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妄自菲薄造句】一个在职考研失败的人,来说说“考研到底值不值”?

门|辽赞之间

(原件不容易,剽窃、原稿、擅自转载必须调查。

你为什么考研?

这个问题,我问了3个有过考研经历的朋友,他们如今的境况各不相同,有人成功上岸、有人屡败屡战、也有人欣然放弃,但他们给出的曾经决定考研理由却大致相同,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①对现状不满,想提升自己的学历,以便以后有一个更好的平台,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

②对未来不确定,想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缓冲期,让自己可以在对自身有更清晰的认识之后再对未来做一个更好的规划。

当然,坊间还有很多对于人们决定考研的描述,比如“逃避就业、不敢面对残酷的社会、考研无用、瞎折腾”等等……

细看一下,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但凡自己真心实意去筹备过考试并真枪实弹经历过考研的人,对自己初衷的描述大多是正向的,而很多吃瓜群众反而对考研几乎都是恶评。

究其缘由其实也很简单——出于自我保护意识,人们会不自觉的想方设法去把自己的言行合理化,其中用言语支持自己的理论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做法。

但客观的讲,这样的方式是偏向情绪化的,作为一个“不一样的烟火”(皮一下^_^),也就是已经工作的成年人,其实我在决定考研之前,就想着要先尽量规避感性,试着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于是,我问了自己以下两个问题,并且试着做出了解答。

1、研究生学历到底有没有价值?

根据中国考研网和中国教育在线相关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19年全国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98.4万(取整数按900万算),除以我国总人口约莫14亿,最终得出全国研究生人数比例仅为0.64%。

这样看来,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并不多。但为什么最近几年会流传“读研无用、研究生不值钱”的论调呢?

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①近年来出现“考研热”,就2019年官方数据显示,考研的报名人数达到了290万人次,比2018年增长了52万,而今年考研报名人数直接突破 了341 万,同比去年又新增 了50 多万。再加上各个院校不时有扩招的信息传出,乍一听,就会让人产生一种“现在研究生怎么那么多?考研似乎并不难”的错觉。

可实际上,无论院校是否扩招、报考的人数是否不断增加,都只是政策和数据的显示,我们要知道扩招也罢、报名去参加考试也罢,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考上。有不少人可能根本不在扩招范围内,也有人报名了但因为各种原因可能压根儿就没去考试或者参考了但最终未能如愿。

②大家时不时会在网络上看见一些“研究生就业难”的报道,就此推断出“读研无用,浪费时间和金钱”的结论。

可如果你细读那些文章就会发现,所谓难就业更多的情况是:高学历求职者对工作和薪资的期望与现实差距较大,本人难以接受;或者研究生本身存在问题,比如在校期间没有好好学习以至于名不副实,或者当事人会读书但做事能力欠佳、无法融洽人际关系等,所以造成自身竞争力不强。

其实,这些归根结底是心理和实力的问题,和学历本身没有绝对的关系。

现在,回到问题的关键——研究生学历到底有没有价值?

这里的价值,我觉得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能给自己增值,助力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以便在自己的行业中能更接近成功。

我个人认为,在当下,我们要看高学历是否有价值,就要看现在各行业大多数大佬们自身的学历以及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

因为他们是各行业的标杆和领导者、是成功人士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和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行业,也会间接影响在各个行业中的你我。

我们要去衡量高学历是否有价值在一定程度就应该参考他们对其的看法,就像不清楚路线时要看路标行走一样,以免自己走错道。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大佬们的第一学历本来就很不错(几乎都出身于211、985名校),但他们当中大部分人依然拥有硕士学位,有一部分人甚至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仍旧选择继续求学,可见他们对于学习的重视。

有人可能会说,他们的成就不一定全是靠高学历造就的吧?谁的成功还没点运气的成分呢?

