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乘坐南方航空或首都航班往返于北京、深圳和成都之间。
坐定之后,系好安全带,打开手机飞行模式,戴上耳机,点开酷狗音乐,尔后搜索《Villanelle》(维拉内尔乐曲),设置单曲循环,调好音量,随即闭目欣赏这段时长3分57秒没有填词的纯音乐。钢琴起兴,音乐家Jo Blankenburg(乔.布兰克博格)在低音部反复弹奏主旋律“拉多咪法咪多”,并且贯穿全曲始终。顿时,电影《星际穿越》中的立体大片(OST)感觉,把神秘空灵的意境和恢弘史诗的意象展现出来,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脑回。脑际中的银河星汉,空鸣远响,美妙无穷,遐想无限。
20秒时,加入中提琴舒缓拉弦“索西咪法咪西”,与钢琴弹奏自然配合,开始合奏的环节。钢琴的低音像草原上奔腾的白骏马,点缀的中音音符像鸿雁的短鸣,中提琴的弦律像空中翱翔俯瞰的黑雄鹰。辽阔与雄壮,浑厚与阳刚,完美结合,遒劲无比。
1分钟时,钢琴变奏出快速流畅华丽的高音,如同高山流水,清脆悦耳。1分20秒时,第一组小提琴急促的弦律,拉弦“拉多咪法咪多”,又击中我的记忆,突然想起鸿雁,闪现出鸿雁长途飞行的画面。“人”字型、“一”字型的雁群,在晴空的映衬下,急速飞翔,蔚为壮观。时空穿越,梦回唐朝,《全唐诗》中关于“鸿雁”的诗和著名诗人,一个个在脑海中回转。《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寒夜思友》《杂曲歌辞·千里思》《孤雁》《远思》。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白居易、李商隐、韩愈、元稹、柳宗元、杜牧、刘禹锡、温庭筠。“平野芸黄遍,长洲鸿雁初。”“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名句与音乐声,同时在我耳边萦绕。
1分40秒左右,钢琴中音部弹奏和第二组小提琴拉弦,舒缓的“拉多咪法咪多”同时出现,仿佛雁群急速飞行突破闪电雷雨之后,在兰天白云中穿梭,在山脉河流间翱翔,显示出空间的寥廓、时间的悠长和雁群在飞行中的闲适与愉悦。“诗仙”李白吟唱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也是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展现出一幅辽远明朗的万里秋空鸿雁翱翔画图,仿佛云空的变化无端,心境的变幻莫测。我睁开眼睛,侧望弦舱外的景色,飞机果真如同一只孤独的鸿雁或雄鹰,在天穹和白云之间笔直穿行,间或看见下方远处有不同型号的飞机像云雀一样对向飞翔。“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这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一代名相张九龄的千古名句。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年逾六旬的忠臣张九龄遭奸佞馋毁,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他自比离群的孤雁,如沧海之一粟,却意境宏阔,表现了自己虽孤寂,但卓尔不群的坚强个性。
2分钟高潮开始,小提琴反复急促的弦律,钢琴变奏出流畅华丽的高音,“拉多咪法咪多”,“拉多咪法咪多”,紧张而又惊险,快捷而又刺激。如同雁群穿云破雾,俯源瞰流,掠原过野,翔庄越村,呼啸飞行的激烈场面,大有鹰击长空,霜天竞游,鱼翔浅底,百舸争流的感觉。“诗佛”王维的名句“自叹鶺鴒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描写得十分传神到位。
2分30秒钢琴高音部继续,“拉多咪法咪多”,与小提琴交替演奏,舒缓与急促相互映衬,“索拉西”。不过,一些鸿雁,甚至雁群,难堪长途跋涉的艰苦和疲劳,有的疲惫掉队,有的互相撞击,有的被雷电击中摔亡,有的被秃鹫残忍叼食。“诗圣”杜甫的名句“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用在此处最贴切。
