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密密麻麻造句】说话就是生产力

会说话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核心技术。

不管你是什么职业,工人、医生、教师,还是营销人员等等,都离不开说话,况且说话还涉及效率问题。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表述方式、不同的说话语气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有些人说话的效率就是高,几句话就把一件事情说清楚了;有些人说话磕磕巴巴,前言不搭后语,让听的人稀里糊涂。

你真的会说话吗?学习说话,提升说话的水平,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有哪些有效的技巧和工具?今天我们学习的这本书《说话就是生产力》就回答了这些问题。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的详细,涵盖了说话的8个步骤、4个技巧和2个训练说话的工具。其中8个步骤分别是讲述、叙述和表达,这三个是说话中最为基础的步骤,剩下5个步骤分别是讨论、汇报、陈述、解释、回应,是在前三个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遇到不同情况的说话方式。4个具体的技巧包括垫子、迎合、制约和主导。此外,书里还提供了两个非常实用的训练说话的工具。在每一个部分,作者都用了大量的案例来说明。

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为你学习书中的精华:第一,如何为说话营造好的气氛?第二,我们可以掌握哪些方法,使说话更加有效?第三,训练说话的两个工具是什么?

第一部分 如何为说话营造好的气氛?

一次成功的说话首先要基于一个良好的气氛。在这个部分,我们重点讲书中提供的两个实用的技巧:迎合和垫子。这两个技巧不仅能够帮助你营造愉快的交谈氛围,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技巧,迎合。你可能认为,迎合说的是拍马屁或者是阿谀奉承。但其实这个迎合是指认真倾听对方语言中的事实、观点,对对方说的话进行补充。

比如你听到对方说结论,你就可以补充事实。这就好比你朋友说:“今天可真够热的啊!”然后你回复说:“是啊,我看天气预报说今天有40度,还让不让人活啊?!”对方说热这个结论,你补充40度这个事实。如果对方说了事实,那你可以补充结论。比如你朋友这样说:“今天真倒霉,我在火车站丢了个手机。”然后你说:“火车站人多,是挺乱的。”对方说丢手机这个事实,你补充火车站乱这个结论。如果对方事实和结论都说了,那你还可以给出一个体验。比如,你朋友说:“上周我发烧到39度,头晕目眩,痛苦死我了。”然后你回复说:“太有同感了!上次我发烧还不到39度,就已经全身发软了,连说话都没有力气了,喝口水都觉得累。”对方说他发烧痛苦,你补充说发烧简直就是人间地狱这个体验。

所以,不管对方说什么,你都要思考对方语言中的逻辑,并且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补充他没有说出来的部分,这样不仅能把话说到一块儿,形成一种良好的谈话气氛,同时还会让对方觉得你们是同类人。

生活中,除了这样闲聊之外,一问一答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但在问答中,如果一方永远在问、一方永远在答,那么他们就比较难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这时候,垫子这个技巧就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促进双方更愉快地交谈。比如,有个客户买了你的产品后回来问你:“这个产品为什么不工作?”你回答:“哪里不工作了,怎么就不工作了?”试着想想,客户听了你这么说,还会再买你的产品吗?说不定当场就会要求你退货。但是如果你这样说:“哎呀,你这个问题还真是很少见,我还没碰到过,我在这里已经卖了1万多个同样的产品了,怎么会有不工作的?你能说下它是什么情况吗?”这样说,是不是能更好地缓解你们之前的紧张关系,更加高效地处理问题?

所以在加垫子这个技巧中,我们要学会赞扬问问题的人,简单说就是夸他问题问得好或者说他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对方说:“您这部手机外形真漂亮,用的是什么材料啊?”你回答:“哎呀,当年乔布斯拿到员工设计的手机时,也问了和你一样的问题。”你这样回答以后,对方会觉得他问的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水平的,也就是说你给他加这个垫子的时候,已经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赞扬了,让他觉得自己的问题很有价值。

当然,有时候一味地夸人,对方可能觉得你在阿谀奉承,这时候你不妨展示自己的处境。比如,哎呀,你这个问题可把我难住了,让我试试看;或者说,这个问题确实不简单,有难度等等。这样对方心里也会觉得自己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其实不管你是使用哪种方式,最为关键的就是在回答别人问题之前,考虑好怎么回答,垫子不仅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还能为你的思考争取时间。

营造愉快的说话气氛,是任何谈话的第一步,因为只有气氛营造好了,双方的交谈才有继续的可能,这时候如果你想通过说话影响他人的行为,让他人做出改变呢?这就涉及到接下来要说的内容:我们可以掌握哪些方法使说话更加有效?

