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一词属于国粹文化,但不是现代人的发明。
“扯淡”,一般表示没有根据,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吹牛之类。我理解为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光胡说还不行,要胡说如封建父母官大堂说话那气势,信口开河,一本正经,义正辞严。
把胡说八道玩成一本正经才是真正的扯淡。
“扯淡”这个词是具有禅机的词汇,最早的意思是用平常心看破,放下。后来成为胡言乱语胡说八道信口开河等,是因为“淡”与“蛋”谐音,词就从禅语变成后来的泼口词了。
“扯淡”这个词属于泼口词,玩世或恨世,无所谓或有所谓。
“扯淡”这个词久远有之,查了一下,最早是出现在《寒山问拾得》这篇文字中。诗云:
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断,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寒山是唐朝贞观年间的天台山和尚。
这首诗并没有被《寒山拾得诗》收入,是能够见到最早的“扯淡”。我怀疑这是明人的作品,如果《寒山问拾得》真是寒山所写或者是同时期的僧人记录,那么“扯淡”这个词出现历史可以从隋唐时期记录,甚至能够追溯到更远。这可能是最早的扯淡(据说是出现在宋人书里的)。
寒山的诗基本是大白话入诗,但寒山基本不用“看”,他的“看”常常用“见”来表示。在后人收集的《寒山拾得诗》中,像这首诗的首句“我看世上人”都表示为“我见世间人”,这种表达在《寒山拾得诗》中有两首。
一个人的语言使用是有习惯的,而且这种习惯很难改变,“看”入诗早已有之,但这样的诗多为“风”、“乐府”体裁之类。“风”、“乐府”多为世俗百姓歌唱,在振铎采集后虽得文人的润笔,口语成分仍然有一定的保留。寒山的诗近似于口语,一定程度还未能够完全脱去书面语的表达,或者说更像从文言向白话过度之间的诗。
所以,推断这首诗未必出于寒山之口就是这个“看”字,“看”更多表现为口语而非书面语。寒山诗虽然多浅白,但更多是书面的浅白词入诗。
《寒山问拾得》也可能是别人在记录时的记忆改造。据说这篇文字是寒山被别人侮辱后向众人宣示的愤文。寒山和拾得都被时人认为是罗汉转世。因为是罗汉,尚没有完全的觉悟,所以会有愤怒,有牢骚,更有“精扯淡”的禅语泼口。
“精扯淡”在明朝万历年间成为社会通俗语,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有“精扯淡”的文字。万历、嘉靖时代,儒道释三教合一对汉语语言发展丰富影响较大。
之所以如此,就是这个时代扯淡成为风尚。尤其是嘉靖一朝,上自嘉靖皇帝下到平民,上上下下扯淡成风。
扯淡,对于中国小说的发展特别是长篇小说的发展是有深远影响的。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的问世不是偶然的。
“扯淡”入口语、文字在明朝已经司空见惯。
比如《金瓶梅》上,就有多处使用“扯淡”造句。如西门庆嘴中时常出现“没的扯淡”、“平白扯淡”,“吴月娘众人听了,骂扯淡轻嘴的囚根子不绝”,大致多是表示无中生有信口开河的瞎说。
曹雪芹《红楼梦》里有没有扯淡这个词呢?
有!
《红楼梦》里扯淡,不用扯淡的“淡”,更不用“蛋”,那时候还不流行英文的“X”,更不习惯给书开窗,没有方框表示法。用什么呢?
“臊”。
臊,通常是指下体发出的异味,臊气,如狐臊。
《红楼梦》里的扯淡多说成“扯臊”。用什么词取决于读书多少,男人与女人,身份与环境,不同则表示方法有异。
凤姐啐道:“呸!扯臊!他是那吒我也要见见。别放娘的屁了……”
编者注:第七回
王夫人道:“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
编者注:第二十八回
凤姐笑道:“别扯臊!我又没叫你来,谢你什么?”
