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200字美文摘抄】居家隔离,割不断小读者对夜光杯的深情

突如其来的豪年在春寒中打乱了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节奏,打乱了徐汇区读者代表和读夜光杯的春游(蔡风)计划。


采风计划源于去年10月,小读者代表和我一起为他们尊敬的社区楷模订阅新民晚报、新民周刊和东方体育日报(晚报系列)。如园南小学四年级冰雕连中队李子妍中队长,代表学校为长桥社区的崇武以东海战一等功臣赵正东爷爷订阅晚报系列;汇师小学楷模馆馆长刘佳媛(一年级)代表学校为全国劳模王承叔叔订阅晚报系列。


80岁高龄的老英雄赵正东和全国劳模王承都是晚报系列的资深读者,他们的事迹早就被晚报报道过。他们勉励孩子们跟着晚报系列去了解上海、观察社会、亲近自然。我答应和小读者们一起迎接春天,阅读春天的母本就是夜光杯美文。


尚未网课时,刘佳媛在汇师小学的主题活动中和徐汇中学刘晓艳书记合影留念。她俩在本轮疫情中互相鼓励,一方面坚信上海必胜,同时相约品读夜光杯、打赢怪兽后线下再交流


作者认为晚报在、春天就在。品读夜光杯,是打赢怪兽的学子兵法


可是,进入3月后不断有小区被隔离、被封闭的消息传出。一旦进入这种状态,邮局也只能遗憾地通知订阅晚报的读者们:解封后一并送来,当下只得储存在邮局。李子妍、刘佳媛和我居住的小区,几乎同时“享受”到了这个待遇。这多少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夜饭吃好、新民晚报”,有些让人郁闷。这应该不是个别现象,怎样帮助孩子们渡过非常规时段的心理难关呢?同为晚报资深读者的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冯云海教授和护理部主任益伟清,证实了我原先的设想是可行的,即阅读、音乐和绘画,可极大缓解小朋友闭门不出的春日烦恼,也可纾解家长们的焦虑情绪。


刘佳媛认为音乐和钢琴弹奏是舒展心情的法宝


冯云海和益伟清所在的八院也被封闭管理了,他们订阅的晚报系列也进不了单位。怎样才能实现阅读,甚至是大小读者的交流,为封闭的生活打开一道窗呢?我想到了晚报副刊部主任刘芳的微信朋友圈,每天傍晚她会推荐两三篇夜光杯公众号佳作。在她的鼓励和家长们的支持下,我和小读者、八院白衣天使代表组成了夜光杯悦读同盟;以这样的方式充盈内心,鼓舞更多的市民、小朋友和晚报读者。


战斗中的上海第八人民医院进行视频决策会议


被隔离的前三四天往往情绪波动明显,所以夜光杯美文是心灵的安慰剂。以下就是我和被隔离读者代表,在头几天阅读夜光杯的心得:


01

不能将就,一丝不苟战疫情

3月13日,我们品读的第一篇文章是《不能将就》(作者邬峭峰)。此文聚焦“无网的篮筐”,从细节处批判了马虎、敷衍、草率等不良作风和社会现象。作者告诉我们:学生时代一直打篮球的原因,“习惯路过沿街的学校,就观察校园篮球架上的篮筐,是否中规中矩装有篮网”。作者的核心观点是:“无网的篮筐,在引诱下一代接受残缺、粗鄙、低标准的谋事态度,必将影响他们良好感受力的发育。”我求学时,类似的还有校园足球球门普遍无网。


现代生活中仍可看到球网缺失的篮球架


刘佳媛通过妈妈微信告知其读后感:“今天和妈妈一起品读了夜光杯散文《不能将就》。我的理解是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不能马马虎虎,就像我们写字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做数学题更是如此,加减号要看清,运算要仔细,不能马马虎虎。在学校老师会提醒我们做事要认真仔细。明天开始我要暂时换一种上课方式,在手机和电视上听课学习。虽然老师不在身边,但我不能草草了事,要和在学校上课一样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做到和在学校时一样,决不将就!”汇师小学宓莹校长获知刘佳媛同学的这个网课学习态度后,感到很欣慰,赞赏她为同学们带了好头。


李子妍的阅读心得是:“虽然身边有无视规范、丧失良心约束、热衷趋利作假者,但我看到更多不将就的美好事迹。这次小区被封闭管理,我和家人排队做核酸检测。虽然天气已经开始炎热,但是看到采样人员和志愿者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脸上直冒汗珠。虽然等待检测的队伍很长,采样人员还要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小区奔赴另一个小区,但是他们仍然细心地安慰我不要害怕,温柔地朝我咽喉取样。虽然人群中有不会用手机的老人,但是帮助他们的热心志愿者很多。我深深地感受到长桥大家庭的温暖。有这么多可以信赖和不将就的人,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这些人,是值得我们小孩子学习的榜样。”