第二部分 我们可以掌握哪些方法,使说话更加有效?

我们来重点介绍书中提供的五个方法,分别是:1.要有次序和层次;2.要有基于事实的细节;3.使用工具来强化重要信息;4.提前制约,主动说出对方想说的话;5.掌握主导,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二个方法,说话要有次序和层次。什么叫次序?就是要有相应的顺序,这个顺序包括时间顺序、地点顺序、人物顺序、因果顺序等。时间顺序比较常见,一般说历史事件,大家会采用时间的顺序来说明,从过去到未来。地点顺序,是说按照地点的转变来说明,比如你这样介绍自己:我出生在北京,后随父亲去了上海,在香港念的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北京开始创业。这就是地点顺序。而人物顺序呢?就是按照人物的出场顺序来排列。比如别人问你: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谁,为什么对你如此重要?你可以说:在我生命中,对我影响较大的人有三个,第一个是我母亲,第二个是我的初中老师,第三个是我的爱人,然后分别讲述这些人为什么对你最重要。

那什么是因果顺序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假如你是一名钢琴家教老师,最近要涨学费。如果你对家长先说下次开始要涨价了,家长很可能会皱眉头。这时你接着说因为您的孩子越弹越好,要教比较高级的技巧了,家长很可能这么想:得了吧,我听啊,还是弹得跟以前一样烂。但如果你换个顺序,先说恭喜您啊,您孩子真有进步,下次可以升级了呀。家长定会眉头一扬,很高兴地说:哎呦,不错啊。这时你再说:不过因为升级,学费可能稍稍要调整一点儿。听完这话,家长感觉是不是好多了呢?

这个例子讲的就是一种因果次序,是先讲原因还是先讲结果?如果是对方不想听到的结果,那最好先讲原因,这样有一个过渡,结果造成的伤害就会相对减轻,而对方也更容易接受结果。所以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达顺序,最终效果有时是完全相反的,只有说话顺序安排得当,才能使你的话语更中听。

那什么是层次呢?层次其实就是说讲话要有条理性、逻辑性。比如,当有人问你:“一群人中总有优秀的和一般的,还有落后的,我不知道你们公司用什么方式来鉴别优秀员工?”这时候你就可以这么回答:“我们公司鉴别优秀的人有三种方法,第一,不能固执,不能老用过去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东西,这样的人会落后;第二,不能内向,内向的人很少跟人沟通,无法跟上时代;第三,不能懒惰,懒惰就不愿意学习,得有开放的心态。如果符合这三条,起码在我们公司就算是优秀员工了。”想让自己说话有层次感,要善于运用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其次、再次等分点进行讲述,最好能将各层次的主要意思概括成一句话,这样不仅便于记忆,又能突出主旨。

但想影响别人,说话光有逻辑还不够,还需要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提供细节。比方说你向朋友介绍男朋友,你说人家长得帅,是有多帅呢?说人家细心,怎么看出他细心的呢?这时候你就要提供具体的细节来体现,这样更能打动对方。

作者在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来说明。曾经有这么一位应届毕业生,去应聘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秘书,他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我是一个细心的人,我在大学期间一直都有订阅《读者》,有一次看到《读者》里有篇文章标点符号用错了,我就把这个错误记录下来,明确标出这个错误出现在哪里,然后给杂志社寄去,后来杂志社的总编给我回信说赠送我一年的杂志,因为他认为像我这么细心的人已经很少见了。”这就是用细节来凸显你要传达给对方的事实。

第三个方法,就是学会使用工具来强化重要信息。比如,当朋友和你说我上个月写了5篇文章,快把自己累死了。你可能会觉得:才5篇就把你累成这样,你也太矫情了。但是如果朋友把这5篇文章的纸质稿子放到你的面前,你看到面前厚厚的一沓纸,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这时候,你可能就更能体会到这位朋友在写这些文章时的辛苦了。

第四个方法:提前制约,主动说出对方想说的话。意思就是说在对方没有说出来之前,就先说出对方想要说的话。这其实是一个心理沟通的战术,要先揣测对方会说什么。比方说,你去求职,招聘人员问你期待的薪水是多少。这个问题其实非常不好回答,回答高了,对方没打算给你那么多钱,说低了你自己又觉得吃亏。这个时候你可以说:我要是说出来期待,恐怕你会觉得我狮子大开口,不过我之所以开这么高是因为我值这个价钱。这时候对方会在心里盘算,他不会是要十万一个月吧?然后当他问你具体多少的时候,你说我的期望薪水是两万一个月。虽然两万也比市场行情高一点,但是相比十万,又少了很多。在交谈之前,你率先说出了对方想要说的话,这样对方就被你控制住了,你就掌握了主导权,这样你的观点和想法就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可。