2分45秒,演奏高潮迭起,钢琴与小提琴交替急促的变奏,加上中提琴舒缓拉弦的陪衬,还有钢琴变奏的“索西咪”短促华丽高音,更加增强了鸿雁不断变化飞行的动作。翻越高山,穿过河流,主力雁群继续呼啸飞行。而孤雁、老雁、稚雁,则坚持,坚持,再坚持,艰难地向目的地前行。飞机过了湘江,我又先后想起“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诗句“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和被誉为“七绝圣手”的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诗句“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赞叹他们把鸿雁传书的始终地点都写得清清楚楚。
3分39秒,演奏达到高潮,钢琴高、低音部不停地弹奏“拉多咪法咪多”,中、小提琴迅速地拉弦“拉多咪法咪多”,浑厚中透出丰满,高亢中透出空灵,中间还有交替夹杂着钢琴嘹亮高音的节奏。
3分50秒,乐曲进入尾声,以钢琴低音部的浑厚余音结束全曲。长途南翔的雁阵终于抵达水草丰厚,气温适宜,一望无垠的优美湿地。“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著名军旅诗人、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岑参寥寥几笔,就把鸿雁在秋季起落聚集时或拍翅低飞或徜徉游走或站立不动的宏阔场景和此起彼伏的“啊——嗷——”长鸣声描写得惟妙惟肖。
通过一个多小时单曲循环的醉心欣赏,我干脆把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做“征途”。钢琴和中、小提琴的合奏,令人陶醉,令人鼓舞,令人深思,令人难忘!
与此同时,我思绪万千,跳跃千年。大唐王朝,涉289年;历史煊赫,中华一统;巅峰唐诗,千古传颂;鸿雁穿越,李白杜甫。
进入开元盛世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了大批优秀的诗人,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边塞诗的雄壮豪迈,质朴雄浑,慷慨悲歌;山水田园诗的清新自然,淡远闲适,工致传神,是盛唐诗歌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成千上万名诗人当中,“诗仙”李白的诗豪迈雄奇,恢弘飘逸,运用夸张的手法,动感的词语,多变的句式,形成了独具个性、狂放不羁的艺术风格,达到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诗圣”杜甫的诗雄壮开阔,瑰丽质朴,运用写实的手法,悲天悯人,精雕细刻,形成了风格多样、沉郁顿挫的艺术品位,达到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诗佛”王维的诗恬静闲适,清幽秀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创造了宁静淡泊、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达到唐代山水田园诗歌的高峰。
盛唐诗歌中的鸿雁意象,展现了不少翱翔与穿梭、闲适与愉悦的状态。仿佛雁群舒缓飞行在蔚蓝的天际,俯瞰不断变化的辽阔山川和蜿蜒江河;如同维拉内尔乐曲中间部分,钢琴中音弹奏和小提琴拉弦,舒缓的“拉多咪法咪多”同时出现,摇曳多姿,优闲飘逸。当然,鸿雁的南北迁徙、雁足传书,依然是诗人寄寓思乡怀亲、羁旅漂泊、孤独伤感、仕途失意的重要载体,审美内涵十分丰富。
孟浩然作为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的诗风以“淡”字著称,表现为思想感情淡然,诗赋意象淡泊,语言色彩淡恬。孟浩然生肖属牛,正好大李白、王维一轮,大杜甫23岁,作为前辈,成名又早,自然受到李白、王维和杜甫的追捧。他们都很敬仰孟浩然。
孟浩然虽然在弱冠之年以《题鹿门山》诗崭露头角,后来,又以《春晓》《田家元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诗篇名噪一时,更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联句,声震长安,名动公卿,但却终生未科举及第,始终是闲居田园的逸人隐士。他虽有鸿鹄之志,甚至想济世安民,但却错过良机,难酬宏愿,一生并不惬怀。究其原因,既有官场科举的惨烈竞争,也有自身的散漫率性,造成了他这种既要做隐士,又想来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尴尬命运。