众志成城的徐汇区志愿队伍中有很多青年教师


益伟清自幼在闵行的马桥镇求学,她喜欢看晚报的体育报道和夜光杯。马桥是著名的体育之乡,目前是国际网球的重要赛事举办地。她认为:体育器材供应和医疗器材供应,是一样的道理,即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喜欢观看奥运赛事和晚报评论的冯云海书记指出:“更高、更快、更强和更团结”的理念,引申到医疗服务就是“更高医治水平、更快诊断能力、更强协作节奏和更和谐的医患关系”。而我认为条件艰苦也不是工作将就的理由,我找到了延安时期八路军篮球比赛后留影的照片:黑白图像上鲜明地显示出篮球框架上完整无缺的球网。


当年革命圣地延安,八路军篮球队比赛后的留影;可以看到相当完整的篮球架和球网


02

缅怀李光羲,唱响《祝酒歌》

有个不好的消息传来,爷爷奶奶们喜爱的著名歌唱家李光羲以93岁高龄辞世,引发无限哀思。夜光杯第一时间作出反应,3月14日我们品读的文章就是《唱自己的歌——音乐爱好者心中的李光羲》,作者是我上海社科院的老同事、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此文深情地讲述了友谊和成就。


李光曦在演唱其经典作品《祝酒歌》


李子妍的读后感是:“虽然我对李光羲爷爷有些陌生,但爷爷奶奶这一辈却都是他的铁杆粉丝。他的歌唱,是一个大时代永恒的声音记忆。他说,一个歌唱家要真唱,要对得起观众。作为参加过徐汇区民乐团和海上雅乐民乐团演出的二胡团员,我对于李光羲爷爷的这句话深有感触。刚刚进入民乐团时,识谱和演奏进度都比较慢。在乐团合奏时,我想着弦声音部有很多二胡,万一我音准漂移,应该只有我自己知道,指挥肯定听不出来。本来想蒙混过关,没想到指挥最后一个谱台一个谱台地去拉一个片断,就是为了找到那些拉不下来、总错的人。还说只有这样,所有乐器的声音才能完美融合。与92岁高龄还登台演出,拒绝假唱的李光羲爷爷相比,我有些惭愧。这才是对艺术的热爱,令人尊敬。老艺术家不仅为后人留下艺术瑰宝,更留下美德。”李子妍代表小读者们表态:“李光羲爷爷,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传承好您的美德。”


我和冯云海、益伟清一样,最熟悉的李光羲作品就是《祝酒歌》。我告知读者伙伴们曾经见过李光羲,介绍人是我的生理学家父亲王志华研究员。我父亲认为始终真唱,对咽喉和声带如何预防损害是个大课题;否则也会造成失声,甚至有退出舞台的案例。所以,有一阵子,我父亲所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就为歌唱家的金嗓子科学护航。刘佳媛对于《祝酒歌》的曲调很感兴趣,表示精练一番后演奏给爷爷奶奶欣赏。


03

认识瓢虫:跨越代沟的快乐

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原本徐汇区的各大商场有很多活动。如今为了抗击疫情和舒展心情,我请刘芳推荐一篇适合小朋友阅读的文章。她推介夜光杯十日谈栏目《快乐的瓢虫》,果然小读者很喜爱。


李子妍居家隔离期间阅读夜光杯美文


李子妍告知:“最近语文正好在教说明文的写法。这篇十日谈文章既有说明文的风格,又有散文的哲理,主要介绍了瓢虫和它简单的执着,瓢虫的生命虽短暂,却纯净、美丽。生活中,我也曾有像瓢虫一样简单的执着场景。去年秋天,我为了准备古诗文大会的比赛,从春天开始就每天早晨坚持理解和背诵一篇古诗文,日复一日,坚持了200多天。有同学问我是否感觉枯燥无聊?一开始我真的有点想放弃,但后来逐渐喜欢上这种感觉,每天不读古诗或者古文就觉得少了些什么。原来这种简单的重复已经变成我的日常习惯,生活的一部分,我很享受。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小目标,向小瓢虫学习,哪怕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都要执着地去完成。”读到她的感想,我忽然觉得益伟清等八院白衣战士,不也是像瓢虫一样执着,日复一日地核酸检测吗?