编者注:第四十三回
(婆子)因回口道:“扯你的臊!我们的事传不传,不与你相干……”
编者注:第七十一回
……扯淡这个词,到了黛玉嘴里,只是“扯谎”,比较直露,符合黛玉的身份,不像王夫人与王熙凤姑侄女二位。一门的家教,何况王熙凤还是“不甚读书”,王夫人乃至王家一门,应该也是“不甚读书”,否则后来也不会出现王家舅舅卖外甥女这种悖逆人伦的扯蛋来。
扯淡在丫头袭人的嘴里就变成“混扯”。
袭人啐道:“小蹄子,人家说正经话,你又来胡拉混扯了。”
编者注:第九十二回
“拉”也是“扯”,“混”其实就是“荤”自然也发出臊味。
同样都是从“啐”口出,语句不同,言辞各异。
再看,同为“丫头”麝月道:
“我倒不是混拉扯,我是为你……”
编者注:第九十二回
祖母级别的尊者是这样表达:
贾母薛姨妈听着还道是玩话儿,也不理会,便道:“你别胡扯拉了……”
编者注:第九十九回
湘云笑道:“扯臊,老太太还等你告诉?……”
编者注:第一零〇八回
到了“泼辣子”凤姐嘴里就是:
凤姐笑道:“别扯你娘的臊!那里就死了呢?这么早就哭起来!我不死还叫你哭死了呢。”
编者注:第一〇一回
角色不同,同样是“扯淡”,用不同“扯淡”来表达 。扯淡要和身份一致,和年龄一致,和性格一致。出于女人口,不能够如《金瓶梅》中西门庆那样出口就是:“没的扯淡”、“平白扯淡”。
这是《红楼梦》扯淡的高明处,我今天特别提出这一点,就是要大家注意《红楼梦》中文字的奥妙之处让大家知道扯淡的真谛。
湘云是什么人?一个喜欢发卷舌音的人,本就喜欢抢词急嘴扯臊。湘云的地位大致与凤姐相当,属于主子一类。
如果贾母也“扯他娘的臊“出口,《红楼梦》就会是三四流小说了。祖母级别,属于尊位,尊位不能够言“扯臊”,只能够道“胡扯”。为老不尊那就是《射雕英雄传》老顽童,可以满口跑火车,胡乱称兄弟,不仅仅扯臊更扯淡了。
中国是一个礼制走来的社会,文字的使用是具有等级的,哪怕就是“扯淡”,也是如此。《红楼梦》的伟大之处之一,就是语言的使用同样符合尊卑等级长幼男女的,不像现代人写作,认为流行语就是一地之通用。
《红楼梦》对于封建礼制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研究非常透彻,笔下人物一言一行都与身份之中的礼相关联,国礼与家常、地位等级与环境语言使用都恰如其分。
《红楼梦》能够成为小说中明清小说中的独孤不败,连那个喜欢扯淡目空一切的王朔也说一句,《红楼梦》外别无小说。就因为《红楼梦》扯淡扯得好,不是信口开河胡鸟扯,而是扯得恰如其分符合身份,什么样身份才能够扯什么淡,不是乱扯,更不是瞎扯淡。
扯淡在明清小说使用是司空见惯的,在明人小说要更多一些,基本是汉人的日常标准口语。
曹雪芹《红楼梦》用“扯臊”取代“扯淡”,那么“扯臊”这个词是不是俗语呢?
