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日新月异造句】我们五零后

出生在新社会,生长在红旗下。

是我们五零后最贴切的摡括。尽管我们之中,有的在共和国成立的礼炮余音中匆匆赶到,有的迟至大炼钢铁的炉火蒸腾才跚跚而来,但有一个共同持点,我们都诞生于20世纪五十年代,我们有一个一共同的名称一一五零后。

尽管我们各自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城市乡村,边疆内地,平原山区,海边草原,高坡河畔……

尽管我们出生年份,从五零至五九,可差近十年,可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我们经历过那注定载入史册的共和国历史上最困难的三年饥荒。对后辈,提特殊三年,不加说明,他们会一脸茫然。可我们,一听提起,眼前会是一帧帧不堪回首却又永远抹不去的画面。

除了那不堪的记忆,我们有相似的快乐纯真的童年,那是阳光般的灿烂。有那激情燃烧岁月里历练的青年时代,虽苦却朝气蓬勃。

我们目睹甚至参与过着魔和荒唐,亲历开放全程,感受翻天覆地。

在那改革开放的春天,我们默默成为主力军。

在国家日益富强的日子里,我们悄然变老。

在我们变老的今天,让我们回顾。我知道,无数的你记得,无数的他记得,我们都记得。而这里,我只能简略地写下我的记得。让后辈们了解一点我们五零后。

我记得:

一、刻骨铭心的饥饿。

如果问,什么是五零年代人们最深刻的记忆,我不知道别人怎样认为,而我个人却认为,饥饿应该排在第一位。

食物,是维系生命的最基本的要素,在食物富足,不担心吃不饱,只不断讲究吃得好的今天,人们甚至都感受不到它的重要性,只有亲历饥荒的人可能才深刻体会到食物的珍贵,。尽管历史上不乏饥荒,白骨盈野的事例,尽管留在五零后记忆中的三年困难时期的饥荒,也许远不是最惨烈的,但毕竟是五零后的人们亲历的。虽然有的刚刚诞生还在襁褓,记不了母亲乳汁断流自己饥饿嚎哭的样子,但已是5、6岁直至10岁五零后们相信都不会忘记。

我记得母亲从食堂领回来的饭越来越稀,而且数量远不够填饱肚子,于是到家里把那米粒本就稀疏的稀饭倒进一口大锅,加上水和一篮子青菜,以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要么加水煮用木薯粉(制淀粉的原料)拌成像糨糊一样的“饭”,撑不住饿是肯定的,还挺不好吃。一天晚上,又加了好多木薯粉,6岁的我,看到搁在蒸糯米饭的桶(作临时锅台)上的饭锅里,几乎看不见米粒的木薯糊,哭着说放那么多木薯我不万吃,随即手一推,不稳固的桶竟倒下,一锅饭全倒了,气得几个姐姐把我好一顿打。

灾荒来临食堂自然办不下去了,可情况依然严峻,只能向大自然索取,厚的树皮,嫩的树叶,软而有汁的草根,只要不太苦涩吃得下,知道有人吃过没中毒,就成为人们充饥的食物。当然,虽说是现在界定称“三年困难时期”,但真正如上之所述的最艰难的时日并没延续三年之久,只能说这三年比寻常年份食物更匮乏,尽管如此,饥饿的记忆也已永远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了。

正是由于有了这段饥饿的经历,对于党领导下国家达到现在的富足,我们这一代,体验更深,知道,什么叫做“翻天覆地”和什么叫“伟大成就”。如同历经过冬天的寒冷,才更感觉到春天的温暖一样。这也许是我们五零后共同的感受吧。


二、小学生活,轻松快乐没压力

我是五零中期出生,在三年困难时期就进学校念书了,那时候我们学习用品很简单,基本就语文算术两本教科书加两三本作业和一支铅笔,到中年级了才有三角板,而同时拥有三角板和圆规的同学只是少数。有的同学甚至连画画本也没有,图画课时撕一张其他作业来应付。但我们那时学习挺努力,因为谁都不想留级,作业只拿个3分(五分式,及格)都羞以示人。尽管这样也没什么加码压力的,没有培训班,也没啥教辅资料供家长给孩子加负的。现在想来,是不是得感谢那个物质匮乏科技落后的年代,给了我们这一代快乐的童年?