第五个方法:掌握主导,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个怎么理解?比如说你现在要约几个好友去吃饭,大家七嘴八舌,A说:去吃川菜吧,街角那家剁椒鱼头味道特别好。B说:天气这么热,我们吃点清凉的吧,去吃凉面怎样?C说:听说新开了一家牛肉店,味道不错,要不我们去尝尝?看你没说话,这时候大家可能会问问你的意见,你说去哪都无所谓,但要符合三个条件。大家一听就好奇了,问是哪三个条件。

这时候你说:第一,最好距离近的,不能为了吃个饭累着大家;第二,环境要舒适,咱是去聊天的,路边摊啥的肯定不行;第三,我们几个人的口味不同,建议口味适中,不然谁谁谁就只能看我们吃饭了。你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就会让你说出一家适合的餐厅,如果你说的地方能够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大家都会听你的,这样,你就影响了别人。影响别人的技巧很简单,不是上来直接说我想要怎样,而是学会超越眼前的话题本身,上升到更宏观的层面上。

第三部分 训练说话的两个工具是什么?

作者在书中说道,想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就需要一副特殊制作的扑克牌。汉语词汇主要分三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又分两类,一类是褒义词,一类是贬义词。那么我们就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中各找18个,18个形容词里包括9个贬义词和9个褒义词。把这些词分别打印在纸上。打印完了之后把每个词剪下来贴到扑克牌背面,这样你就做好了特殊的扑克牌。

工具准备好了之后,那要怎么使用呢?这个训练方法最好两人一起训练,一个人用抽到的词造一个复杂疑问句,另一个人用抽到的词造句,回答这个人的问题。比如一个人抽到“建议”这个词,他造一个这样的句子:现在的年轻人都表示很迷茫,你有哪些建议可以送给20岁的年轻人?另一个人这时抽到“功利”这个词,他在回答前面问题的时候就必须用上功利这个词。他可以这样回答:我给20岁年轻人三个建议,第一,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趁这个机会多读书,在书的选择上也不要太功利,什么都看反而更好;第二,建议多健身,好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和本钱,没有身体,如何竞争;第三,学会倾听,聚会中愿意倾听的人永远比一直在说的人更受欢迎,学会倾听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

用这个方法训练,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不管是提问的人,还是回答的人,从抽牌看到词再到把话说完不能超过30秒。你可能觉得30秒时间太短了,怎么可能,特别是要说很多内容的时候。但其实只要坚持训练,是有可能达到的,而且时间上的限制,也会给人一种挑战的感觉,在这种刺激下,你的训练效果会更好。

除了制作特殊扑克牌之外,书里还介绍了另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看图说话。你可能会觉得:看图说话,这不是小学生作文吗?但作者说的这个看图说话,是指针对某一幅图画,在30秒内,你要提出最少10个问题,而这10个问题当中,至少要有5个是复杂疑问句。什么是复杂疑问句?就是不能用是或非来回答的疑问句,比如,你今天吃饭了吗?这就是一个简单疑问句,只能用吃了或是没吃来回答。但是如果这么问,你今天吃了什么?这就是一个复杂疑问句,因为不能用是或非来回答。

30秒内10个问题你可能会觉得很容易,但是要争取提5个以上的复杂疑问句就比较困难了。但是作者表示提问的时候可以遵循 4W1H 的原则, 4W1H 是指何地 where ,问的是地方,何时 when ,问的是时间,何人 who ,问的是有什么人,做什么 what ,问的前因后果,将会如何 how ,问的是对现实或是未来会造成什么影响。比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你针对这幅画就可以这么提问,关于何地——达·芬奇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这幅画的?关于何时——达·芬奇是什么时候画的这幅画?关于何人——蒙娜丽莎是谁?做什么——达·芬奇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将会如何——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什么寓意吗?

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应用到需要一问一答的沟通交流模式中,让自己的提问更有价值。因为一个人的提问水平往往是说话水平的表现。

作者在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北京奥运会时有个记者问史冬鹏:“没有刘翔的陪伴,你有压力吗?”这问题只能用是或否来回答,这让史冬鹏不好回答,接着她又问:“刘翔给你鼓励了吗?”这又是一个简单疑问句。接着她又问:“看得出来今天这场比赛你是按照决赛来跑的,是吧?”记者的三个问题都是简单疑问句,这样的提问根本不是采访,而是为了在采访中表现自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回答,这样很难达到采访的目的。我们常说的沟通,其实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也就是双方就某个话题交换信息,如果采用的只是简单疑问句,事实上只有单方在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并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交换信息。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