不是!我经过认真的研究,可以对各位亲负责任说,“扯臊”这个词不是俗语,是曹雪芹自创词。这个词的来源是从丁耀亢《续金瓶梅》中来的。丁耀亢对于扯淡的贡献是把扯淡进一步细化,到丁耀亢嘴里,扯淡只有“精扯淡”。
可能是曹雪芹认为女人口中吐出“淡”很不文雅,所以曹雪芹从丁耀亢《续金瓶梅》这段话里选择了“臊”,臊在这里不仅仅是臭气,还是臭屎。这段话是:
那张小桥老婆是个泼妇,极是不良的,把脸变了道:“没的浪声浪气,放屁拉臊,精扯淡的话,谁是你家奴才,收着你的包袱……”
注意说话的是位泼妇。
《红楼梦》里王熙凤是什么?《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贾母介绍道:
“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
其实和《续金瓶梅》称张小桥老婆是个泼妇属于一个级别。《续金瓶梅》泼妇张小桥老婆这段话中出现“放屁”、 “拉臊”、 “扯淡”三个词,“屁 ”、“淡”、“拉”曹雪芹可能认为都不适合出现在他笔下《红楼梦》中的女人们口中。虽然王熙凤也是泼辣,但好歹是一个有身份的泼辣。
于是,曹雪芹可能从这三个词选择了一般人不太好理解的“臊”与“扯”组合成“扯臊”。这个词是曹雪芹的发明,是出现在大户府上的词汇,与市井的“扯淡”、“放屁”同义,但却是一个有级别区别的词。如果这个词从《续金瓶梅》张小桥这样的奴仆老婆嘴里出来,那真是扯淡了。
扯淡在明朝发展到鼎峰。1644年,活了144岁的泰极老人,在河南淇县脱骨处立“再不来了扯淡”碑。这位沐姓的立碑者脱骨发誓“再不来了扯淡”之时,正是明亡之时。
明朝最能够“扯淡”的时代是万历、嘉靖年间。沐老人扯了一辈子蛋,从佛学扯到道学,到他不“扯蛋”时,国家没了。
明亡之后,中国在晚明进入“精扯淡”时代。到了清初,便有世家大族的“扯臊”,将扯淡进一步发扬光大。
丁耀亢写《续金瓶梅》时空主要在山东,同时期另外一篇人情小说《醒世姻缘传》也是写齐鲁之地。
齐鲁是圣人的家乡。
“扯淡”到了西周生写的《醒世姻缘传》时,已经发展到娴熟地步,“扯淡”一词就如同现代人用动词“搞”,随时随地随人随物都能够“搞”上。
《醒世姻缘传》比丁耀亢《续金瓶梅》“精扯淡”语言的使用更为娴熟。《醒世姻缘传》真正把“扯淡”用到化境,小说随随便便天衣无缝就能够“扯淡”,无处不见“扯淡”,无事无人不“扯淡”。“扯淡”一词语境被无限扩大化,宇宙万物人类思想无不可以“扯淡”。略举如下:
氏说道:“你没得扯淡!你认得我是谁?”
计氏望着那养娘,稠稠的唾沫猛割丁向脸上哕一口,道:“精扯淡!那怕你五千两买轿!”
高四嫂道:“该骂!这扯淡的老私窠子。”
……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据说是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查考蒲松龄的生卒,蒲松龄去世之年,正是曹雪芹建生之年。《醒世姻缘传》是否是蒲松龄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对中国“扯淡”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书,是早于《红楼梦》的,对《红楼梦》成书也是有影响的。
《红楼梦》是一部注重礼制建设文化的小说。《醒世姻缘传》中下层妇女随口而出的“扯淡”、“精扯淡”、“賊扯淡”、“扯淡的老私窠子”、“賊扯淡的蛮囚”之类,与大观园世家仕女环境格格不入。所以,曹雪芹创造了一个词汇,那就是“扯臊”,为上层“不甚读书”的贵族妇女专用,或者说为城市妇女专用。
《醒世姻缘传》毕竟写的是齐鲁中下层妇女,其口吻与都市还是有区别。亲不见乡下女孩过年回乡,见条小狗蛮可爱的,出口是“这条小犬真可爱”。想讨好被小狗吠了一跳,露出本相,“这妈妈狗咬人”。
都市与农村的区别,大致就是犬与狗的区别。曹雪芹注意到这种区别,所以王夫人王熙凤府上的女人要“扯臊”,而不能够“扯淡”。这个词发明就是曹雪芹胸中锦绣。
