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宫斗服饰】《延禧攻略》戏服里的非遗文化,比宫斗剧情更精彩!

《延禧攻略》播出以来,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对于这部电视剧,观众们从剧情、演员到演员到演员都争论不休。

其中,剧中的服装也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热点之一。

今日拾肆就来带大家一起感受下,《延禧攻略》中服饰、头面的工艺所在。




想必很多人都被《延禧攻略》的片头所深深吸引,其中水墨、典雅的风格随着一位位演员的出境,如同一幅画卷铺陈而来,服化道的用心便融合在这画面中,着实赏心悦目。




从颜色上来说,这部剧从一开始就平抛弃了传统上饱和度较高的画面与色彩,轻易地就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故事发生背景的特定年代中。一如导演在采访时候所表示的那样,剧中服饰几乎高度还原了历史人物的着装,且根据剧本中的剧情走向提炼、刻画出了每个角色的兴奋特征,再为其量身定制戏服。

因此,这部剧的服装也与粗制滥造绝缘,取而代之的是工艺细节的考究,所设计出的戏服说是艺术品也不为过。




衣服上的刺绣一定是服装的一大看点。从传统的京绣、宫廷绣,到缂丝、打籽绣、盤金绣……这些刺绣全部由经验丰富的老绣工纯手工缝制,一针一线都融汇了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博大精深,其呈现效果细腻雅致,精致奢华,通过纹饰使人不禁想穿越回当时当地。






当然,素雅的感觉在颜色上也有所体现,充满东方美学色彩的文化贯穿了整部剧。

刺绣、缂丝技术和磐金绣等传统文化要素随剧情的推进将清朝的全盛面貌用更宏观和客观的方式展现出来。




魏璎珞在宫中以刺绣最为出众,无论是帮助其他人,还是为富察皇后绣凤袍,剧中用了大量篇幅和细节展示了“京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又称宫绣,是一门古老的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兴盛于明清时期,多为旧时皇宫御用,但又与黎民百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京绣作为“燕京八绝”之一,曾和现“四大名绣”中的“苏、湘、顾”并称为“四大绣”




皇家的贵气体现在细节之处,极其精致,一针一线展示着满清的奢华,除此之外,团队还请到曾经在故宫做文物修复的工作人员,拜托其为剧组制作衣物。妃子的服装上保留了打籽绣等中国传统工艺作品,细致到能看清楚每个花瓣针线的走向,足以体现出制作组的匠心。




盤金绣,传统手绣技艺中用金丝捻线绣制出的花纹称为“盘金绣”。又称“平金绣”。传统“潍绣”中常用此法。其中又有勾边、满盘、压鳞、打彩等不同用法,特别适用于花形夸张简洁、图形平展、装饰性强的纹样上,形成对比强烈、艳丽夺目的艺术效应。

其技法主要用于龙袍、官服、戏剧装上龙凤、山水、花卉以及其它装饰图案的绣制,作品金碧辉煌、雍容华贵。




而打籽绣则是中国刺绣传统针法之一,它坚固耐用,装饰性强,主要运用于苏绣。用线条绕成粒装小圈,绣一针,形成一粒“子”,故名。




除了各种刺绣还原了2000多年的历史,剧中还大量出现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的宫廷缂丝手艺,甚至请来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作为指导。剧组里摆着货真价实的缂丝机和架子,一秒钟令人穿越回那个年代。而它金贵的原因,不仅仅因其织造过程的复杂、且存世精品极为稀少,其兼并的装饰性与艺术性也实属难得。



此外,缂丝直到现在还是只能完全由人工织造,无法用机器替代。一般锦的织法皆为“通经通纬”法,即纬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而缂丝的工艺,是以生丝为经线,各种彩色熟丝线为纬线,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挖织而成。

由于可以自由变换色彩,所以缂丝可以织出相当复杂精细的图案,每一个缂丝师傅都仿佛是在织布机上作画,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缂丝戒得堂前后记卷故宫博物院藏)

采用平缂、搭缂等常见技法,所有文字均由缂丝织造,且作品文字排列均匀,字体大小一致,实非易事。



(缂丝瑶池吉庆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了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在西天瑶池庆寿的场景,是现存明代最大的缂丝作品,采用多种技法,画面非常精美。

因此,缂丝一直都是皇家御用织物,运用到织造帝后服饰、和摹缂书画也是很常有的事情,可以说既是中国丝绸工艺品中的精华,又是瑰宝。

而除了刺绣在这部剧中的展现外,戏剧、昆曲、甚至打树花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剧里也以令人震撼的方式被展现。




而高贵妃唱戏出身,其戏曲扮相中最惹眼的当属点翠头面。点翠作为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汉代已有历史记载。它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做成的首饰佩带起来可以产生更加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且在细节处能观察到羽毛的纹路。





(黑缎嵌点翠凤戏牡丹女帽)

只是翠羽的获取不免残忍,《珠翠光华》一书中发饰篇中写到“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永不退色。”(看点翠文物可得知,“永不褪色”实属以讹传讹。)

故宫博物院里也同样收藏了很多点翠首饰精品,比如这个点翠菊花纹头花,便是点翠国宝之一



【点翠菊花纹头花】

点翠菊花纹头花,清,横20cm,纵20cm。清宫旧藏。

头花以银镀金材质做成菊花纹底托,上嵌点翠,是清代后妃头饰之一种。

此头花以翠鸟羽毛粘制菊花及花叶。菊花寓祝福长寿之意。其做工精良,是清代后妃首饰中常用的款式之一。(故宫博物院院刊 撰稿人:阮卫萍)


古装剧《甄嬛传》中,华妃也戴着一顶巨大的点翠头饰,这顶头饰很有来头,是当时剧组从一位收藏家手里借来的真品,价值100万。




而跟这样的精致华丽的点翠头面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看起来更为朴素的绒花。据说,富察皇后平日里“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皇后头上的绒花头饰,同样不可小觑。早在武则天时期,绒花就被列为了皇室贡品。后经过千百年传承,于06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制作工序极其繁琐:绒花以黄铜丝为骨,黄铜丝软化后才可做成想要的形状。而铜丝之上毛绒绒的材质实际上是蚕丝,蚕丝需进行染色、劈绒、勾条、传花等近十道工序才能达到成品所需的毛绒、蓬松的质感,因此对于蚕丝品质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



古时蚕丝可以说是比较稀有的物品,即便是现代,质量好的蚕丝依然价格不菲。因此不管是在工艺上还是原材料上,都绝对匹配“皇家”的格调。纵使在明末清初,绒花流入民间,也主要是在重大节日、嫁娶喜事时佩戴,可见绒花的地位。



与缂丝工艺一般无二,剧组为尊重、还原历史,尊重这一门手艺,也特地找来了这门技艺的传承人,且以故宫现有清代皇室发饰收藏款的图片为参照,进行设计制作的。这也就是为何在剧中,无论是宫女、嬷嬷还是妃嫔戴的绒花,看起来都很精致的原因。



特别是皇后娘娘头上的这个摇钱树造型绒花,花了师傅整整一个礼拜才做好,可以说是非常精美了!




这些埋没在文化海洋里的珍珠,如今凭借不同的载体被重新拾起,除去视觉上的盛宴,它所承载的意义和重量实在是大之又大。

制作方也是希望通过这部戏,把这些技艺发扬出去,让更多人认识到这种技艺。

正如于正所说,希望大家通过《延禧攻略》这部戏,能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让更多人关注我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多关于影视服装设计专业知识,

请持续关注:拾肆workshop

喜欢本文的朋友,记得点赞哦!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