那时,我们眼里的老师是神圣的,也挺可亲,说像父母也不假。上课之余,常给我们讲故事,当然也挺严格。那时要求到学校午睡,没床,就是一个睡课桌上,一个睡长凳上,有一次我与几个同学去烈士陵园玩打仗忘了去学校午睡,老师硬是让我们几个放晚学后在教室里补午睡,还得要睡着,他在那改作业监督着。

我们小学时物质匮乏,作业也少,除了抄写生字段落课文,就是写周记和作文,没什么阅读题。可是,我们的语文照样学得好好的。算术也远比现在简单,觉得学习没什么压力,一学期就段、期考两次考试,小的测验也有一两次。所谓小测验,就是老师来到教室,突然宣布,每人从作业本撕一张下来,然后老师就让听写一些生字词,或默写哪课哪段,至多加上几个造句之类的。

我们的小学时代,没有什么玩具,跳绳、扔沙包、滚铁环、抛石子(一把小石头撒地上,手拿一颗抛上,迅速捡地上石子并依然接住上抛的石子),女同学主要玩抛石子和跳橡皮筋。然后就是游泳摸鱼爬树,钻山洞等等。因为篮球和乒乓球也少,根本不够用。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同学爬校园里大榕树摔伤了。另一位同学和我们几个钻学校后面山洞,掉深坑里,老师救起送医院通知家长来就完事了,学校和老师也没什么责任。因为学校和老师没让你这样做,自已孩子调皮出事当然只能自己负责了。现在想来当时人们是这样认为的。

虽然物质匮乏但一样的快乐无穷。最激动人心的是每周星期五的少先队活动,学校大队仪仗队擂着大鼓绕场一周,鼓乐齐鸣,高唱队歌的情景。加上平时的队活动及思品教育,小小的心灵里,种下爱祖国爱人民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虔诚种子。之后的学雷锋活动,人人争做好事……那时候,我们的心灵,像玻璃一样透明,像钻石一样纯净。那时的社会也是风清气正,一片和谐,仅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贫穷无法一下子摆脱,然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现网上常质疑一些人怀念过去的什么,其实没谁去怀念贫穷,是在怀念那份祥和万众一心的正能量吧。

庆幸的是,我们国家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正快速回到政和风清万众一心的状态,这一点,五零后们体验尤深。


三、不寻常的十年不平常的经历

我家在农村,随父在县城读小学,六六年暑假后回到城里学校,看到街上许多大哥大姐臂戴红袖章,神气地穿行于不大的城区,不知道是什么回事。但很快就感受到大风来临,还是小学生的我和同学们稀里糊涂地跟着一起游行喊着口号,兴奋莫名。较大些的中学生五零后一样是稀里糊涂的狂热。

风云突变得令我们目瞪口呆。随之我们度过了那段世事混沌的时日。我们见证了荒唐,也见证了本不该见证的一段历史。然而,这样的经历,这样的见证,也使我们知道,真理有多么金贵,知道改革开放多么必须,是改革开放最坚定的支持者和践行者。

十年之中,我们长成了大大小小的青年,在城市的,响应号召,热情似火,轰轰烈烈上山下乡。本是农村的,自然回乡,一样豪情满怀,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因为当年初中以上的都冠以同样的称谓一一知识青年。本是农村的称回乡知青,城市下来的叫上山下乡知青。

使用“知青”的共同称谓,奔赴南疆北国,草原山区,在祖国广阔天地里,用激情与汗水挥洒青春。

回乡的知靑们会记得,当年作为村屯里最高学历最有文化的人,曾被乡亲叔伯们寄予多少厚望。读报教歌学主席语录,乃至夜校扫盲或当上民办教师。

从城里上山下乡的知青们,更不会忘记红旗招展豋上列车告别父母亲人的场景,豪情满怀一路欢歌,有什么比响应领袖的号召,奔向祖国需要的地方更荣耀的?

为穷乡僻壤带来文明的举止习惯,送去文化和知识。而自己则认识了农村农民读懂了农业,强壮了筋骨经受了历炼,使人生更加厚重。五零后们是当年轰轰烈烈的主力军。

今天,翻看着张张泛黄的照片,能看到当年青春的自己,在水库工地,在由间地头,在送公粮的大车上……自己的靓影。没有照片的,也不会忘记,蓝天白云之下,山道田埂上荷锄挑担的队列,不忘记一块块田地里春种夏耘秋收的场景……