现代人在网路上,经常用一只虾拖一只鸡蛋,表示“虾(瞎)扯蛋”。这种创意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它是从《醒世姻缘传》中主角狄希陈酒令打的两字谜而来。这个两字谜也是现代人随口而出的“扯蛋”一词的源头。谜语是“鸡屁股栓线”。
“扯淡”词意发挥到极致的小说,就是《醒世姻缘传》了。“扯淡”已经由本意引申到无人无时无处无事不可以“扯淡”。“扯淡”在这部小说那是老少皆宜妇孺皆通,等级无别上下一致“扯淡”。《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开创了一个“扯蛋”新时代的小说,对于“扯蛋”事业的发展是具有历史性标志的。
中国古典名著和明清部分小说,对于“扯淡”的使用和语境的扩展大致如下:
《西游记》中“扯淡”是出自八戒之口,“扯淡”只有胡说的意思,八戒道,“可是扯淡”。
《水浒》中没有“扯淡”这个词,表示“扯淡”的词汇倒与《红楼梦》的“扯臊”有一定的相通。这个词不是两个字,而是四个,与“放屁”相连,出自两个女人之口——阎婆惜的母亲阎婆,和给潘金莲与西门庆拉皮条的王婆。词云:放屁辣臊。出口的都是下层无赖泼皮性质的妇人。但有一点是具有共同性的,那就是“臊”这个词不出自男性口,通常为女性的泼口词。这也可能是曹雪芹选择“臊”作为“淡”的代用词的原因,毕竟曹雪芹笔下大观园主要的是女性角色。
“扯淡”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侧重于“淡”,表示平常,普通,无关紧要。语境与禅家的意思大致相当,但意境不同。这种表示是出自陆应旸《樵史演义》:
道史可法忠肝义胆,可以对天地,泣鬼神。却被马士英看得扯淡。
陆生活在明末清初,诗作被据说《金瓶梅》的作者王世贞赞誉过。陆是浙江嘉兴人。
“扯淡”除寒山之诗入诗词的,也是这本写明末哀史的书。
词云:纷纷世事总成灰,但看垂杨日又西,拼将酒醉醉如泥。 说到王朝新主换 ,令人回首悄魂迷,非关扯淡漫评题。
《浣溪沙》
诗只有两句,嘲笑明末李自成与李过失败,诗云:
鼠子也思成帝业,一场扯淡笑春秋。
……
中国的白话文,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是汉语的胡化。中国纯正的汉语是半文言性质的,单音节词为多,复合词很少。中国在汉晋之前的社会语言就是这种半文言性质,像《木兰诗》这样的诗文是明显受胡话影响的。
说这种话,并不是历史虚无主义。中国社会世俗的口语,其实是有明显变化的,他们被三个历史时期隔开——南北朝的匈奴入主中原,蒙元的蒙古入主中原,近代史的鸦片战争失败。我不是研究语言的,但有兴趣的研究语言专家可以去研究一下。
后期《红楼梦》如果离开扯淡,光靠故事很难成为一流小说。之所以赢得一流,就是同一事件要多角度扯,扯出许多花样,才见自家肚肠乃是九曲黄河。
此种方式,在明人小说已是司空见惯。比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鲁智深的三拳。语文老师讲这三拳的妙处,但不知道语文老师是否知道明清小说家并不重故事 ,而重表现。打人要打三拳,打虎要打三次,偷情都要偷三回,宫花也要各个送到……三拳三种力度,三次三种方法,三回三种手段,宫花各样心情。
就如同王羲之书《兰亭集序》,“之”字要多种写法方见小王的本领。不如此,不见肠肠多;不如此,不见胸中绣。这都是扯淡的本事,也是明清小说家高明。
读明清小说的,欲成作家的,不可不知,这也是《红楼梦》同其他明清小说的一致处。有《红楼梦》研究者批评《红楼梦》,认为《红楼梦》中这些都是闲笔,甚至认为是赘笔,这是对明清小说的不了解。这些看起来的扯淡文字,正是曹雪芹和其他明清小说家袒显自家肚腹、要向世人展示的胸中锦绣。曹雪芹扯淡的高明,就是这种展示与小说需要有机融合成为整体。
“扯淡”从禅家的看淡、看破到“胡扯”的演变,事实上就是中国汉语从文言到白话文的胡化史。“扯臊”的出现,也显示中国文化与西洋白话的不同,就是中国汉语的语境,是渗透着影响中国社会礼制精神的。到了白话文通行的今天,“扯淡”的语境就只剩下“扯蛋”了,连女人都通行。