客观的讲,运气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谁也说不清更无法操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你没有实力,即便是运气来了,你恐怕也很难把握住。

我认为,从学习本身来讲,高学历真正所带给我们的不是能立刻变现的真金白银,而是更广博的知识量,对本专业更深刻的认识以及更好的分辨是非曲直(少交“智商税”)和审时度势的能力(能更好的抓住机遇和“风口”)。

这些素养都是在各行各业想取得成绩所必不可少的,同时更是我们可以自己修炼和控制的。

换句话说,如果不从“及时收益”的角度来衡量硕士的价值,而是从个人成长和有利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读研对自身是有一定意义的,至于最后能将这份投入转换成多大的输出,不仅要看自身的努力和实力,同时还需要一些不可控因素的辅助,比如前面所提到的机遇、运气……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有能把握住那份气运的能力。

面对不可控的因素,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使上劲儿,但是面对可控的那一部分,我觉得着实不该轻言放弃。

2、对于已经工作的人而言,有必要考研吗?

如果说读研是为了更好的找工作、找到更好的工作,那么已经有工作的我,还要不要考研呢?这是我问自己的第二个问题。

先说下,自己的基本情况:

我毕业于普通二本院校,专业是播音主持,目前就职于一个县级电视台,因为是合同工,所以无法享受和正式编制员工一样的福利待遇,那点死工资只够吃饭,要想有其他开销,就要靠商业主持、婚庆主持以及给小朋友授课。但这部分收入也不稳定,因为竞争大、需要极善交际才能维持好和各方的合作关系,奈何本人性格内向、很宅,不是完全不会交际,而是对于过分的虚与委蛇实在抵触,所以总体收入一直不佳。

同时,我个人认为主持工作本质上是一个“青春饭”,除非有幸能做到红极一时或者专业能力登峰造极否则很难靠此谋得一生的饭票。

出于以上原因的考量,我觉得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备考,牺牲一些娱乐的时间和赚外快的机会,短期看好像有些损失,但如果我能考上研究生,换一个环境和平台,重新审视、规划自己的人生,那么也不算亏。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个人其实挺喜欢和向往校园的氛围、也能静下心来读书,所以我决定放手一搏。

(Tips: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建议在职的朋友们做决定前先分析下自己的工作现状和职业前景,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做最后的决断。)

我为考研所做的点点滴滴

①卸载一切社交软件,除了必要的工作,几乎与世隔绝

不比在校生可以全身心的备考,并且还能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互相鼓励、监督。已经工作的人决定考研几乎都是独自上路,孤寂是必须要面对和接受的。

同时,我深知大多数人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多半是因为世事繁杂,对于进入社会的人来说,很多应酬看上去几乎是无法拒绝的,在各种喧闹声中,时间也就被消磨殆尽了。

为了避免此等情况的发生,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除了工作以外,几乎断绝社交,预计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学习。

前面有说到我本身性格宅,这点其实到这里反而成了优势,因为平时就少交际,所以没有什么大的朋友圈,相对而言接触多点的人也都知道我喜欢独处,所以即便“消失”,也没人觉得很奇怪,最重要的是面对这种自我封闭我自己不觉得难受,心里没有抵触情绪。

②卸掉各类常用娱乐APP,换成与考研有关的学习APP

说实话,对于宅的人来说,各类娱乐软件更像是亲密无间的朋友,独处的时候,这些App就像是“精神的垃圾食品”一样,虽然也知道没什么营养,但是耐不住它五花八门且“好吃”呀……

记得我最开始脱离各类娱乐APP时,真的很痛苦,主要是不习惯,毕竟例如游戏、八卦类的App看起来不需要任何心力,只图一个乐呵。而看学习类的App就需要收心、集中注意力去思考、记忆,这对于在业余时间已经乐于玩耍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必须要迈过的坎。

我所用的适应方式很简单,那就是用多次重复的有声阅读逼迫自己去熟悉、理解学习类App里面的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查阅,去挖掘知识本身的乐趣并且将其记录整理到文本文档中,差不多20天左右就开始逐渐习惯了。

