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
玫瑰诗以绝妙的“运气”为准
黄庭坚出生于宋职业生涯的5年(1045年),是洪州分宁(现水利水电县)人。
他从小聪颖过人,过目不忘,七八岁便会作诗。他秉性至孝,中国“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叫“涤亲溺器”,意思是替母亲大人洗涤便溺的马桶,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黄庭坚。说的是黄庭坚几十年如一日,亲自照顾侍奉母亲,无微不至。苏东坡称赞黄庭坚:“瑰玮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黄庭坚的诗以杜甫为宗,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奇崛,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开创了江西诗派。
黄庭坚与苏轼都是宋代的大文豪,两个人也是一对欢喜冤家。
一次,苏轼下厨刚刚烧好一尾鱼,黄庭坚便进来了,苏东坡慌忙把鱼藏到碗橱顶上。黄庭坚不动声色,寒暄了几句说:“今天来特向您请教,敢问先生的姓氏‘蘇’字怎么写?”苏轼回答:“蘇者,上草下左鱼右禾。”黄庭坚又问:“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以为黄庭坚是与他探讨书法结构,说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问:“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
黄庭坚笑着指着碗橱顶说:“既然鱼不能放在上面,你还是快拿下来吧!”苏轼一听,知道瞒他不过,也哈哈大笑,二人一同入席美餐了一顿。
苏轼和黄庭坚经常在一起吟诗、填词、弈棋、联对。有一次,他们在一棵大松树下下围棋,突然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黄庭坚触景生情,即景出了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苏东坡举目四望,见远处小河畔有一位老者,正坐在柳树下垂钓,便脱口对出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长。”又一次,两人外出游玩。傍晚时分来到一条江边,正值晚霞辉映江心,金波荡漾。黄庭坚出句道:“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这里的“满江红”,有两层意思,既是眼前景色,又是词牌名。苏东坡思忖片刻,便对出下联:“朔雪飞空,农夫齐奏普天乐。”用“朔雪”对“晚霞”,“普天乐”亦是词牌名,工整顺达。
作为北宋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苏轼。黄庭坚的创作思路有迹可寻,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追随者很多。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的开创者李志敏评价:“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黄庭坚讲究一个“韵”字,可以说,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黄庭坚开创的江西诗派,也引领了有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