《早寒江上有怀》就是孟浩然仕途失意、羁旅漂泊的孤独伤感之作。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已到不惑之年的孟浩然第一次赶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科考有三场,第一场是诗赋,即写诗;第二场是试策,即撰写政论文;第三场是帖经,即默写经史子集。孟浩然作为襄州博学多才之士,诗赋自然是强项,一蹴而就;但在试策时,孟浩然由于隐居过长,对时事和热点难免认识不足,答题跑偏,结果名落孙山。为了排解郁闷,孟浩然再次到吴越漫游。开元十九年深秋,当乘坐江船航行在钱塘江上时,孟浩然触情生情,悲从心来。
第一联深情描写秋季景象,化典起兴,以景抒情。从南朝宋时期文学家鲍照的《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山水寒秋,形象逼真;木落雁飞,情景凄婉。如果再往回溯,句中还有西晋文学理论家陆机在《文赋》中的影子,“悲落叶于劲秋。”睹物伤情,思乡愈浓;落寞失意,难以排遣。如同钢琴与小提琴交替演奏,舒缓与急促相互映衬,寓于鸿雁“苦”的意象。
第二联直陈白描田园图景,带出乡愁,引出感怀。以“我家”点出主人公的生活场景,“襄水曲”和“楚云端”信手拈来,自然成对。点染出一幅青山朦胧,田园如画的乡野风情。展现了“我”隐鹿门,读孔孟,爱山水,喜泛舟,心无凡尘,如闲云野鹤般的生存状态。中间用“遥隔”两字,一下子转折,表明了时空高远,漂泊游子,不能归去,透露出浓重的思乡幽情。惦记寄篱娘家的爱妻犬子,思念涧南园故乡的老母亲,愧对逝去的父亲。孟浩然这孤人孤旅在徒自伤怀。想当初,自己在束发之年乡试县试顺利过关,府试也不在话下,却因对韦皇后和武三思这些奸佞横行,国风淫靡,导致朝政波谲云诡,而不满不快,遂罢考襄州府试,不考科举,决心文不为仕,但导致了父老乡亲失望伤心。接着,他又冲破家庭的阻挠和樊篱,寻找自己的真爱和自由,红尘有缘,自娶青楼歌女为妻,给儒家思想浓厚的父母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导致本应幸福和谐的大家庭一分为三,妻儿进不了孟家大门,自己又离家在鹿门寺搭草庐,过起了遁世脱俗的隐逸生活。想到这里,孟浩然忏悔、自责的心,加上懊丧、绝望,一下子崩溃,一任泪水横流。
第三联递进描写情牵梦绕后的结果,“乡泪客中尽,”把乡愁和失意刻画到极致。孟浩然因为与父母的隔阂太深,偏偏又自断后路,不能考取功名,招致父亲气恼交加,生病而逝。而自己只有仕冠加身,才能名正言顺的把妻儿迎回襄阳。这种矛盾如何解决?真是愁肠百结,一时无解。孤独的自己,在孤帆上看见孤雁飞到水天一线、虚无缥缈之处,又带出了懊丧、绝望的缘由。本来科考落第,孟浩然就郁闷之极,但被好友王维悄悄带到皇宫太乐署的内教坊谈诗散心。突然唐玄宗临幸王维寓所,要宣讲自己的新诗。不得已,孟浩然也获得意外诏见。玄宗让他诵读近来诗作。孟浩然没思考,即诵《岁暮归南山》诗,当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玄宗大为不悦,不满其牢骚诗,诘问孟浩然为何不诵“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句?结果,孟浩然因“转喉触讳”,只能终生放归襄阳不仕。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年唐玄宗的堂哥、谯王李重福密谋在洛阳称帝时,孟浩然赋诗《登安阳城楼》而赞,还为江州司马郑愔再赞诗一首《听郑五愔弹琴》,而郑愔则是李重福的主要谋士。不久,李重福称帝失败溺死,郑愔等被立斩,曾经为拥立谯王而呼的数百人被问责,孟浩然因是乡野之士被免责。所以,“泪”从流到“尽”,把孟浩然的“苦”和“悲”诠释得淋漓尽致。
第四联继续化典,转折释然,回归主题“有怀”。迷津从《论语·微子》中化出,孟浩然自喻不惑之后奔走于东南各地的境况颇与春秋时的孔子相似。既然仕途无望,瞻望布衣前途,类似于这夕阳荡漾,暮色苍茫,江波浪涌,海面幽蓝的景象,也是一片渺茫。好在还与张九龄、贺知章、王维、王昌龄、李白、杜甫等朝官和文友,常来常往,酬唱应和,相互惜之,并不孤独。李白称颂孟浩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让孟浩然聊以自慰,但海漫漫,路漫漫,人生也漫漫。