③锻炼集中注意力

梁启超曾说过,无专精则无能成。

可见,要想学习好,搞好注意力、做到专心致志是第一要务。

但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更喜欢碎片化的信息,时间稍久就会觉得无趣,进而就会开始走神儿,这对于学习来讲是大忌,尤其是对于无人监督、鼓励,需要自学的人来讲更是毁灭性的灾难,所以,如何锻炼集中注意力以保证学习效率成为了我当时刻不容缓的大事。

经过坚持不懈的摸索之后,最后我得出的对自己而言有效的方法是: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并且把这件事细分化、关联化、有趣化。

比如,在周末早上8点到12点的时间里,我会专注于学习英语,将阅读和作文两大类同时进行。

尽管从本质来说,阅读是一种输入,而写作是一种输出,但是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出于这个因果关系的考虑,所以我决定将二者关联起来同时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在逐字逐句破解大段英文的过程中去记忆、背诵单词、短语、句型,并把全文理顺;

接下来,我会试着用刚刚学到的单词、句型去造句,并根据作文的题目去构思全文,试着用15个至20个句子去完成一篇作文。

这样一来,虽然我连续学习了4个小时英语,但是内容并不单调枯燥,因为包含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板块即阅读和写作;同时,因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查阅、记忆、造句都会调动我的注意力,迫使我在某一个时间点专注在一项事情上,所以出现走神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少了。

实际上,我也时常将此方法运用到学习政治上,即将枯燥的条款和新鲜的时事放在一起学习,内容一下就鲜活了许多。

④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利用时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当你无所事事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而当你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甚至根本不够用,在我逐渐进入学习状态之后,这是我最深刻的感受。

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于是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大致如下:

上班期间:

13点——14点:专业(新闻与传播)

19点——20点:政治

20点——22点:专业(新闻与传播)

22点——24点:英语

周末节假日:

8点——12点:英语

14点——18点:专业(新闻与传播)

19点——22点:政治

22点——24点:专业(新闻与传播)

现在回想起这时间表真的感觉很酸爽~~~

不自信引发的遗憾

说实话,花了那么多心血、时间。牺牲了玩耍、甚至部分赚外快的机会,我内心深处肯定是渴望能考上的。但是在这份渴望背后,现在回想起来是带着些自卑和不自信的。

大家都知道,在“第一学历”界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鄙视链,像我这样普通二本的出身,其实不太敢奢望去考太好的学校,因为怕出现网上甚传的歧视,最终败在复试。

可既然参加考试了,太差的学校,自己也是无法接受的,因此我当时的目标是要实现二本到一本的跨越,这自然是不容易的,加上我的本专业属于艺体,从我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开始其实也就意味着要“跨专业跨校”,这无疑又加大了我考研的整体难度。

蒙田曾说过,憎恨自己和轻视自己是人类特有的疾病。

这句话我深以为然,因为这两种情绪几乎伴随着我整个考研期。具体表现为:我时不时会憎恨自己少年时期不努力以至于第一学历差,想考研时真正心仪的学校只能望而却步;也时常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多半考不上……

可能是因为我从备考到上“战场”一直都被不自信推着走,心中早已预想过很多次失败的画面。所以,当最终成绩未过线时,我虽然内心酸楚、难受,但又有一种终于释然、解放的感觉,仿佛我一直都在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觉得挺讽刺的,在事情还没尘埃落定之前为何要自我否定呢?既然不相信自己又何必要开始呢?