一切切,永远在心中。


四、气象更新,默默奉献。

春天来临。恢复高考,知青回城,真理讨论……一波接一波,宛如当年风云突变,只不过不再是乌云迷蒙令人迷茫,而是春风扑面,艳阳高照,唤醒了国人建设四化的热情,五零后们快要逝去的青春朝气重被激活,尽管我们中大多数人已无法圆大学梦,但依然插在正宗青年人中唱响《金梭银梭》、《年轻朋友来相会》。

我们之中,在命运之神的安排下,有的成为国之栋梁,有的变身科技精英,有将军教授,企业家商业大佬等等。但更多的注定是平凡的人生。

岁月安排我们结婚生子,命运注定我们大多数默默无闻,纵有激情满怀,也淹没于家庭琐事柴米油盐中,因为,改革开放之初,温饱依然是五零后们头等要务。我们只能像当年我们的雷锋叔叔说的螺丝钉,散落在生根落地之处,散落在命运安排之所,默默地,默默地发出自已有限的光和热,为这个国家,为自已的子女,为了今天。

五、我们的贡献

每个年代的人们,无论精英还是平凡的人,都对这个国家作出自己或多或少的贡献。我们五零后自然也一样,成为精英阶层的人们对国家的贡献自不必说。对于绝大多数注定平凡的我们而言,一生努力干好自己本职,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属于农民的五零后们,继承父辈们向国家交公粮的义务,持续地为国家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哪怕贫穷劳累,没有怨言。城市的五零后们,在工厂苦干巧干,让现代化一天天走进现实。在各行各业,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为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富强作出各自的贡献。在谈及贡献时,还想提到一群特殊的群体一一下岗工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农业各领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农业放开,承包经营,使得农村农业焕发出极大的活力,让成为农村劳动主力的五零后得以大展身手,即便不富的也大多吃饱了肚子。但几乎也在同时期,城里一向铁饭碗的许多工人们,因为改革的需要,基本废除了铁饭碗。在工厂改制,企业破产重组,这些改革必须经历的过程中,使得相当多的正值年富力强的五零后工人,承受着改革必须作出的牺牲。离职下岗自谋生路,其中虽有一些凭机遇和智慧成了老板企业家,但绝大多数下岗工人确实相当期间内生活在焦虑与煎熬之中。摆地摊、卖小吃,等等等等。

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国家日渐富强的今天,我们讴歌伟大的党和一代代国家领导者,讴歌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及其他方面精英人士,但也应记住,在这巨大成就之中,也有城市下岗工人们的贡献,他们的贡献很特殊,以牺牲自己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来使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同时以另一种灵活就业方式,使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更便捷充实,为社会创造另外的财富。这样的贡献,也应该被历史铭记,就如同已成历史的当年农民交公粮一样。


五、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到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专业人士和学者会列出一连串工农业等各行业的数字对比,从刚解放到改革开放前,从改革开放时到现在的一组组数据。这固然真实反映了国家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但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是亲眼所见亲身感受。

我们五零后,在贫穷中诞生,从贫穷中走来。我生于农村,清晰记得第一次跟姐姐赶圩(当时乡所在地),上了一个小坡后望见当时乡卫生所一堵用石灰刷白的墙壁的激动心情。对于在农村见惯了低矮茅草屋及不多木瓦房的农村孩子来说,简直无异于看到天宫。然而经过短短几十年,所有现在农村的房子,比当年看到的“天宫”好了不知多少倍。楼房白壁明窗,瓷砖地板等方面装修与城市无二,过去足以傲人的大瓦房的瓦片,极少量的保留只是个别老人用以寄托情思的物件。

过去无论远道近路,农村人只有靠“11号车”(双脚),稍长大外出读书倒是有坐现代交通工具汽车的机会,可那时坐客车回家(其实只到县城至多到部份乡府所在地),那可是“风尘仆仆”的真实写照,一身尘土一脸灰。而现在远距离的有飞机高铁,舒适的空调大巴及高速路,坐多远都一尘不染。近距离的几乎村村屯屯通路户户车到家门。另外记得过去在小县城读书,如果偶然看到黑轿车的身影,那必定是省以上的领导莅临了。而今,农家院里停着甚至比当年省领导“坐骑”更高档的车子已经成为寻常事。开着车子的年轻人觉得这多平常,可我们五零后们会觉得是天上地下之别啊!