刘佳媛也开心地告知:“小瓢虫,真美丽,身上穿件花花衣。数数它有几颗星?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是她幼儿园时学的儿歌。“所以,七星瓢虫我很熟悉的。读了这篇文章,让我对它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七星瓢虫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的一生都在忙碌着,为了种出最美丽的果实,风雨无阻,多么美好的单纯!我也要学习小瓢虫的这种精神,责无旁贷好好读书”。有意思的是:为了让我、冯云海、益伟清和园南小学宋霞峰校长有个直观感受,她还绘制了瓢虫的图画。


刘佳媛的绘画作品《冬奥会吉祥物》和《瓢虫》


这让我们这些晚报的大读者很开心,其实大小读者之间还是有代沟的。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有注意过瓢虫,更不用说它有几颗星了。我们熟悉的大多是蟋蟀、知了和蚕宝宝;冯云海兴致勃勃地说:不妨和小读者多交流昆虫知识。


04

乡愁滋味:什么是情怀

3月16日,上海全市范围内的抗疫攻坚战全面打响。晚报的大小读者们信心十足、精神振奋,晚餐后的夜光杯时光变得相当准时。刘芳提供的散文是《乡愁的滋味》(作者周华诚),初看是美食,细品是浓浓乡愁。


周华诚从常山胡柚视角来阐述乡愁,文笔自然流畅。我调研过浙江大地上的特色农产品,知道胡柚是当地致富的法宝之一。胡柚成熟时,味道甘甜爽口;但常有游子回乡时,胡柚还很清涩,此时品尝就有苦涩滋味。周华诚认为这就是乡愁的滋味,这样的笔触和感悟,自然深深地打动了晚报的大读者。


小读者的认知如何呢?刘佳媛告知:“我原来以为这是一篇关于美食的文章,胡柚我是吃过的,但味道并不好,苦苦的,并不像其他柚子那么甜。读了文章我才知道,这是没在对的时间品尝。妈妈说还可以往深处想一想,这里面的美食都包含了乡愁。什么是乡愁?我家祖籍是宁波,我爷爷特别喜欢吃臭臭的东西,如号称‘宁波三臭’的臭冬瓜、臭苋菜、臭菜心。我是闻都不想闻,但爷爷却像看见宝贝一样品尝。这也许就是记忆中的味道,那所谓的乡愁。”刘佳媛毕竟才7岁,乡愁是长大后的情感。我告知她,她长大了,她的乡愁或许就是匹萨!她妈妈于杨强调:一定还有薯条。


刘佳媛的姐姐刘佳怡(徐汇中学预初)也加入了讨论。她说:“胡柚这种水果,与众不同;只有漫长的等待后,才能吃出它的甜美。它的妙还在于甜的同时夹杂着些许苦意,就是因为这一点,才让作者每次吃它时,都有乡愁的情绪。苦也许是对记忆中那些回不去的人或事的念想,也是心灵寻找家园的一种回归。苦就像人生中的挫折,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滋味。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苦,才促使人成长进步,生活才变得甜美。胡柚的滋味就如同生活,这苦意有的人不习惯,但只有经历了,才不留下遗憾。作者身居外地,乡愁留在心中;吃下故乡的胡柚,用味蕾的记忆抒写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爱。”刘佳怡的观点很有哲理,我的意见是乡愁更多缅怀小时候的生活方式和儿时伙伴,如老家的龙井每年都能品尝到,但看到图片就有乡愁感。


挡不住的春天,西湖龙井茶已经开采


刘佳怡曾在龙井茶园炒制新茶


刘佳怡和刘佳媛姐妹,都很怀念在杭州采茶的春日暖阳


我的乡愁是龙井,益伟清的乡愁就是老家的马桥豆腐。冯云海的乡愁也许更丰富,但也离不开原先上海人早晨的大饼、油条和豆浆。是滋味,更是种眷恋!


李子妍告知我们:“我家是个天南地北组合的新上海人家庭。爷爷是天津人,奶奶祖籍是上海人;他们作为知青下乡,结束后落户到奶奶的父母所在的石家庄(其棉纺织厂有上海支援内地到石家庄)。我爸爸从小在石家庄长大,妈妈是湖南人;他们大学毕业留在上海,我从小在上海长大。我家每个成员都有他们独特的口味,爷爷喜欢吃煎饼果子,奶奶喜欢吃甜食,爸爸喜欢吃河北扒糕,妈妈则是无辣不欢。我问妈妈为什么这么多年对辣的热爱不减分毫?妈妈回答,有个著名作家说过——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一个人在年少时喜欢吃的美食,在他的味觉里会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长大了,也难以忘记。远离家乡的人每当尝到这种特殊的味道时,就会唤醒其对家乡、对家人、对亲情的无尽回忆。哦,原来这就是乡愁!这和刚读到的夜光杯文章《乡愁的滋味》是一个道理。”


二宝童谣@与天争

王泠一


为什么,总有人

工作起来会拼命

不为钱来不为名

只图社区多安宁

为什么,总有人

戴月亮啊披星星

禅精竭虑在黎明

只因心中有人民

为什么,总有人

不畏艰难与天争

胸有成竹为民生

打败新冠我必胜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王泠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图 片 | 采访对象供图

编 辑 | 梁 群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