与《早寒江上有怀》的极度伤怀相比,盛唐另一山水田园诗派著名人物王维的《使至塞上》,就显得气度豁达,境界开阔了。孟浩然虽然年龄比王维大,但后人称起山水田园诗派来,并称为他们为“王孟”。
王维的诗书画乐都很有名,还精通佛学,堪称通才。王维性情平和,品行正直,友善待人,所以,交友甚广。上至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下至乡野隐士、田园大诗人孟浩然。开元九年,王维20岁时,科举榜首,进士及第,官封太乐署太乐丞,从八品下。他通过玉真公主保荐奉命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受到玄宗赏识。不久,在元宵节前夕,王维属下的艺人违反宫廷规定,当众表演黄狮子舞被告发。结果,王维被逐出长安,贬谪为山东济州司仓参军。从一个朝廷的音乐监官,到地方的仓曹赋税小吏,风马牛不相及,使王维遭遇人生历程中的第一次重要挫折,仿佛鸿雁的急速骤降,让人猝不及防。经过几年痛苦的历炼,王维收敛了锋芒,接受了摔打,增加了成熟和圆润。直到开元二十三年,王维34岁时,才被首辅宰相张九龄举荐返回朝廷,提升为正八品的右拾遗。一年后,担任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用一个“熬”字,可以形容他的坚忍不拔。
开元二十五年春,也即公元737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就地担任河西节度使判官。这时,张九龄被礼部尚书李林甫谗言,一降再降,外放为荆州长史。王维作为张九龄的旧部,虽然算外放升迁,但却是被奸相李林甫排挤出朝廷的。李林甫惧怕监察御史王维会向玄宗告发他们的不轨行为,所以,借机把王维调离重要岗位。《使至塞上》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这本是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边关慰问前线将士的所见所闻,也可誉为边塞山水诗。如同音乐中第一组小提琴急促的弦律,拉弦“拉多咪法咪多”,很像单只鸿雁在辽阔晴空下长途飞行的画面,虽然形只影单,顾影自怜,但毕竟有胜利的自豪感,有放眼远方的舒畅感。王维通过观察枯草落叶,边关圆日,缭绕狼烟,入塞归雁等等,将这些鲜活的基层生活素材,艺术化地处理,匠心独运,圆熟组搭,入诗入句,壮阔雄奇,境界宏大,非常震撼,成为描摹塞外风光的千古名篇。与此同时,王维把自己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塞外边关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感受到的自然真情,通过艺术思维的交织、熏陶、净化、升华,从而产生了慷慨悲壮之情,豁达宽阔之情和高超的艺术境界。尤其是被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名句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直击历代文人墨客的柔弱心底。
《使至塞上》作为经典中的经典,早已深入人心,无需再条分缕析地点评。但可以粗线条地讲,王维运用随时可见的平常字,边、大、直、长、圆,与孟浩然运用的曲、端、尽、际、漫,都是文字极点,都是烘托孤、雁二字,因而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边塞四诗人”,又因高适和岑参创作的边塞诗数量多、质量高,被称为“高岑”。与“王孟”山水田园诗的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相比,“高岑”边塞诗则体现为雄浑悲壮、质朴豪迈,慷慨悲歌。
高适虽出身官宦之家,但家道中落,少小孤贫,成人之后,躬耕自给,四处游历,阅历丰富,广交朋友,加之性格豪爽,正直粗犷,所以,他的诗作反映了社会各个层面,题旨明快深刻,直抒胸臆,手法夹叙夹议,用词苍莽简洁。
公元744年,即天宝三年秋,高适与李白、杜甫同游中原宋州梁园。年过不惑的李白,离开翰林院,还士于民;正值不惑的高适,辞官纵游;刚过而立之年的杜甫,仍是布衣。一个是翰林大学士,一个是宦游中侠士,一个是山林小野逸,三人虽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但又慨叹怀才不得志。新朋故旧一起谈论遭际,纵阔天下,把酒言欢,借酒浇愁;更多的是评文论诗,切磋创作技巧,成为一段文坛佳话。
