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父亲的爱像山”,但父亲的爱怎么像山?
言辞笨拙,像影子一样在你身边的人。
但他不是影子,因为他默默地做了比影子陪伴你更多的事。他不求回报,近乎本能似的照顾你、陪伴你、守候你。他就是父亲。小时候,我总是要爸爸送我上学。他不像妈妈那样“关心”我,事事都嘱咐清楚。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做事情都有一个拟订的规章制度。特别是下雨天,一定要求爸爸送。他在看到我背着书包,撑着大伞,一扭一扭走去学校时,会直接把我捞到背上。放下我时,他两臂衣衫被雨湿透,但还是会背我上学。
我把东西忘在家里了,他会立刻给我送到学校,看到我时说:“下次别忘了,快去学校。”期末考试结束,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出校门,正当我很累时,他就从不远处走向我,拿过行李箱,“来了,走吧。”父亲就像悟空一样,总是在我需要他的时候及时出现并且还很厉害!
渐渐长大,他肩上的压力也越来越重,早起晚归,四处奔波,一个星期看不到他的身影,也是常有的事。我不知道他工作有多累,他的事情我知之甚少,他从不把烦恼说给我听,只因为我还是孩子。现在,我还是孩子,只是他不说我已懂。
每次离别,他看到的是我的背影,而我“看到”的确是他见到我回家时喜悦的心情。“父爱如山”,他一直在默默守候。
朱自清《背影》赏析
原文: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摘要:说定 再三嘱咐 甚是仔细 终于 颇踌躇
“踌躇了一会儿”,写出了父亲因为事忙,却怕“熟识”的茶房相送不“妥帖”,表达了父亲此时此刻复杂的心境。几个动词,深刻细致地表达了父亲的爱。
原文: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摘要: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穿过铁道 爬上月台 两手攀着 两脚向上缩 向左倾斜 显出努力的样子
作者通过白描手法描摹父亲的形象,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暗色调的选择更加突出了父亲丧母的悲痛,失业的疲惫。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两手攀着 两脚向上缩、向左倾斜、显出努力的样子,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明知道自己身体不便,但仍坚持给儿子买橘子的爱子之情。日常的一件平凡小事,却表达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也许,每个父亲都是这样为孩子默默付出,心疼孩子,他不说但我们却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