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关于英雄人物的成语】成语故事——刘邦篇之“勋冠三杰”

简介:刘氏集团打败了恒氏集团,占领了全国市场,开始收获全国人民日。

昔日“刘老三‬”‬已登‬大宝‬,成为‬第三位‬“皇帝‬”,时年‬56岁‬。一‬日‬,高祖‬请‬几个‬大臣‬撸串‬,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进入了‬酒场‬的‬第二个阶段‬,(喝酒‬三个‬阶段‬1、微醺‬适合‬聊天创作‬‬,往往‬会语出惊人‬,说出‬很有‬思想‬和‬深度‬的话‬;2、半酣‬适合‬吹牛‬,此时‬地球‬都是‬他的‬后花园‬;3、酩酊‬适合‬睡觉‬;)开始‬吹牛‬,就说出了‬高逼格‬高‬维度‬高层次‬的‬那句‬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作为‬创始‬人‬,吹吹‬牛‬是‬可以‬令人‬接受‬的,毕竟‬也确实‬牛‬,今天‬咱就‬从‬另外‬的角度‬聊聊‬从‬这句话‬演变‬的一个‬成语‬“勋冠‬三杰‬”。

图片来源网络


原图来源网络


爱犬


原图来源网络

一、背景

先看《史记•高祖本纪》,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白话一下,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各位王侯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断绝粮道,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就一定胜利,攻就一定攻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这是楚汉相争落下帷幕,高祖已经打败了他最大的对手项羽,这年五十六岁,正式登基为帝,以前皆是“汉王”,即将一统六合,开启大一统时代,亦进入皇权、相劝、士权三权治理国家的时代。(所以,中国的封建社会并不是西方的封建社会,是类似于目前西方英国的制度,清朝才算得上封建社会)。

此时政治智慧极高的高祖总结了自己成功的经验,说自己“勋冠三杰”,说自己的功劳比张良、萧何、韩信的都大,这话也不错,高祖有能力整合所有资源,即如西天取经最大功劳者是唐僧而不会是孙悟空。

第二、成语含义



第三、张良为何辅佐刘邦?

前面聊过,张良家族五世相韩王,是韩国的贵族,张良是“相六代”。始皇帝第一个灭了韩国,张良就曾刺杀始皇帝,后农民起义,张良也拉起队伍,机缘巧合跟了刘邦,后来韩国复国,张良又回去辅佐韩王,后来项羽又杀了韩王,张良又回来辅佐刘邦,继续报仇。才有了“鸿沟协定”后刘邦的背信弃义,就是张良和陈平劝刘邦不能放项羽东去,就发起了“垓下之战”,西楚霸王自刎于乌江西岸,绝世容颜虞姬香消玉殒。不是刘邦用好了张良,是张良通过刘邦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而后功成名遂身退。


原图来源网络


原图来源网络

第四、萧何自毁形象

萧何的晚年生活的并不安稳,活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以敛财贪色来打消刘邦对自己的猜忌,!

第五、韩信被夷‬三族

“兵仙神帅”韩信,年少轻狂、携兵要王、居功自傲,作为政治流氓的刘老三岂能留他,天生的战神如霸王一样,可惜能治百万军却不能治自身啊,终归落了个被灭三族的下场。韩信也是通过刘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刘邦说用好了韩信也可,不为过,更多的是韩信自我表现,给我兵我就给你打天下,就这么简单。


时势造英雄,刘邦顺应了时势,找到了风口,并站在风口里,成为了会飞的猪。时代,没有人可以违背时代,这就是自然法则,道法自然,“道”还要‬向‬“自然‬”学习‬呢‬,何况‬人乎‬!



辛丑年冬月廿六日晨于北国——道法自然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