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窃窃私语造句】小学写人作文之动作描写

一、能力测试

有个哑女卖刀的故事。她不能说话,不能用吸引人的广告词宣传自己的产品。

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令顾客信服。”

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写作文时我们要把人物的一举一动进行细致地描写,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才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动作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

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出他是怎样做的。动作一闪即逝,我们只有在观察时格外用心、细致,才能捕捉昙花一现的美丽。如何把人物的动作描写好呢?

二、能力培养

(一)动作描写的组成:

动作描写=动作行动+动作对象+动作环境+动作感受

1、动作行动,就是刻画人物行动时的一系列动作,一般由程度词+动词组成。如: 轻轻地打、使劲地挥、小心翼翼地蹲等。

2、动作对象,即人的部位或者物体。如:挥手、踢腿、瞪眼、拍桌子等。

3、动作环境,即人物产生动作的特定场景。可以是景物、场景等。

4、动作感受,就是在动作描写时运用此喻或者夸张等手法,使动作描写更加形象、生动,突出人物的个性。

(二)人物动作描写四大妙招:

第一招:描写个体动作

描写人物,动作描写必不可少。有时,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要围绕人物的一个动作细描细画,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

“快一点,时间不早了,我们都在等你。”几个男子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我起身揉了揉朦胧的睡眼向窗外望去——天还没亮呢。他们怎么这么早就来叫父亲去卖豆呀?!

窗外的院子里,父亲弯着腰,正用绳子捆着昨天摘来的两包青蚕豆。我分明感觉到, 清晨的风,彻骨的凉,父亲瘦弱的身躯在风中瑟缩着。不一会儿,父亲挑起两包蚕豆, 吃力地迈开步子。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走进黎明的晨光中。(中考满分文《蚕豆丰收之后》)

这一段着力描写了一个动作:父亲在清晨去卖豆子时的艰难情景。描写时,作者详细描画,突出父亲竭力挑起两包蚕豆的过程,反映家庭生活的艰辛和父亲吃苦耐劳的品德。

第二招:精写连续动作

连续动作该怎么描写?那就应该突出动作的连续性,用词上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例一:唉,这种读书方式实在不好受,我必须把头缩进被窝深处,被角必须压得密

不透光,然后打开手电筒,开始看书。略有声响,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熄灯、伸头、察看,直到“警报解除”,又缩头蜷腿,开灯……没想到效率还真高。只是憋得满头大汗, 脸上发烫,呼吸不畅,必须定时探头呼吸,实在是美中不足啊!(选自中考满分文《兴趣》)

例二:他把手伸向了我,这是一双饥饿的手,筋骨从外皮中突出来,像那老树的枯藤,错乱地缠在他的手中。我不由自主地把手从上衣口袋抽出来,从上到下,把每个口袋都搜遍了。我忽然想起,忘了带钱。这一刻,我顿时尴尬起来,不知该怎样面对他。可他干瘪的身体、褴褛的衣裳、枯黄的脸,仿佛在告诉我他确实很需要帮助。

“兄弟,对不起!”我很不自然地握住他的手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兄弟,没关系!”他那黯淡的眼光,在黑暗中突然变得明亮起来,他也不由自主地握住了我的手。那一刻,我感觉我们俩犹如一对久别重逢的亲密战友,(选自中考满分文《兄弟, 对不起》)

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

例如《金色的鱼钩》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军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这段话描写了红军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

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捧”字,

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1、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咯”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了头,细细地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2、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 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3、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 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

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第三招、要准确运用动词。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 -

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写好人物的举止动作, 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鲜明个性与思想境界,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

例如,习作《小皇帝与老奴隶》中这样写:

爷爷用商量的口气问:“好孙子,坐转椅吗?”“小皇帝”用力地摇着头,使劲挥着胳膊,打在妈妈的身上。他瞪着眼乱踢着,不愿意。来到梯子前,奶奶乐呵呵地问: “心肝哟,爬这梯子好不?”“小皇帝”仰头看了看,一闭眼,抱住妈妈的脖子,摆着身子,说:“不嘛!不嘛!”奶奶像接到了圣旨似的,连声说:“不爬,不爬!”不一会,来到滑梯边,妈妈轻声问:“宝贝儿,坐滑梯吧?”这话还真灵,一下子打动了“小皇帝”的心,他立刻不哭不闹了,叫着:“我要玩儿滑梯!我要玩儿滑梯!”“哎——” 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应了。这下,几位可高兴坏了,宝贝不哭了。

这里小作者准确运用“摇”、“挥”、“打”、“瞪”、“踢”、“仰头”、“闭眼”、“抱”、“摆”一系列的动词,把“小皇帝”因为“老奴隶”的过分溺爱而形成的任性描写得淋漓尽致。

第四招、给动作添加修饰词语或修辞。

写好人物的举止动作,需要准确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如果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 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鲜明个性与思想境界。写好人物动作,还可以使用多种修辞手法。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能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例如:

原句: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动词加上了修饰词: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用哈气为小燕子取暖。

加上修饰语就更加突出小贝蒂对小燕子的关心、呵护,能更好的丰富人物的内心世

界。

又如《鱼游到了纸上》中描写聋哑青年专注绘画时的情景时,写道: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这里将聋哑青年工笔细描比作姑娘绣花,一下子就把聋哑青年的专注勤奋、熟练细

致的精神刻画得入木三分。


(三)人物动作描写词语积累及片段欣赏:

我的词语库:

