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莫
01、卷发
岁月无声地夺走了郁郁葱葱的青春,夺走了中年的勇气。
仿佛,还未来及好好品这世界的酸甜苦辣,一转眼,人就老了。林语堂说:“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年轻的时候,生活不容易,费尽一生的力气把子女们拉扯大。然而,老了以后,才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子女,都会疼爱自己的父母。
尤其是多子女的家庭。很多人羡慕,人到晚年,儿孙满堂,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然而,可是真的到了晚年,有很多子女的父母,反而会觉得为了儿女辛苦了一辈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幸福。
人老了,子女多,反而活得很累,原因有三。
02、子女多,养老烦恼多
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有攀比心理,兄弟姐妹之间也一样。
人老了,子女多,他们因为赚钱的能力不一样,学识不同,而有比较。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有一个大妈身体非常难受,被女儿送进医院急救室。
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来到病房,都吵嚷着“忙,有什么话不能电话里说”,没有一个真正担心母亲的。
大儿子说母亲在帮衬着小女儿,所以病了也应该小女儿管。
而两个女儿说家里有长子,母亲不管出了什么问题,都应该长子去负责。
四个人在离母亲不远的地方吵起来,这些话都让母亲听到了,老人很寒心,也很心痛。
四个孩子一直在争执,说母亲为谁付出的多,谁就应该拿医药费,连同病房的病人和医生都看不下去。
子女多了,难免会有攀比与计较。
计较父母为谁付出得多,照顾谁家多一点,这些都成了子女之间的“心病”。
每个孩子之间经济条件不一样,具体的家境也不一样,所以很难做到完全一致地培养父母,以及承担父母的养老费、医疗费。
子女越多,计较就越多,老人的养老的烦恼越多。因为,子女之间难以团结友爱,难以用心善待老人。
03、子女多,养老反而成问题
在多子女的家庭,养老问题往往很严峻,因为谁都不愿多付出一点。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中,母亲去世后,父亲的养老问题,便出成了问题。
女儿从小被父母区别对待,父母“重男轻女”;老大常年在美国生活,顾不上父亲;而老二生活最为困难,父亲却又最不想和他生活在一起。
子女多了,养老反而成了问题,因为在子女成长的路上,父母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等到父母老去,子女也很难做到平等对待父母。
多子女的家庭中,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同,可能,谁也不愿做“吃亏”的那个人。
子女多了,就会把父母养老问题推来推去。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会说大儿子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如果有儿有女,女儿会说养儿为防老,儿子有照顾父母的义务。
所以,在许多家庭,子女众多,却没有人愿意管老人的情况。老人只能靠自己微薄的力量,艰难的生活下去。
等到老了,才发现:多子并不一定多福,只有教育好子女,晚年才能得到更多的福气。
04、子女多,怕一碗水端不平
人老了,对于多子女的家庭,老人也会生活得很有压力。因为,害怕一碗水端不平,让子女之间争吵,生矛盾。
林语堂说:“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很多父母,怕的并不是自己付出所有,而是害怕子女之间不团结。
怕子女因为在父母这里得到的爱与资源不平均,而内斗。所以,许多父母,人老了,仍旧会绞尽脑汁,尽量让各个子女之间得到相同的待遇。
所以,许多父母老了,活得小心翼翼,害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破坏了大家庭的和谐。
父母盼望的,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幸福的生活。
同时,也希望,当自己渐渐老去时,每一个孩子也能懂得感恩,能在繁忙的情况下,抽出些时间来,陪父母说说话,一起吃顿饭。
一家人能够和睦相处,兄弟姐妹之间团结,都愿意孝顺父母,希望父母能有更好的晚年生活。
05、总结
人老了,还是要靠自己。任何时候,要善待自己。
亦舒说:“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人老了,精力有限,不要再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应该为自己的未来筹谋打算。
不要指望任何人来给你养老,规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有一个充实而富有的精神生活。
同时,不必太依赖子女,给自己留下充足的积蓄。
如若,你还年轻,还没有老去,对于幼年的子女,请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让他们懂得感恩,知晓孝道。
对于成年的子女,就要学会放手,多关注自己的生活,才能获取更多的幸福。
人老了,更要重视教育,重视自我人生的规划。
-END-
作者:夏莫,新锐情感导师,心理学学者,全网超10亿人气情感作家,幸福女人管理师,专注情感、两性、婆媳答疑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