天宝六年冬,科举落第、云游中原的高适,在睢阳恰遇著名琴师董庭兰。原来,董庭兰是吏部尚书房琯的门客,别名董大。在前宰相李适之遭奸佞李林甫陷害时,房琯受到牵连,被贬为宜春郡太守,董庭兰也不得不离开长安。这次,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因时局原因,只能短暂相聚,又必须各奔东西。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在困顿不达中。怀才又不遇,漂泊加游历,相同的境遇,一样的贫困,感同深受,慨叹无比。但心中理想都在,相信乌云总会过去,鸿雁终能展翅翱翔。于是,高适遂作诗《别董大二首》,既安慰董大,又勉励自己。后经广泛流传,成为七绝名篇。其中第一首以“鸿雁”为意象,录之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上联第一二句写景用词壮阔雄浑。日光至暗昏黄,苍茫而不凄凉;风雪交加奇寒,荒渺而不凄切;遥空有断雁,出没于云雪;比拟为游子,意象很贴切;以一个“吹”字把雁和雪活灵活现地带动起来,暗寓作者和董大的悲怆时刻。这均符合高适惯常的大手笔,信手拈来,不算新奇。
下联第三四句写情用词,笔锋陡转,却胸襟开阔,雄壮豪迈,扬眉吐气,意境高远,成为至友馈赠的千古名句。这两句一扫写别离时缠绵忧怨、黯然神伤的老调,在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和拼搏,决不因眼前的沮丧、沦落,而放弃未来的希望、愿景。
从艺术手法上讲,全诗平仄规则均符合要求,一是仄起平收式,二是仄起首句入韵,三是每联句间平仄相对,四是两联之间平仄相黏,达到了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平仄上下交递的节奏,未犯孤平,也无救拗,只是最后一句第六个字“识”的平仄不合规,但也瑕不掩瑜。
十年后的公元757年,唐朝在经历惨痛的“安史之乱”后,年号已换成至德二年。皇帝是肃宗,玄宗变成了太上皇。这时,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东巡而被判罪,次年流放夜郎国;从贼营逃出的杜甫,在凤翔受肃宗见谒,授左拾遗;名声很大的王维不幸被俘,被迫在安禄山的营垒担任伪职;孟浩然已在17年前接待遇赦北的王昌龄,饮酒吃海鲜致痈疽复发逝世;而高适则在乱世中显出英雄本色,半年时间,即从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飚升为权力很大的淮南节度使,逆袭成功,实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宏愿!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李白流放至巫山时,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这样,经过长期颠沛流离的李白,重新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到江陵,写下了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把这种突然解除枷镣,恢复自由之身,喜从天降的心情,阐释得一览无余。同年秋,在畅游洞庭湖时,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这首脍炙人口的五律诗篇。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首联以“楼”起兴,直接扣点主题岳阳楼。登高望远,楼檐雕栋,湖涌江滔,洞庭浩荡。炼词造句,工整对仗。观对迥,尽对开,岳阳对洞庭。气势宏阔,景色无涯,俯瞰极目,尽收眼底,心中阴霾,顿消殆尽。这一联以景抒情,表现了李白遇赦喜悦,雄浑豪放的宽阔襟怀。
