“白撰”。○[章炳麟]《訄書‧制幣》:“方時困窮,而害金播飛如熒火,白選弗臧。”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