实际上,我更多的感觉是有些许懊悔,因为我认为自卑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全身心的投入和潜能的发挥,如果能端正心态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至少自己会少些遗憾。

考研是值得的

如果你问我是否后悔曾经备战考研或者考研值不值,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答案都是正向的。

是的,我不后悔。同时,我觉得与我而言是值得的。实际上,我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丰,具体如下:

①锻炼出了写作能力

前面有提到我大学的本专业是播音主持,主要学的是练声、配音、出镜、主持节目等。事实上,我所做的工作也和学校里学的差不多。

细心的你会发现,大部分主持人几乎不用自己写稿,因为有专门写稿的记者会把稿子写好,我们只负责“二次创作”,也就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播读并收录到音频,最后在镜头前出镜。

在生活中,不少人对主持人的印象是花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确实有一部分主持人存在这样的情况。其实我自己以前也是更注重在镜头前好不好看,不太注重内在的积累,甚至没想过要执笔。

因为我知道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需要大量的阅读输入和深刻的思考,并且要有遣词造句的能力,方能有所成,而我不太想辛苦的、刻意的去锻炼那份能力,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和写作几乎是绝缘的。

那我为什么现在又成为了图文创作者,加入了“码字大军”呢?

其实就是我在大量学习新闻与传播的专业知识、甚至包括学习大量的英语阅读和写作以及政治时所累积出的知识量和锻炼出的思路和技巧帮助并造就了我。

从去年8月开始到今年2月,我在今日头条的App上每月约莫4篇的发文量,半年内共获得12篇青云计划和一次月度优质账号。

这对于大佬们来说是不值一提的事情,但与我而言却是质的飞跃,更是我一开始没预想过的意外收获,抛开13400+的收入不谈,这其中所带给我的精神鼓舞和愉悦感是难以言表的。


②更客观的认识了自己

通过备战考研的经历,我实际上也更客观的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优缺点,比如我性格韧劲强,受得了孤寂,很能适应“延迟满足”(即做事不会立刻要求回报,能等能忍)。

但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骨子里含着一些自卑,或者准确的说是自尊不稳定,时而自信时而自卑,这就造成我做事容易迟疑和自我怀疑,最终就会影响自身实力的发挥和个人的发展。

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写道: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我现在时常提醒自己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自己先泄气,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杂念太多,就很难真的尽心竭力的去把事情做好;同时,我也经常告诫自己失败本身并不可怕、也不可耻,真正最让人懊恼的是自己的失败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自我设限所致,那种遗憾的感觉才最扎心。

③助力自己有了精神上的蜕变

在经历考研之前,我其实是过着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日子。除了娱乐八卦、小游戏,就是死宅,没什么其他爱好,人也挺懒散的。

但是备战的那4个月,自己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每天又要上班又要学习很忙碌但也很充实。最重要的是头脑能保持一片清明,再也不是之前那种浑浑噩噩的感觉。

同时,我也开始了解除了娱乐玩耍之外的一些信息,比如我会关注国际、国内新闻,了解政经方面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开始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开启了自身知识框架的重建。

也更懂得珍惜时间,会习惯性的在做事前有一个大致的规划,不会任由光阴在指缝中溜走,会尽力让每天都过得有意义一些,督促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逐步去靠近自己的目标。

④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卓别林曾说,用特写镜头看生活,生活是一出悲剧,但用长镜头看生活,生活则是一出喜剧。

很多事情当时想着很难受,但事过情迁再回望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不好的经历最后都会变成人生的财富。

在职考研的这段经历总的来说是孤寂、苦涩的,过程中汗水与泪水同在,欢乐与痛苦并存,希望和绝望时不时就会扭打在一起。

尽管艰辛的付出最后没能得到最想要的回报即“成功上岸”,但在这个旅途中,我仍然有所收获,至少我自认为我成为了一个比以前更好的人,同时也多了一份难以忘怀的阅历和谈资。

以上,就是我曾经的考研故事。

很个人化,也很普通、平凡,没有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情节,最终铩羽而归,也没有能心想事成的欢愉。

如果你问我没考上不觉得难以启齿吗?

我的答案是:我从不曾因考研失败而觉得自惭形秽或者是羞于启齿,在我看来考研本身就是一次凤凰涅槃,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值得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得到了锤炼和升华。

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吧,和大家共勉。

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