颔联以“雁”领头,用“山”接续,把自然万物拟人化,描摹出“诗仙”心情轻快的场景。“引”和“衔”用的精彩,仰观天宇,扫郁驱霾,舒缓惬意,动感十足,想象独特,语句新颖,工整对仗,妙笔生花。仿佛《Villanelle》(维拉内尔乐曲)开始不久,钢琴弹奏和提琴拉弦,交替演绎出鸿雁在空中翱翔俯瞰山河时的优雅意境。原本的哀鸿,此时还能带走“诗仙”忧愁苦闷的心;缓缓升起的圆月,被山口的剪影“衔”住,送到“诗仙”面前,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颈联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阐释心情喜悦的状态。云间与天上,完美好对仗;楼高耸入云,无边洞庭夜;幻想又联翩,恍如在仙境。“连下榻”续着“接行杯”,如同霓裳羽衣间,醉眼朦胧幻的宫廷场景,烘托出翰林大学士在酒酣耳热之际,思绪万千,流放绝望,获释狂喜,诗情迸发的美好感觉。
尾联以“醉”牵引,用“回”结束,生动地刻画了李白超脱豁达,豪情逸志的“诗仙”形象。琼浆玉液豪饮过了量,就会飘飘欲仙,甚至神志恍惚,就是“醉”。诗人站在岳阳楼高处平台,凉风乍起,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圆月高悬,情态舒展;赦后愉悦,溢于言表。尾联收笔,气韵生动,了无凿痕,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人们对盛唐诗人的评论,素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中,比李白和王维小11岁的杜甫,与两位诗界大哥的关系比较好;而让人感觉微妙的是,同年出生的李白与王维之间却没有交集,而且很对立,李白的诗作从来没有提到过王维,王维的诗里面更找不到跟李白相关的字,也许应了“自古文人都相轻”这句话。李白喜欢上天入地天马行空的风格,王维自有山水风骨田园情调的意趣,两人都心高气傲,互不点赞,这也正常,更可理解。但是,并不妨碍两人对于唐诗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对后世文人墨客在诗词创作上的重要影响。
李白和杜甫真是惺惺相惜,互相惦记,毫无对立。即使李白在流放途中,杜甫对这位天才大哥的牵挂、感念和同情,依然是情深深,意切切,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此时,杜甫的境况也非常不好,为躲避关中大旱灾,他辞去华州司功参军之职,艰难地携家西去甘肃天水一带,聊以谋生。于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困顿的杜甫在天水遥望赦后于洞庭的李白,《天末怀李白》应运而生,警句连连。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前两联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问修辞;以“鸿雁”递进,自问自答,江湖险恶。杜甫的“凉风”与李白“凉风”意境不同,前者孤居边塞,风凉刺骨,思乡惦友,愁绪顿生;后者劫后余生,庆幸欢愉,凉风四起,更觉爽意。之前初春,杜甫对流放途中的李白生死未卜一直惦念不已,写了《梦李白二首》,后来闻知李白从长江已达洞庭湖,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于是设问长兄的感觉如何?寓意真切深挚,风格婉转沉郁,风起景物萧疏,悲凉凭空而生。接着再问,“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只是江湖茫茫,洞庭潇湘,风波多险,秋水惆怅;天水甘肃,远隔悠悠,鸿雁于飞,寄语祈禳。“鸿雁”传书“几时到?”表达了谦虚的杜甫对君子般的挚友李白想念之殷,思念之情。
后两联不求写景,专叙人事,感世伤怀,警句频出。“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炼句经典,高度概括,一憎一喜,一达一过,深寓哲理,意韵尤长,语极悲愤,传诵千古。“诗圣”慨叹,八斗文才,命途多舛,位卑言轻,才华空徒;魑魅当道,跋扈擅权,魍魉横行,诬陷忠良。夹叙夹议,直击肺腑。接着再议,千载冤魂,遭遇相似,自沉汨罗,被谗放逐,屈原李白,流寓江湘。
时空穿越,飞驰想象,愤懑满腔,投赠三闾,永存屈原,豪迈李白;维拉内尔,钢琴脆响,提琴弦急,鸿雁意象。
欧阳青,中国作协会员,退役陆军大校,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铜仁军分区司令员,中共铜仁市委常委。业余研究党史军史,发表小说、散文、纪实文学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