清晰地记得,我们的孩子出生的七、八零年代,他们的母亲,从怀胎到月子,几乎没有任何增加营养的菜肴,这是当今年轻人无法想象的。孩子没有日日的洗澡换衣,不是不想讲卫生,是没有讲卫生的条件。劳动一天回来累得半死,怱怱喂奶喂饭之后,巴不得儿女睡着,母亲好用石臼舂米(在还没碾米机时),预备第二天一家主食玉米粥……现在有些年轻人或许会对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孙子的方式或卫生不太满意。殊不知是多年前的习惯以及形成的认识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呀。

常常,我看到现在的孙儿想吃啥就买啥,牛奶水果点心时时备有。我就想起自已儿女小时,对苹果的认识可能只是在课本上。赶圩回来买的几颗糖果,为了教育的需要,有时都要留到第二天才给他们,以免形成每次赶圩回来都摸口袋吵着要吃的习惯。现在的人听来可能无法置信,但却是真的事实。

清楚地记得,尽管当了老师(而且成了公办),九几年送儿子去大学路过广东,舍不得吃那么贵的粉(是家乡粉价的3倍),只吃家里带去的粽子。送女儿去西安,不要说顺便去看兵马俑,就连近在咫尺的古城墙,也没舍得花8块钱登临一览……尽管改革开放已有些年头了,可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别太明显了,教师的工资当时是说不出口的。为送孩子读书,我记得有整个月没吃一块肉片。

我相信,如我一样困窘的当年的五零后一定还有不少。

说这些干什么?为搏几声同情吗?不是。不说这些,怎知道过去到今天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今天,无论城市乡村,人们的生活有多幸福,对比过去,才知道这幸福的份量。尽管今天的人们叫嚷着生活压力大,但毕竟是觉得上升的压力大,而不会是生存的压力。只要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继续努力奋进,情况只会越来越好。我想,这该是我们五零后说给年轻人的话。


六、时间去哪儿了?

弹指几十年过去了,突然听了一首“时间去哪儿了”的歌,受到触动才猛然想起,要盘点自已的时间,都去了哪儿?

重要人物社会精英科学巨子学者专家,这些可以彪炳史册的人们,自然有历史记载证明他们的时间去了哪儿,唯有平平淡淡的我们普通人,却难以找到自已的时间。尽管一脸的皱纹记载着辛劳,满头的银丝证明度过的日月。我们普通人的时间,在刷锅洗碗,浆洗衣服尿布的时候随水流去了;在山坡田野劳作时随汗水滴进泥土也随山风飘散了;也有被车间里轰鸣的机器声淹没;或混杂在校园琅琅书声,医院药物的气味消散于无形;或被熙来攘往顾客的微笑带走……这所有我们个人找不到的时间,集聚在一起,铸就今日国家的强盛富足。平凡普通的五零后们,您还会遗憾找不到自己流逝掉的时间吗?

七、幸运的一代

尽管经历过饥饿坎坷磨难,但我们仍属幸运的一代。幸运,当然只能与前辈比,与那些历经贫穷,艰苦奋斗建设国家却没看到或才稍微看到国家富裕起来即怱怱作古的前辈来说,他们只参与了“种树”,却没有享受果实。而我们五零后,却得以实实在在地享受到过来几十年辛劳付出的成果。

我们这一代人,现在正成为安逸一族,儿女全都成人,孙子绕膝享受天伦之乐。城市五零后们的悠闲娱乐自不必说,即便是农村的五零后们,许多也因随着子女入城而成为半个城市人,体会着向往了几十年的城市生话的快乐。然而有趣的是,许多体会了城市生活后的人们,却依然向往着农村的生活。因为现在的农村生活已与城市相差无几。尽管少数一直居住农村的五零后觉得有时还去料理一些田地的事辛苦,却不知道来到城里几年后的我们却在羡慕着那还能运动手脚与身体的机会,因为那是比任何药物都有效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种一点菜,养一些鸡鸭,享受着绿色食品新鲜空气,是许多没有条件的城市人的梦想。

总之,城市有城市的优越,乡村有乡村的美好,全员退居三线的五零后兄弟姐妹们,开心吧!开心享受着几十年来梦想的生活。有心贡献余热又有条件的尽可老骥伏砺,没有条件的争取健康生活。闲时回忆那曾经使你心动的辫梢或健茁的背影,回忆过去那热火朝天的场面,那会使人热血沸腾朝气顿升,有益健康。

回忆是老人的专利,回忆也是一种生活形态。让我们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祝愿国家日益昌盛,也祝愿我们五零后所有人以及所有别的“后”们健康快乐,生活幸福!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