喋喋不休 手舞足蹈 眼珠一转 歪着脑袋 窃窃私语

闭口不言 挤眉弄眼 左顾右盼 眼观六路 东瞧西望

侧耳细听 举目远望 目不转睛 拍手称快 抓耳挠腮

缩头缩脑 大步流星 捶胸顿足 仰面朝天 东倒西歪

望而却步 踮起脚尖 迎头赶上 一溜小跑

片段赏析:

1、小妹妹抓起一块西瓜就往嘴里塞,吮着、嚼着、咽着,两腮鼓得像两个乒乓球, 鼻子和下巴都沾满了瓜汁。大人们被这个“小馋猫”逗得哈哈大笑。

2、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3、我先在锅里倒入少量的油,等油冒烟的时候,我赶紧把鸡蛋倒入锅中,只听见“嚓”地一声,鸡蛋在油锅里迅速泛起,它的边缘多像小姑娘裙子上的花边。

4、他发现塘边的狗尾草上,正停着一只红色的蜻蜓。只见弟弟瞪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蜻蜓捉住了。蜻蜓拼命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他用一根细线扎住蜻蜓的长尾巴,一手掐住细线的另一端,放开蜻蜓,蜻蜓就飞起来了。他跟着蜻蜓飞跑,口里还大声嚷道: “我坐飞机了,我坐飞机了。”

5、街道上是旧旧的民宅,风一刮,好像就要倒了的样子。老人倒是毫不忌讳,安安稳稳地坐在房门前的阶梯上,身边趴着一只半睁着眼的狗。老人的眼神与常人有些不同, 有些空洞,没有焦点,似乎纯粹是为了附和姿势的,便随意地向着十字路口。

6、“老板,一碗拉面。”一个男孩儿走进拉面店对一旁正在揉面的老板说道。只见老板动作麻利的反复揉着面团,像在搓衣服似的。然后,他分别抓起了面团的一端,把面团拉成又粗又长的一段。只听见“哐”的一声,面条被重重的砸在桌子上,桌子在微微振动,桌子上的面粉也被这突出其来的振动吓得“跳”起来,像几缕白烟一般向四下散开。老板迅速将面团两头一并,又是“哐、哐、哐”的几声,然后再次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伴随着那有节奏的敲击声,面条如变魔术一般变得越来越细,到最后已和普通的面条没有什么两样了。他揭开了桌旁的锅盖,一股白气立刻从锅里钻了出来,他小心翼翼的把面条放进了锅里,然后轻轻的盖上锅盖。

例文赏析:

发生在节日里的一件事

妈妈是个医生,平时工作可忙了。今天是国庆节,妈妈答应带我去天安门看灯。刚刚下午四点,我就拉着妈妈迫不急待地走出家门。

忽然,一位穿着白大褂的阿姨匆匆忙忙地跑到我家,气喘吁吁地对妈妈说:“来了一位重病人,正在心电图室抢救。”妈妈一听,急忙拉着我跑向医院。

一进心电图室,我就看见一位病人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妈妈推来一台机器迅速连上了病人,按了开关。荧光屏上显示出几道绿点,还一跳一跳的。我知道那是病人的心脏在跳动。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光屏。几位护士阿姨忙着给病人输液、输氧和吸痰。忽然,荧光屏上的绿点不跳了。“不好,心脏停止跳动。”妈妈一步迈到病人身边,双手按在病人胸前,一下一下为病人做胸外按摩。心电图室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可阿姨们忙而不乱。有的为病人量血压,有的给病人做人工呼吸,还有的给病人打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慢慢地病人的心脏开始跳动了,病人睁开了眼睛。这时,妈妈才擦了擦头上的汗,眼睛又盯住荧光屏。妈妈和阿姨们一直忙到病人情况平稳,被送进了病房,才松了口气。

离开医院,妈妈拉着我在街上默默地走着,树上的彩灯照着妈妈疲倦的身影。妈妈带着歉意对我说:“真对不起,没带你去天安门。”我急忙说:“没关系,以后可以再去。”大街上灯火辉煌,从一家家敞开的窗口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我在心里说:“你们知道在这节日之夜有多少人在忙碌吗?”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明白了,正是妈妈和千千万万的叔叔阿姨们用自己的奉献精神,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简析:这是一篇十分生动、感人的文章,通过记叙节日里抢救危重病人一事,赞扬

了妈妈等一群人救死扶伤、讲求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品质。在写作手法上:面对众人, 作者着重写的是妈妈;在刻画妈妈的形象时,作者又着重采用了行动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妈妈一听,急忙拉着我跑向医院”“, “妈妈推来一台机器迅速连上了病人,按了开关”,“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光屏”,“妈妈一步迈到病人身边,双手按在病人胸前,一下一下为病人做胸外按摩”。通过这些行动描写,急患者之所急、遇事沉着镇静、技术精湛 纯熟的人物形象,便脱颖而出,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篇短文,提醒我们:

(1) 在记叙事件、表现人物时,要依据材料的特点(即最适于运用行动描写),变作者自己空泛地叙述介绍为直接描写人物的行动,让人物的行动去“说话”。这比作者自己唠唠叨叨的叙述更有说服力。

(2) 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特点,最能突出文章中心思想的行动,纳入文章,进行具体描写。不能不分轻重,把人物所有的动作都具体描写下来。

(3) 在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思想的行动时,要写出人物“做什么”, 而重点是写清楚“怎样做”的。只有这样,人物的行动才具有感人的力量。

当然,要做到以上几点,就必须要对生活中人物的各种行动仔细观察,同时认真思考、

理解不同的行动所反映出的人物的不同心理。这样,在作文中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才会运用自如。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