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关于桥的俗语】台州话:“柔桥”和“牛桥”是谐音吗

有一篇文章谈到黄岩的谐音地名。文章指出,黄岩区1684个自然村中,王家村、葛村等姓名,东山、西藏有防卫名、三斗、六部。

它们像蒙上一层轻纱,扑朔迷离,令人费解。文章对谐音地名作了详细考证并作出简单明了的解读。如司厅巷源于四厅巷(因陈氏在此处建“花、月、宴、客”四个厅而得名);李琦巷,原为礼祈巷,因讹传谐写为李琦巷;大马巷的名称来自汰马巷。(详见陈璧光《黄岩一些地名的来历》,刊于《黄岩文史资料》第十九期,1999年8月)

文章对“柔桥”的解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原文如下:“柔桥:城关镇东城街道办事处柔桥村,据明万历《黄岩县志》载:‘牛桥,在县东五里。’清季王棻编《黄岩县志》时,因他故居在该村,他厌恶牛字,就将牛桥雅化谐写为柔桥。”

“柔桥”和“牛桥”是谐音吗?《现代汉语词典》对“谐音”的解释是“谐声”,对“谐声”的定义是“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从现行的黄岩方言读音来看,“柔”跟“牛”不是近音,更不是同音。将“牛桥”改作“柔桥”似乎只是雅化,并非谐音。

然而,王棻明确地说过“牛”和“柔”是同音字。

王棻在《光绪黄岩县志》卷三十二《风土·谣谚·方音》一节中说:“吾邑方音之误,以字母言之,如人之读银,日之读嶷,仍之读迎,任之读吟,则临文者皆然。至于俗语,则柔为牛,饶为尧,让为車卬(鱼亮切)。染为俨,软为阮,忍为釿,蕊为姽,绒为浓,认、韧皆为凝去声。”

这段话大意是,从声母角度来讲,黄岩方言中的“人”读作“银”,“日”读作“嶷(跟方言‘泥’同音)”,“仍”读作“迎”,“任”读作“吟”,做文章时都这样读。在俗语中,“柔”读作“牛”,“饶”读作“尧”,“让”读作“ 車卬(跟方言‘酿’同音)”,“染”读作“俨(跟方言‘研’同音)”,“软”读作“阮”,“忍”读作“釿”,“蕊”读作“姽(跟方言‘女’同音)”,“绒”读作“浓”,“认”和“韧”都读作去声的“凝”。

将例字读音跟现行台州方言海门话作比较。人,读作银行的银。日,读作热度的热,在词语“日昼”“日昼饭”中读作泥。仍读迎,如仍旧。任,在姓氏中读作吟诗的吟,任务、责任等书面语中读作仁义的仁。柔,只读作接受的受,不读牛。饶,读作尧舜的尧,如“讨叫饶”(即讨饶)。让,口语中读作酿酒的酿,如果读作木匠的匠,则是文雅读音,多用于书面语。染,只读作研究的研,如染头发、染色、污染。软,只读阮。忍,口语读作釿,书面语读作安静的静。蕊,口语读作女,如花蕊;书面语读作尖锐的锐。绒,读作从前的从,未见有读作浓的。上海话读作浓,如绒线衫。有一个“然”字,王棻没有提到。比如“虽然”,现在通行读法是“虽前”,老派方言还保留着“虽年”这个读音。

上述例字大致可作如下归类。普通话中的声母r,在台州方言里,口语变为声母n,书面语多数读如方言的“时”或“齐”。方言字如果同时存在口语音和书面语音,那么它们是互相博弈的,可能相安无事文白并存,也可能一个消灭了另一个。

王棻说,柔读如牛,那是王棻1870年编《黄岩县志》时的读音。但根据阮咏梅教授的研究,在一百多年前西洋传教士编写的台州方言圣经中,柔是跟受、寿、就、袖同音的(不考虑声调)。王棻没有提到柔也可以读作受,也许他只想谈口语音。我们大致可以推测,一百多年前,柔字文白两读共存,到后来口语音不敌书面语音,于是牛的读音消失了。王棻说饶读如尧,也是只说口语,因为在台州方言圣经中饶跟韶、扰是同音字(据阮咏梅研究)。

另外,人、日、仍、染、认等字台州方言海门话只有口语音一种读音,在上海话、嵊州话(如越剧)中都有文白两读。

再谈几个字。肉,普通话读[ròu],台州方言只读如宝玉的玉。在越剧里“心肝肉宝贝肉”中的肉发音为玉,“骨肉总有骨肉情”肉发音同熟。褥,普通话读[rù],台州方言口语音读作玉,如眠褥被;书面语读作熟,如褥疮。

临海古地名若齐巷的情形也是如此。若齐巷,最初因郑虔官职而称“户曹巷”。又因郑虔字若齐(亦作弱齐),在元时称“捏儿巷”。清代洪颐煊《台州札记》又从“捏儿”谐音称“辇泥巷”。民国初,正名为“若齐巷”。此巷1990年时已全废。

元末明初黄岩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双砚堂》中有这样一段话:周待制月岩先生(仁荣),买地于府城之郑捏儿坊,创义塾以淑后进。筑时,掘地深才数尺,有青石,获双砚。砚有款识,乃唐郑司户虔故物……虔字弱齐,俗讹为捏儿云。

陶宗仪所说“弱齐,俗讹为捏儿”也间接地告诉我们“弱”当时的读音跟“捏”相近或相同。“齐”读作“儿”大概是被首字“弱”的台州方言声母n同化所致。“儿”在当时读音应该是“泥”(从“辇泥巷”也可知。另,上海话“儿子”读作“泥子”),现在的台州方言读作[n]是脱落韵母i后的结果。

再看若字,现在台州方言只读作弱,如若干、倘若。箬,现在只读捏,如粽箬、箬帽、箬横。较早时,若大概也可以读作捏。这可能跟语言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化有关。在普通话中,声母为r和n的同一声旁的形声字不少。比如若和匿,弱和溺,饶和挠,让的繁体字讓和酿的繁体字釀,文言文中的“女”字常与“汝”相通。有学者把声母r的字在隋唐时的读音拟测为前面带鼻音的r(近似),大致相当于nr。nr是条混合路,可能后来分道扬镳,于是有些读r,有些读n了。也有学者直接分别拟测为近似n和近似r的读音。

因此,说“柔桥”是“牛桥”的谐音雅化是可信的。“弱”跟“捏”谐音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当年的同音字,现在已经不同音罢了。来源:中国台州网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