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我一天时间,我就能把事情做得完美。
”“只要再给一个金币,就能把这件事情搞定。”
“只要某某别再来烦,这里的活儿就能马上干完。”
“只要……,就能……“
这种造句方式,听到过不少回吧。
大多数时候,别人说说,我们听听。这话也就像一阵风,吹过,就过去了。至于他说过的那么多,能不能都做到,似乎与我们关系不大。相信不相信的,又有什么大不了呢。但是轮到自己,某天一个不小心,忽然也开始说,“只要……就能……”而我们自己,居然还就信了……隐隐约约,总觉着哪里有些不对。
这个句式,假定了“只要”后面跟着的,是“就能”的充分必要条件。
工作不完美,是因为时间不够;所以再给一天,就能做到完美。事情搞不定,是因为金币没到位;所以再给一枚,就能搞定。活儿干不完,是因为某某老是在旁边,像苍蝇嗡嗡嗡;所以只要他不来烦,我就能心平气和,就能把活儿干完。
乍看上去,没问题。但是稍微细想一下,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时间、资源等等,也许是原因的一部分,但能讲的出来的,往往并不是原因的全部。就差一口气的事情,也有,但委实不多。多数时候,是拿冰山露出的一角,作为解决问题的全部。越用力,拖出来的问题越多。
后续,即使“只要”后面的条件满足了,“就能”之后的结局,没几次真的做到。一个“只要”给他了,就会提出下一个“只要”。您配合着兜兜转转,给这给那。资源不断地给出去,他还在原地不断地“只要”。继续信他,就搞笑了。
实际上,这是一种逃避心理,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就像笨人吃饼的故事。一个人饿极了,连续吃了好几个饼,都没吃饱。吃到最后一个,还没吃完,就饱了。这个人就认为,早知道,先吃最后那个饼就好了。错误的因果关系,没法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也就不可能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回到目标本身。要得到想要的成果,到底还需要哪些条件?时间多给一天,剩下来的工作量,就能按时按质完成吗?更多资源投下去,就能马上配置到位吗?张三配合得不好,换成李四,就一定成?问题会不会出在你自己身上?是否你的工作状态,这段时间就是有问题?是否因为你的能力不够,所以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找到对的钥匙,才能打开门锁。
至于喜欢把这种句式挂在嘴边的,听听就算了。我们自己,还是少干这种自己骗自己的事儿。有这时间,有这力气,不如专注找资源,努力满足充分且必要的条件。这样一来,离“就能”后面的目标,还能近一点。
当然,这里说的是大部分的情形。在找到真正充要条件的前提下,说“只要……就能……”,完全没问题。咱该配合的,就要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