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说“学财富错误”,大家肯定会想起这个人很有学问,读书很多。
“五车”就是说人有五车书,但是成语的原意并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都知道,以前的书并不是纸做的,而是竹子、木头做的简。
在《汉书·刑法志》中记载,秦始皇白天审理案件,夜晚看书,自己规定处理古文的数量是一石(dan)。
也就是说,秦始皇一个晚上的阅读量是一石(一石=120斤,一车=20石),这样一来,五车书也不算太多。一晚上看一石书,一车书20天也就看完了,五车书也就够看一百个晚上。
对于有学问的人,这根本就不算多。但我们为什么用五车书形容学问渊博呢?
原来,“五车书”并不是说拥有五车书,而是写了五车书。
“学富五车”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是批评一个叫惠施的人。会很多方术,写得著作够装五车书了。
虽然“其书五车”,但有著述的道理有许多是谬误,言辞也有不当之处。
这里的“书”是动词,就是写的意思。“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是说惠施所写的著作,而不是他读过的书。
五车书指的是写作的量,而不是藏书量,庄子在这里是夸大其词,惠施不一定真的写了五车书,主要是说写得多,错得也多。
后人断章取义,只截取了“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他就不说了,而后来的书都是写到纸上的,五车书确实不算少。
于是,误以为惠施读了五车书,意思也偏离了庄子的原意,由批评变成了赞扬,从写了五车书变成了读了五车书。
其实,有好多成语或典故,随着时间的推移,意义都已经改变了,我们虽然不用去刨根问底溯源,但是了解一些相关知识,还是很有趣的。
不管是写五车书,还是认认真真读五车书,学习的路上我们都不能停下脚步。
提高自己,是一辈子的事儿。在未来的某一天,付出会得到时间的馈赠,不必惊奇,因为我们走的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